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29640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它是对企业管理工作客观必然性的揭示,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企业管理者如果违背了管理原理,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就要承受严重损失。第一节系统原理企业管理的系统原理,是系统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掌握这一原理,首先应了解一般系统的概念,掌握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然后将它们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一、一般系统的概念系统论的主要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eg)。他于1945年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宣告了这一理论的诞生。贝塔朗菲把系统

2、确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合)”。关于系统的概念,由于涉足的领域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下面关于系统的定义具有代表性。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里所谓“组成部分”,通常称为“子系统”,或“要素”。应该强调的是,子系统或要素,是相对于具体系统而言的,要素如果离开了它所从属的具体系统,它就失去了要素的属性,也就没有意义了。例如一个企业中的班组,在本企业是构成企业系统的要素,而对于另外一个企业来说就没有意义了。另外,系统中子系统或要素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般是根据系

3、统的性质、系统的功能和研究问题的需要,将那些相对独立的、对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部分划分为一个要素。从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一个具体的系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二是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三是系统具有确定的功能。这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机器是一个系统,一个单位是一个系统,一套制度也是一个系统。为便于研究和更深刻地认识系统,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系统进行分类。按照系统形成的方式可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自然形成的,人工系统是用人工方

4、法建造起来的系统;按照系统组成的要素的特征可将系统分为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物质系统是由物质实体组成的系统,概念系统是由概念、原理、原则、制度、程序等非物质实体组成的系统;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孤立系统是指与环境不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与环境之间仅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按照系统状态和时间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静态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动态系统的状态参数则随时间而变化。除此以外,还可按系统的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实际的系统通常具有复合性。如企业系统既是

5、一个人工的系统, 又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而且是由物质和概念复合而成的系统。商品流通企业就是一个复合系统。 二、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有关系统属性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系统论的核心内容。1.要素相关性观点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个系统中,不应该存在与其他要素不相关的孤立要素,这种要素的存在说明系统结构不合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来实现。对于企业系统来说,其中作业子系统之间主要是物质的传递,作业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之间或管理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之间则以信息传

6、递为主。要素间相关性的强弱程度用相关度来表示,相关度越大,说明要素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反之则比较疏远。对于社会经济系统来说,用相关度进行定量计算是困难的,只能从概念上予以定性描述。进行系统组织结构设计时,相关强度既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也是衡量组织结构好坏的测度标准。一般来说,合理的组织结构,要素间的相关强度低些为好,这样可以避免相互之间过多的牵制,有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和各部门的积极性。但是强度太弱,割断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信息沟通困难,容易造成工作脱节。因此,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考虑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应该适中。合理的相关性,有利于促进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称为正相关;不合理的相关反而会降低系统

7、的整体功能,称为负相关。所以,相关性是系统功效整体性的基础。作为现代企业中的管理,应该使系统保持正相关状态,克服负相关的出现。2.结构有序性观点结构有序性,是指系统内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在空间和时间位置上形成有序结构。这种有序结构能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破坏了这种有序结构,或者没有形成这种有序结构,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系统功能与要素结构有序性之间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结构效应。系统要素的结构有序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要素空间排列的有序性。要素空间排列,一是形成层次等级链,不同层次的要素之间,上层要素处于决定的地位,下层要素处于从属的地位。二是同层要素有主有次形成一定的状态次序。

8、要素时间排列的有序性。要素时间排列是依据它在时间位置上的先后次序或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时间要求进行的,从而避免要素之间的冲突和相互脱节。要素运动的规则性。系统要素的运动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使整个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系统结构的有序程度可用“熵”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熵”是统计力学中用以描述物质系统热运动变化过程中关于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有序程度就越低;熵值越小,有序程度越高,无序程度就越低。熵值的定义公式是: 式中表示系统可能出现的第i种状态的概率,系统所有可能出现的概率之和为1,即: 系统结构的有序性观点揭示了系统要素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它指导人们通过系统要素的有

9、序结构来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或进行系统结构优化。由此可见,系统结构要素的有序性也是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3.系统整体性观点 系统整体性是系统最本质的属性。系统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素对系统整体效益的不可分割性。二是系统整体功能对要素功能的非加和性,即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 要素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要素一起共同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作用,缺乏某个要素,系统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要素对系统来说,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企业系统中的每一个局部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任何部门都不能独立于企业之外。因此,企业既要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赋予子系统一部分权利,但又要强调集中统一指挥,

10、就是这个道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要发挥它的整体功能,这一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结果。但整体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而具有放大和创新。系统整体功能的非加和性是贝塔朗菲最著名的定律,即是说,在系统中1+12,而是大于2。我国的管理学者周吉在他编写的现代管理学基础一书中称其为“系统的功能、功效不守恒定律”。他把系统的整体功能看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称各要素的功能,用表示;另一部分称结构功能,用表示。用E表示系统整体功能,则有: 与系统中的要素结构有关。企业管理要想提高系统整体功能,关键在于优化系统结构,提高值。4.系统动态性观点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的状态是随时间变化的。 系统的动态性表现为

11、两种形式:一是平衡动态,即在不改变系统内部结构的条件下,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它是系统的微观特性;二是演化动态,这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行为功能会发生变化,而造成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其内部要素会不停地运动,但这种运动并不改变系统的内部结构,只是量的变化,这就是平衡动态。但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外界的影响,系统要素的运动,离开了平衡状态,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产生自组织现象,在远离原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形成新的系统结构,称“耗散结构”,是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它比原先的平衡状态前进了一步,即系统演进。 企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

12、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对系统影响较大时,原来的内部结构所体现的功能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这时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行调整结构,产生新的功能,使企业向前发展。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来的。在此理论产生之前,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物理系统由于热运动总是自发地从有序变为无序,即熵增原理;生物进化论则认为,生物系统总是自发地由低级进化到高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即熵减原理。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曾长期共存于科学界,直到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才使他们统一了起来。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和作用机制是:(1)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2)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13、(3)系统外部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4)在远离平衡状态的非线性区,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这时系统一个微观随机的小扰动就会通过相干作用进行放大,成为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巨大涨落,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企业系统,其本质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耗散结构系统。当外界环境变化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就会不断与外界进行人、财、物的交换,主动调整内部结构,使企业向前发展进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环境。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下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经过不断改革变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企业,就是这个道理。第二节信息沟通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管理,是人们对系统中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的管理。那么,人们的管理活动

14、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说,管理活动是以信息为媒介来实现的,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进行的。信息传递必有发信方和收信方,发信方或收信方为了某种目的而使信息从发信方向收信方传递就是信息沟通,或简称沟通。因此,信息沟通在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研究信息的本质以及信息沟通的规律性,并利用这些规律来管理企业,这就是信息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与数据什么是信息?广义地讲,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对于一个管理的对象系统来说,信息反映了系统的结构、状态、特征和外部环境等。 信息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从形式上讲,信息看不见、摸不着,但由于信息的寄

15、载性,它通过信息的载体数据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可通过数据来感知信息的存在。信息也是通过数据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信息的概念,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数据的概念。数据也称资料,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通常可用数字、字符、图形、图像、声音或文字来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与信息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即信息是数据所表示的内容,它是人们对数据的解释。 二、信息的量和质信息是可以被度量的。信息的度量是用“对不确定性的排除”来量化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信息所反映的事物具有不确定性,即信息在未出现之前它所反映的事物具有不确定性。信息出现并被人们接收之后,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就减少了。这种信息使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就是信息的量。 信息量的计算也是借用了统计力学中熵的概念。因为熵是指物质系统中由于热运动使系统从有序到无序变化的过程中,反映无序程度的量。所以熵是对无序程度的衡量,也是对系统不确定性的衡量。 信息不仅可以度量,即有量的概念,而且还有质的概念。信息的质是给收信者带来的价值或效用。同一信息对不同收信者,在排除不确定性的程度上是相同的,但在对他们的效用上却不一定相同。对于信息,人们感兴趣的是“有效信息”。例如,一条关于电视机的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