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25191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论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摘要)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物流功能性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等。把这些环节的功能要素集合成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是现代物流的根本所在。 物流产业是指以物流活动为共同点的行业群体。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包括四个主要行业:一是物流基础行业。这个行业由各种不同的运

2、输线路以及运输线路的交汇与节点所构成的系统,是作为基础的一个“平台”。二是第三方物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三是物流信息系统行业。这个行业提供物流系统软硬件,提供系统管理,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独特的组合。四是货主物流。货主物流是自营物流,有可能部分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活动。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依托航空港与深水港建设,加快临空、临海产业带和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外高桥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外高桥保税区地处

3、长江与东南海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港区,临近浦东空港,拥有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先发效应优势,在建设外高桥地区物流产业基地中作用重大,地位突出。一 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优势物流仓储是外高桥保税区的三大功能之一。几年来,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同步发展,在外高桥地区形成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集散点,集装箱进出口快速集并、中转、分检、分送基地,从而在保税区内初步形成了海运与空运结合、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结合、区内物流与区外物流结合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结合的物流产业。从物流量上看,作为上海的国际贸易基地,2001年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外高桥港区的集装

4、箱吞吐量将达到300万TEU。从物流企业数量上看,截至到今年9月,区内物流仓储型企业己达到518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并实现了网上通关。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第一、产业的发展尚存在散而杂的问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不够高,产业急需总体规划和布局;第二。与分拨业快速发展的情景相对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驻速度不快,还没形成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量集聚的局面,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配置比例不合理;第三,如物流产业要大发展,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

5、贸经营权的放开,外商投资贸易公司聚集保税区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随着我国关税的普遍降低和投资限制的进一步取消,加之我国实行类似保税区政策的15个高科技加工出口区的启动,保税区一枝独秀的势头将减弱。在此环境下,外高桥保税区迫切需要新的功能开发支点,而根据外高桥保税区的条件,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是新的功能开发支点的最合理选择。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 1区位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位于浦东新区的前沿,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线的交汇点,面对良好的深水岸线,背依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并能辐射整个长江流域。 目前区内已聚集了近4000家从事国际转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的中外企

6、业,它们对高效的物流服务系统的需求首先为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客户群。随着我国加入WTO及西部开发,保税区外的货物经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口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这更为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功能和政策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集加工、贸易、转口、仓储、金融、运输、服务、物流等诸多功能,并在投资、关税、货物保税加工、货物存储、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对国际航运集团和物流跨国企业进驻保税区的项目,可率先l 实行市场准入和贸易自由化原则;l 采取自由融资、自由兑换、适度放宽的外汇管理方式;l 通过空运直通式和海运直通式提速国际物流运作。 3交

7、通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距外高桥港区仅3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25公里并有快速通道联接。外高桥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其三、四期工程完工后,预计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400万TEU,将占上海港总量的六成以上。浦东国际机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港,可起降目前世界上任何型号的大型飞机,目前可满足年75万吨货运量的需求,完全建成后,将达到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的水平。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己成为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枢纽。 外高桥保税区通过越江隧道和城市轻轨可与上海市区各交通干线快速连接,通过城市高速公路网可与江苏、浙江等省市腹地快速连接,通过越江工程可与长江以北城市快速连接,通过沿

8、海铁路干线可与中国南方城市相接并快速进入全国铁路联网。 4通讯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建有完善的光缆等通讯基础设施,通讯线路容量共达16万门。 开通了ISDN ADSL线路,可提供包括国际国内直拨电话、传真和电传在内的可提供DDN数据专用网、Internet高速接入、服务器托管、宽带数据网接入、ISP国际互联网增值业务服务等在内的各类IT信息服务。 开通了电子政务网、商务网。 二、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定位与功能设计 根据外高桥保税区经济特征、物流产业现状及特点、以及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定位确定为: 着眼于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趋势,配合整个外高桥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凭借独

9、特的区位优势,依托海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利用优惠政策,通过区(保税区)、港(海港、航空港)、镇(高桥镇、机场镇)联动,大量集聚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区内物流和区外物流、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海运物流与空运物流并存且比例合理的物流产业布局,将保税区建成以贸易与转口贸易物流为主、兼顾区域物流和市内物流的亚太地区采购中心和功能综合的现代国际物流基地,成为世界经济供应链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物流节点之一。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的地理范围应包括整个外高桥地区(见外高桥保税区规划示意图),而保税区内可以建设若干物流园区作为物流设施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场所,以起到加速

10、发展的效果,并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保税区内不断发展的贸易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应成为保税区物流产业的最直接客户,但完整意义上的客户应包括区内外、市内外和国内外的广大贸易商和制造商。 外高桥保税区在发展物流产业过程中,作为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应开发出以下功能: 一是集约互补功能。从内部产业层面上看,集约功能是指要有一批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此集中经营;互补功能是指业内的分工细化,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合优势。而从资源的配置看,外高桥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应体现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区、浦东空港以及规划中的洋山港区在物流功能上集约和互补。 二是综合运作功能。要实现市场信息、现代仓

11、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等综合功能,以实现产业运作的配套化和系统化。还应发挥有效衔接作用,即实现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多种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 三是辐射带动功能。要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发挥对国内外的国际物流通道的辐射作用,以及对长江中上游物流业的带动作用。 四是其他辅助功能。除了承担以上功能之外,还应在信息系统的构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区、产业政策的研究制订、物流理论的研究探讨等软件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产业定位及功能设计,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在今后510年,在外高桥地区投入近100亿人民币,构建三个平台(物流区

12、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平台),重点在保税区原仓储基础上建设北区12平方公里国际物流园区,同时提升南区IT、机电产品物流园区的容量,经过十年努力,把外高桥保税区建成亚太地区采购中心及现代国际物流基地。 具体目标值为: 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引进10家世界著名船公司、20家世界著名物流公司及100家跨国公司自营物流企业(分拨中心),物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 50。到 2005年 建成20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保税区物流量达到1000万吨,集装箱处理量占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20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保税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进出口货物价值达到200亿美元,物流产业税收

13、占全区的比重达到40左右,物流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区的比重达到20; 按物流量计,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的比例达到6:4,保税物流与完税非保税物流的比例达到1:1,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的比例达到1:1,空运物流与海运物流的比例达到1:4。 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引进20家世界著名船公司、50家大型物流公司及200家跨国公司自营物流企业(分拨中心),物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到2010年l 建成40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保税区物流量达到2000万吨,集装箱处理量占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30左右;l 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或以上,进出口货物价值达到400亿美元,物流产业

14、税收占全区的比重达到50,物流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区的比重达到30;l 按物流量计,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的比例达到8:2,保税物流与完税非保税物流的比例达到2:1,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的比例达到2:1,空运物流与海运物流的比例达到1:3。 四、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与措施 为了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初步拟订如下推进政策和措施: (一)降低市场进入壁垒,扩大市场准入领域 外高桥保税区己在部分市场准入方面先行了一步,今后还将继续保持先行先试,在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领域。 1对外商开放贸易领域。外商可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独资贸易公司,放开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的贸易分销权。 2对外商开放服务贸易

15、领域。外商可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独资物流公司。分拨中心、货运代理公司、集卡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自营或公共物流服务。 3同样欢迎国内物流公司及相关企业入驻园区,享受优惠政策。 4鼓励竞争,反对垄断,禁止卡特尔协议,禁止滥用市场势力,控制市场集中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空间。 5鼓励兼并、收购,形成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对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物流企业,可以取得进出回经营权、减免各种规费、给予适当奖励等其它优惠。 6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包括公共仓储,公共运输,公共配送,公共分拨中心,综合物流服务。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申请开业、仓库选址、设施租赁。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二)实行财政税收优惠,支持物流产业发展 外高桥保税区对一般企业己实行了一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为支持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企业将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卫对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企业给予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营业税的税收优惠。 2对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企业给予两年内先征15、返回14,后三年先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