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624644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贵州毕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报告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2015年7月8日至9日,云南省委相关领导率团赴毕节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本人随同考察团一行先后到黔西县、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方县,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实地了解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在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食用菌产业园,了解了这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的情况。在洪水镇解放村,考察团对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在深入考察乌骡坝社区水西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情况后,认为该村精准扶贫可操作性强,把扶贫工作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在百里

2、杜鹃管理区石牛角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详细了解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入住、就业增收等情况。大方县达溪镇冷底村雪榕食用菌生产基地将企业发展壮大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相结合的做法,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二、主要收获和启示本次考察,本人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思,认为这是一次解放思想之旅、学习对照之旅、借鉴他山之石头,毕节经验可看、可学、可信,是扶贫开发中的范本和标杆。(一)认识到位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毕节试验区从领导到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破除等靠要、甘居落后、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向重点县乡发起脱贫“攻坚战”,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贫困对象的脱贫致富上,积极探索

3、扶贫开发的新渠道、新方法,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大扶贫思路,切实做到扶贫开发惠民生、扶贫开发抓产业、扶贫开发促发展、扶贫开发奔小康,让减贫“摘帽”成为全区扶贫开发的重点。(二)思路清晰是做好扶贫工作的根本。毕节试验区始终坚持始终不渝地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注重缓解人口压力与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机统一。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既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注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切入点,采取经济、行政、工程、生物等多种措施进行环境治理,探索出了“五子登科”和“五园新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和途径,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体系,增强了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坚持控制数量与提高素质并重,致力于人口控量提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探索外部机制与内控机制有效结合的方式,变“他律”为“自律”,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制约机制,开展了金沙县“人地挂钩”等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坚持农、科、教三结合,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初步探索出一条解决人口压力大、人力资源匮乏问题的路子。(三)措施有力是抓好扶贫工作的保障。毕节试验区依托项目促产业,依托产业搞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产业化扶贫,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

5、作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文件。(四)整合资源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积极探索 “以点带面、连片开发、全面推进,整体脱贫”的路子, 达到“建一片、脱贫一片”的目标,变“撒”为“捆”,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子,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采取“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方式,将各部门、社会各界的资金进行整合、捆绑使用,将财力、物力、人力进行区域和项目整合,充分发挥了资金的聚合作用,探索了贫困乡村连片开发,整体推进,2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三、昆明市扶贫开发思路和对策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

6、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落实好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倘甸两区(以下简称“两区两县”)为主战场,围绕“减贫、增收、摘帽”三大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驾齐驱、三轮驱动,创新举措、聚集重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增收难、住房难、就业难、行路难、饮水难、贷款难、上学难、看病难“八难”问题,到2017年,稳定实现20.75万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即: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突出抓

7、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一)在产业富民换穷业上下功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是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因素。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加快扶贫开发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禀赋特色,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新增经济林35万亩,种植优质马铃薯43万亩,发展蔬菜基地9万亩,种植中药材13万亩,重点扶持20个以上特色旅游村,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取的收入超过50%,力争到2017年实现“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的目标,让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一是特色优势产业要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兴办多

8、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和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扎根贫困地区,与贫困农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路、贫困户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进一步做强做大草食畜、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要立足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依托轿子山风景区、红土地、皎平渡红色旅游等,做足做深山水、冰雪、民俗、古迹等文章,做精做大“农家乐”、“乡村旅

9、馆”等品牌,力争把乡村旅游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三是劳务经济要做优做强。积极探索“两后生”职业教育制度,制定完善扶持政策,通过23年扶持和素质提升,实现贫困户记均有1人获职业资格,并实现稳定就业;大力促进就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中介、就业后服务“四位一体化”,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由分散短期输出向常年稳定输出转变,力争到2017年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四是加大电商扶贫,积极拓宽扶贫路子,为贫困地区找市场,实现贫困地区生产与市场对接。(二)在加强基础夯后劲上下功夫要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带动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

10、,以路、水、电、房等为重点,加快向贫困村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让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硬起来,后劲强起来。一要抓好“两区两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重点推进东川至倘甸、寻甸至倘甸、禄劝至倘甸等主通道联络线和高速公路建设。加大建制村公路硬化、自然村公路、联网公路和村内硬化道路建设力度,推进乡镇客运站建设,打通断头路、开辟出口路、对接大交通。到2017年,规划全覆盖保留的自然村100%通公路、50%以上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有效解决农产品外运难、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二要加强农田水利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五小水利工程”,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发

11、展用水需求;抓好饮水安全,大力推进集中式饮水,重点加强水源地和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到2017年,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两区两县”水利化程度平均达到60%以上,有效灌溉率达到85%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五小水利建设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要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把大电网延伸和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结合起来,确保到2017年实现户户通电和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四要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建设7万户宜居农房建设,到2017年基本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困难问题。(三)在精准扶贫拔穷根上下功夫要科学划分贫困类型,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12、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突出个性化、差异化特点,针对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缺产业、缺技术、缺劳力等致贫因素,围绕基本情况、收入水平、贫困原因、扶持措施、帮扶人员、脱贫时限等重点,逐户制定条理清楚、内容简洁、务实管用的精准扶贫卡册,实行“一对一、点到户”的帮扶,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现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扶贫措施精准化扶持。围绕“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实施好乌蒙山片区规划建设,加快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聚焦整乡推进、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努力实现扶持一片、脱贫一片、致富一片的目标。完成整乡推进15个、

13、行政村整村推进170个。(四)在移民搬迁治穷窝上下功夫对环境恶劣、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村,整合项目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集中安置为主,插花安置为辅,采取就近就地安置、县内安置、跨区域等方式安置。完善扶持政策,保证移民享受原有的惠民政策和土地财产权益,完善搬迁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确保搬迁群众近期生活有保障、长远致富有门路,实现搬得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完成7000人易地搬迁任务。(五)在公共服务惠民生上下功夫要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一是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尤其要科学布局完全小学

14、,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就地入学,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到2017年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二是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到2017年,新建10个乡镇卫生院,142个村卫生室,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公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三是加快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到2017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气象灾害信息平台覆盖率达80%以上;完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四是社保水平要逐步提升。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推进扶贫

15、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到2017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实行扶贫线和低保线“双线合一”。(六)在整合资源聚合力上下功夫各行业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以扶贫开发规划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扶贫攻坚为目标,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凝聚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力量,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和大扶贫新格局。一要加大专项投入。二要推动行业扶贫聚焦扶贫开发。三要做大做强社会。四要加大金融创新,发挥金融扶贫“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切实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还款难”的问题,促进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五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七)在生态建设美家园上下功夫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是脱贫之基、致富之道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加强森林的管护,大力推广“四旁”植树,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庭园经济,建设美丽乡村。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和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真正做到产业发展与与环境保护互利双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人口、资源、环境良好循环。要加大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减少面源污染,积极推广太阳能、节能灶,加速生态修复,实现贫困村山清、水秀、天蓝、地净,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宜人宜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