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622714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324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24页
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24页
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24页
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24页
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手册(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指南】我在东西方的奋斗作者王辉耀又一力作,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为您破译”MBA“密码,解读MBA学习的真谛。本书尝试针对中国人学MBA,对MBA教育本身做一次全面的扫描和归纳总结,并试图尽量完整地从不同角度来介绍MBA学习和其作为通才教育的独特性,以及MBA在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自序:工商管理兴国 造就国际通才1998年我曾说过:今天,世界正日益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世界越发趋近发展的共同规律,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正迅猛到来。21世纪的特点是,随着经济的知识化和国际化,势必带来人才的知识化和国际化。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需求千千万万新型国际化通才的时代,我们正

2、在从计划经济需要大量干部的时代,转向需要更多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新华商和MBA的后WTO时代;我们也正在从一个需要螺丝钉的专才时代,转向一个需要更多能驾驭整个机器和管理的通才时代。2001年,我在新华商之路-打造新一代中国工商精英一书中提到,中国企业领导人的个人英雄时代已近尾声,接下来的是职业经理人时代、新华商时代、MBA时代。中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地由新一代的企业领导接棒。知识化、国际化、通才化、年轻化将是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主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家在前进,而有志的中国青年也在顺应时代潮流,寻求提升自己生存和竞争能力的途径。在诸多国际化通用商务人才培训和教育方面,MBA通才教育是最为有效

3、的。本书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指南也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而撰写的。当然,我深知伟大的通才并不多见,但一个合格或优秀的MBA通才是可以期待并培养的,只是必须历经锤炼。进化论有一句名言:生存竞争,适者生存。而MBA通才之道的立意则将其演绎为:生存竞争,通才生存。200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1,000亿美元,GDP全球排名占第6位,进出口贸易5,000多亿美元,仅出口就2,6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整个GDP的价值中有1/4是靠出口创造的,可见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之紧密。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加拿大驻香港领事团中做商务参赞时,有机会经常到珠江三角洲一带考察。我发现,在广东东莞,生

4、产一条牛仔裤的成本是两个美元,而这条牛仔裤卖到北美可以高达几十个美元。但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只挣了这两美元,而这条牛仔裤价值链中的许多附加值,如设计、品牌、运输、保险、营销、代理、批发、零售和支付等诸多中间环节的利润都被别的商人挣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缺少一大批熟悉工商管理和商务运作的国际化通才。如果中国有了这样一大批国际化通才,中国每年2,6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还会上一个更大的台阶,甚至会有数倍的增长,中国将更快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前列!今天,中国已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更需要一大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能够通晓国际商贸经济的MBA通才。在这样的时代趋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提升并发挥自己的多

5、元才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通才,只有这样才可以求得自己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也利于国家的兴旺与发达。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WTO,迎来了她翘首以盼的光荣与梦想的时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载歌载舞的喜庆时刻。有关这一历史时刻,人们(包括专家们)已谈论了很多。总括起来就是我们应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对于迎面来到的WTO,我们准备好了吗?依然是在这一时刻,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工商管理与人才。说到底,将来的国际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如果没有人才,这个国家必输无疑。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教育培养

6、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得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中国才会有希望、前途,否则面对WTO、面对新时代中国将举步维艰。可喜的是,经过10年的试点和试验,中国的MBA教育2001年底终于走上正轨,正式开始进入全面化、正规化和国际化,中国正在形成一股新的MBA浪潮和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大趋势。可以预计,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和企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和诚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对MBA人才的需求将会是巨大的,中国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MBA市场,而MBA人才在中国不断向前跃进的经济大潮中也会大有作为,成为滚滚浪潮中的弄潮儿。本书分为10篇。第一篇讲近些年来滚滚而来席卷中国的MBA浪潮;第二篇

7、是我对自己所走过的MBA道路的一些回顾;第三篇是我在教中外MBA学生中的一些感受;第四篇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来讨论MBA通才教育;第五篇介绍MBA通才教育的10大核心课程的设置;第六篇论述MBA通才教育与多元才能;第七篇讨论想读MBA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读MBA的投资与回报;第八篇给那些想学MBA的人一些成功就读商学院的指南;第九篇分析商学院MBA学生的就业找工作问题和MBA网络的优势所在;第十篇是对中国MBA教育的反思和建议。此外,本书还附有大量商学院的介绍和国际有关机构对世界一流商学院排名的相关资料等。本书尝试针对中国人学MBA,对MBA教育本身做一次全面的扫描和归纳总结,并试图尽量完整地

8、从不同角度来介绍MBA学习和其作为通才教育的独特性,以及MBA在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于想读MBA或希望了解MBA教育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既有对MBA来龙去脉的挖掘,又有对MBA所面对挑战的分析;既有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身说法,又有许多来自第一线的报告和感悟;既有如何成功地去申请读MBA以及驾驭MBA学习的技巧和经验,还有对MBA投资与回报的各种比较。因此可以说它既是本工具书,也是学习MBA的辅导材料。MBA教育在美国已兴起了近百年,20世纪50年代传到欧洲,历久不衰,被实践证明是最受企业界、管理界和社会所欢迎的一种高级商务管理通才培训,显示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MBA通才教育像浪潮一样正席卷

9、神州大地,给中国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和体系都带来了强大的震撼和冲击。在MBA教育登陆中国短短的10年里,中国人在反思,在探索,更在勇敢地迎接MBA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很少有一门学科,像MBA教育那样,能从研究生的象牙塔里走出来,对中国的企业界、管理阶层,乃至整个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产生如此重要的实际影响。在中国选拔MBA学生既重视成绩又重视经验,是对中国几十年的应试教育的一场挑战。MBA教育也可以说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宏伟大计,是培养一大批中国新华商的准备,是中国商务管理通才教育的一场革命,是一个新的潮流和时尚。1998年,我在我在东西方的奋斗-从MBA到外交官、新华商一书中

10、曾提到,人生应该有思想,但思想不是人生的目的,决定人生价值的不仅是人的美好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动。过去人们曾反复讨论知与行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我以为行为决定一切,行动才是首要的。墨子说:志行,为也。也就是说意志付于行动,那是作为。这使我想起哲学家们常说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而是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而MBA的学习,就是为创造美好明天的行动所做的准备!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掌握成功的要诀。一个人必须努力掌握多种才能,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通才,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通才,是增

11、强个人和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写作此书的真实起因。但愿MBA通才之道这本书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倘能如此,笔者当深感欣慰了。MBA浪潮一、MBA的由来作者:王辉耀MBA,全称是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是近百年来风靡全球的热门实用学科。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后,MBA从开始时的点点星火,今天已燃成遍布欧美的燎原之势,并且已蔓延到了中国。MBA进入中国10年来,正从经济、商务、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中国,MBA正在形成新的浪潮。今天,几乎所有想在商界有所作为的年轻人都知道,MBA是增强你长期职

12、业生涯前景的一条康庄大道。它能增进你工作的灵活性,提高你获得权力的能力,是进入高层管理的门槛,开启前程的平台,是最新商务技巧和理论的基点。对于那些想开创自己事业或家族商业的人来说,它也可能是一个出发点。冒险的投资者也喜欢MBA。对他们来说,MBA能提供经营和建构企业的坚实的基础知识。新罕布什尔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创立于1900年。2000年它庆祝了成立100周年。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管理研究生院。而第一所被认可的商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成立于1881年。塔克商学院在1900年开出了第一个管理研究生的课程,但当时还没有冠以MBA的名称。不过,塔克商学院于1902年授予了第一个商务研

13、究生的学位。最初,它是一个3HT12.+2课程,在达特茅斯大学先学3年,接着在塔克商学院学习2年。这是MBA的雏形,它为现代MBA铺平了道路。然而,对MBA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是哈佛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创立于1908年,于1910年授予了它的第一个管理硕士学位。该校于1921年开创的案例教学法后来传输到了全球。在美国的商学院中,此后60年的特征是试图把学术的严格性带进商学院的研究和课程中去。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经典的两年制美国MBA模式便在国内外确立起来。第一年是上核心课程,第二年则通过选修课提供更加专门化的训练。最初,大多数学生都是取得第一个学位后立即进校。现在这一点正在改变,因为越来越

14、多的美国商学院坚持在取得MBA之前要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哈佛商学院的招生人数从1908年的33人上升到了2002年的902人。而申请报考哈佛商学院2002届的MBA人数达到了8,124人,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哈佛的案例研究的方法(一种源于法学院的方法)开创了向更加实际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它使学生们能够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哈佛的案例教学法影响了不少的商学院。加拿大第一个商学院是西安大略大学的lvey(毅伟)商学院(成立于1922年),继承和发扬了哈佛的案例教学法,成为全世界在拥有案例数量上仅次于哈佛的商学院。在欧洲,出现了一种不同的MBA模式。INSEAD商学院是由一位前哈佛的教职员于1958年在

15、巴黎创建的,这所国际商学院现在以枫丹白露为基地。IMD商学院,以瑞士的洛桑为基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46年。在英国,亨利、阿什里菲尔德于1965年被伦敦与曼彻斯特商学院(LBS和MBS)合并。虽然有一些新的学院模仿两年制的美国模式,但像INSEAD和曼彻斯特商学院这样的学院,避开了美国模式,实行一年制的MBA计划,旨在让学生在以往的经历中具备一些工作经验。欧洲的商学院极为强调在进入MBA学习之前至少要有2-3年的管理经验,那些学院的学生年龄偏大。欧洲的商学院还把公司内部的项目当做MBA资历的必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为特征,美国的商学院继续追求学术荣誉,而欧

16、洲大陆的商学院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接近真实商界之上。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MBA加强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它的顶峰是20世纪80年代到来的。自那时以来,美国和欧洲顶尖商学院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像伦敦商学院和INSEAD那样的学院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究中,而美国的商学院则试图更加接近商界。学生的形象也改变了。成功为MBA申请人增加了赌注。兰迪斯加BFQ贝尔是INSEAD学院和MBA课程的助理院长。他于1967年在沃顿商学院获得MBA学位。按照加贝尔的看法,MBA日益提高的声望吸引了非常优秀的学生。进入顶尖学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我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沃顿商学院申请MBA学位时,很多确实聪明的人却在申请法学院或医学院的学位。现在我认为,顶尖商学院在最好的追求者中吸引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