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618677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马娟刚要该文阐述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以及存在的误区,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观念先导因素、实践锻炼因素、环境熏陶因素等多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1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关键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看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小的方面说,一个家庭培养孩子,关键也是看孩子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习惯,就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个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

2、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幼儿园的三年教育是幼儿萌生规则意识和培养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孩子的心灵还是“软蜡”的时期,教育者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培养,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中班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幼儿终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2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

3、食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用品。3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3.1观念先导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总是将它和“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好孩子”等挂上钩。于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随着课改的推行,我们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3.1.1了解中班幼儿的身体心理特

4、点。主要是:有意性的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3.1.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是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行

5、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2实践锻炼3.2.1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一起制定合理的行为准则刚开学,幼儿从小班进入中班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对集体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时教师就应向幼儿说明升入中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给幼儿说明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根据幼儿的行为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按要求做。比如:一次上完课,幼儿听到我说“洗手拿杯子喝水,”他们一个个挤在一起,简直就无法倒水。我看到后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引导幼儿明白:“想很快喝水,就应该排队。”

6、大家听后,开始按序排队,不一会每个人都喝好了。于是,我趁势对幼儿讲“这样做多好”,只有遵循规则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游戏活动中,我尽可能将一些规则有序进行、要求讲得清楚,让幼儿易懂,参与到幼儿活动中,让孩子感到教师是可亲近的,愿意主动自觉遵守规则,形成一种意识,逐渐从“知道”到“做到”。3.2.2设计活动,使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五岁左右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还是比较差,往往搞不清要怎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好的习惯却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靠说教是不行的,我常根据班上幼儿实际情况,有目的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在进餐中,往往出现不良行为,边吃边讲话、把自己不喜欢的菜扔地上等

7、。针对这些情况,饭前讲述要求,安排幼儿轮流做小班长,对做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给予小小的奖励。通过用餐活动,幼儿懂得了应该怎样安静用餐,在幼儿轮流做小班长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通过游戏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懂得道理,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使孩子们能够并愿意去做。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3.2.3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相结合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从点滴行为开始逐渐得到强化和巩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解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

8、“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方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同时,教师的反复提醒和激励肯定措施也很有必要。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幼儿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笑脸贴纸,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根据班级情况,设立了通关表,具体内容可以自定,有学习、生活能力、劳动意识、责任心、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标准,用

9、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我们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五下午通过让孩子们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表现好的及时发给笑脸贴纸,集满5个贴纸可以通一关,获得一个小礼物。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3.2.4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经常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来要求自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

10、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从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 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提出要求,让幼儿去实践。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手册等形式与家长沟通。3.3环境熏陶3.3.1美化幼儿园环境,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转化为隐性的环境和活动材料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着一边上下楼梯;美工角边贴上纸屑扔进垃圾桶的标志,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如: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

11、、建构区等,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3.3.2教师、家长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说教,更要教师、家长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正面示范,为孩子们做榜样。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对象是老师、家长,对我们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言行。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

12、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3.3.3创造具有良好感染力的集体生活气氛正如诺尔特所言: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到罪恶感。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处事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被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在有效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们互相尊重,互相影响。

13、创造和利用这样的环境,正是好教师不同于平庸教师之处。4当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存在的误区4.1幼儿园因素的影响幼儿园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生源,就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要求,重教轻保现象比较严重。家园联系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在幼儿园要教育孩子自己吃饭,在家又要家长喂。由于教师与家长步调不一致,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4.2家庭因素的影响4.2.1拔苗助长。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过早地要求教写字、算术、拼音等,不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手部小肌肉发育不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情况下,写字时间过长,必然导致姿势的不正确,笔画的不正确。4.2.2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种教育

14、观念决定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四个老人和两个大人一起侍候一个孩子,产生了“四二一”综合症。4.2.3体罚。与上相反,部分家长不懂得科学育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稍有不对,就出口骂人,施以拳脚,导致孩子也是动不动就出口伤人,出手打人。4.2.4家长不重视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家长往往要求孩子吃饭不讲话,自己却在饭桌上高谈阔论。4.2.5父辈与祖辈教育目标不一致。父母要严管,爷爷奶奶要放纵,导致孩子看人下菜。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中班一年在幼儿园三年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马虎,错过了这段时间,有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到大班时期再纠正就比较费力,甚至改不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中班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及早建立良好的行为规则,同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