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618099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效法中国和合文化和哲学观,它是阴阳的统一,是工具性(显性知识)和人文性(隐性知识)的统一。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为了操作上的方便起见,而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犹如鱼水一样,和谐地和合在起的,落实目标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

2、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元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过程中的一种感受和反映,包括感知、理解、审美、体验四个方面。“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存在于“过程和方法”之中,“过程和方法”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它的对象、要素、结果,都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构成的,无法离开“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独立存在。因此,三维目标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

3、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和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从过程和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和反映。总之,三维目标的相互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整性及操作性。三维目标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参与、体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既要考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最终目标。我们教师不能以传统备课的眼光去审视三维目标,将“过程和

4、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为出发点,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从教学设计原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因此,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目标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过去,我们过于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忽视了知识获取与能力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也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提高、情感和态度的养成,以

5、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现在,新课程致力于改变以前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构建。在学习中,过程最为重要,因为过程既是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探索新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生经独立思考后提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获得了自主学习的经验,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如果过分重视知识而忽视思维、学习的方式,忽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学生的素养将是不全面的。我们习惯认为,“过程”只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评价教学效果主要看预设的“目标”是否达到,这样“过程

6、”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就成了多余的东西。这是理解上的错误。其实过程学习,就是方法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掌握和运用方法。一定的“方法”总体现在一定的“过程”之中,“过程”是“方法”的动态展开,“方法”蕴涵在“过程”之中,“过程”与“方法”具有统一性。比如,学习方法是具体的、外显的,能力是抽象的、内在的。判断能力形成与否,要看在具体的情境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的方法,而这种运用实际是一个过程。所以,“过程”必然蕴含着“方法”。语文是文化,而不是科学,它蕴涵着思维、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判断和人文精神,所以语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它触及到人的精

7、神、人格、灵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人文性知识,是隐性知识,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反映。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和方法的程度如何,就是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感悟、反映的程度。我们不能固守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念,要认识到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与层次。知识可以分成显性知识(工具性)与隐性知识(人文性)两大类。隐性知识是无影无踪的,是那些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判断和人文精神,它只能在实际操作演示中意会,往往内含于实践性的技能中。知道怎么做某事同会做、能做某事并不是一回事。在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技术知识,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隐性知识,因为“技能”概念不限于认知,还包括表达交流、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实验实践、创新创造等。隐性知识的概念表明,将规则性的技术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操作技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践,体现在一定的过程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运用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与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正确理解语文的基本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总之,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是教学目的;“过程和方法”是落实“知识和能力”的操作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对落实“知识和能力”的反映。成功的一堂课,就是教学内容应当与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