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期必修3《第五课 杜甫登高》教案设计

上传人:62****1 文档编号:94593302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期必修3《第五课 杜甫登高》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下期必修3《第五课 杜甫登高》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期必修3《第五课 杜甫登高》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期必修3《第五课 杜甫登高》教案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登高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李白、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了李白的豪逸浪漫,今天我们将走近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学习他发自肺腑的诗歌登高,感受杜甫诗歌的特点。二、诗人生平和背景介绍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一)杜甫生平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1.年轻的时候

2、,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二)背景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

3、千古名作。三、朗读1.听录音朗读2.自由朗读3.个别学生朗读四、赏析在听录音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别人朗读的好,还因为这首诗写得好。其实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第一”!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一)前两联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2.情感:悲凉、悲壮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猿啸哀:为景物

4、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

5、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有声有色有形,上下联相互照应(一三山景、二四江景)(二)朗读因这些景物含有作者的情,所以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带着情感读这些景物。请大家一起朗读前两联!(过渡)诗人的这四句诗向我们描绘一幅

6、苍凉而壮阔的秋日图,在这幅图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三)后两联可是诗人悲什么?(请从诗歌中找一找,用笔画一画,最好在每句诗中找出两个,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交流)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万里”:(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

7、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艰难”国事艰难,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艰难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对于杜甫来说是一件极其悲痛的事情!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轻的时候,杜甫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如何穷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为国家担心!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己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了,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接着又叹道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就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国家,心忧天下!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而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当他看到国家仍然动荡不安,内心是何等的悲痛啊啊!“苦恨”是非常恨,诗人恨什么?恨国家仍然动荡不安,恨自己已经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啊!这种被很使自己的两鬓白发都增多了,“繁霜鬓”的“繁”即:使增多4.人生潦倒,销愁无途“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尝不是国事艰难所赐呢!国难家愁一齐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释怀,诗人该怎么办?喝酒解愁!(何以解忧,唯有

9、杜康!)但是人却“新停浊酒杯”,“新停”,刚刚停,为何呢?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此时诗人孤苦无依,无朋友的救济,喝酒的钱都没有了。那么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四)朗读因此我们朗读的时候应缓慢一点,把这种悲苦之情读出来。齐读!(五)整体小结1.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悲秋”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三层:季节之秋人生之秋国事之秋2.小结律诗的特点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可是杜甫在本诗中却是每联都对仗,句句照应,可见杜甫诗歌写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诗也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不仅有技巧,还有情感的感人!正如本版块的标题“诗从肺腑

10、出”!诗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国事之悲,带着作者的这些悲情再来读一读品一品诗歌,诗歌将别有一番滋味: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国难家愁,因为诗人对国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3.朗读现在请大家带着对本诗的理解,再次齐读登高!自由朗读,争取能背诵!一齐有感情地背诵本诗!五:布置作业1、 背诵全诗2、 根据杜甫的生平和诗歌成就写一幅对联板书: 登高 所写之景:风、天、猿啸、渚、沙、鸟飞 落木 长江 悲凉 离家多年 有家难归所抒之情: 晚年多病 孤苦无依 悲苦 国事艰难 壮志难酬 人生潦倒 销愁无依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