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592755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 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本文关键词:维度,痛经,体会,治疗 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本文简介:摘要:中医临床应用伤寒杂病论的经方治疗痛经的经验历史悠久。但目前中医界对如何使用经方治疗痛经认识不足,思维多局限于辨证论治和方证相应两端。辨证论治灵活多变,但过程繁琐,难以复制,经验不易于总结传承,初学者很难领会其精髓。方证相应精准速效,但主观性强,过于机械,选错方时副作用明显,面对复杂疾病或多 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本文内容: 摘要:中医临床应用伤寒杂病论的经方治疗痛经的经验历史悠久。但目前中医界对如何使用经方治疗痛经认识不足,思

2、维多局限于辨证论治和方证相应两端。辨证论治灵活多变,但过程繁琐,难以复制,经验不易于总结传承,初学者很难领会其精髓。方证相应精准速效,但主观性强,过于机械,选错方时副作用明显,面对复杂疾病或多病集于一身时,应对乏效。笔者剖析二者的优势和局限性,创立了集二者优势于一身的“四维疗法”,临床上通过辨病症、辨证机、辨时间、辨体质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疗效满意。四维疗法是一种思维方式,指导临床医生精准诊断,精准选方用药,同时因人因时,个性化针对性地予以健康指导,这对于“上工治未病”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病证时体;四维;四维疗法;经方;痛经。 关于痛经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

3、杂病脉证并治1:“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由此可见经方治疗痛经的经验历史悠久。所谓“经方”,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处方,诸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简,层次分明,疗效卓着,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合理使用经方常可达到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的效果。但目前中医界对如何使用经方治疗痛经认识不足,思维多局限于辨证论治和方证相应两端。笔者临床上通过辨病症、辨证机、辨时间、辨体质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疗效满意。 1辨病症。 痛经为临床常见病,患者通常至中医门诊(不分科)而非中医妇科专科就诊。这通常会忽略妇科专科检查,不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不明确诊断,急于辨证论治,不仅不能精细区

4、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还会对膜样痛经等特殊类型认识不足,临床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以现代医学诊断为基础,结合中医病症特色,笔者提出痛经新的病症诊断分类方法,可以提高选方用药的精准度。 笔者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并参照现代医学理论,将痛经分为非症瘕类痛经和症瘕类痛经两大类。其中,非症瘕类痛经主要是指现代医学诊断的原发性痛经2,盆腔炎症或宫颈炎等引起的痛经;症瘕类痛经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部分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引起的痛经。这两类痛经在临床用药时有着明显区别。其主要区别为,症瘕类痛经需要在非症瘕类痛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瘀消症类,或搜剔通络的虫类药物才能起到明显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膜样性痛经3,

5、疼痛时会掉下腐肉样血片,即子宫内膜片,又称脱膜痛经,本病表现为子宫内膜整块剥脱,以致排出不畅,引起痉挛性痛经,属重度痛经。基础体温或妇科彩超显示有排卵,但其高温相不稳定,偏短偏低,提示孕酮偏低。一般腐肉样血块呈内膜片状,经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组织。本病虽属于功能性痛经的范畴,但选方时可以直接参考症瘕类痛经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相对容易,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较为困难,膜样性痛经的治疗介于二者之间,中医疗效显着。 1.1非症瘕类痛经常用的经方。 (1)原发性痛经:温经类方(温经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建中类方(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小建

6、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归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大建中汤),理中类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类方(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调气类方(四逆散)、血水同调类方(当归芍药散).(2)盆腔炎症或宫颈炎等引起的痛经:柴胡类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黄芩类方(黄芩汤),承气类方(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1.2症瘕类痛经常用的经方。 症瘕类痛经一般是在非症瘕类痛经选方用药的基础上再加用以下处方。常加用的经方: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败酱散、抵当汤、下瘀血汤、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 2辨证机。 痛经的辨证总体上可以分为2大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笔者根据

7、疼痛的规律、性质、部位、月经的期量色质、舌象、脉象等总结了10大辨证要点,以及寒热虚郁瘀5大证型,即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 2.1辨证要点。 (1)辨时间:经前或经期腹痛常为实证;经后疼痛多为虚证;经前和经后均疼痛为虚实夹杂。(2)辨部位:疼痛部位多见于小腹部,考虑病位在胞宫,冲任二脉;两侧少腹疼痛,牵涉至乳房胸胁胀痛者,病位在肝,少阳、厥阴经;牵涉腰部疼痛,病位在肾,太阳、少阴经。(3)辨性质:小腹冷痛、挛急、得热痛减,病性属寒;小腹灼痛、跳痛,病性属热;胀痛为气滞,刺痛为血瘀,剧痛拒按属实证,隐痛喜按属虚证。(4)辨周期:月经提前考虑热、虚、瘀,月经推

8、后考虑寒、虚、瘀,月经先后不定考虑郁、虚。(5)辨经量:量多考虑热、虚、瘀,量少考虑寒、虚、瘀,淋漓不净考虑瘀,行而不畅考虑郁。(6)辨颜色:色紫暗考虑郁、瘀;色紫红、鲜红考虑热;色淡考虑虚、寒。(7)辨质地:质稀为虚;质粘为湿;质稠为热;有块、块下痛减为郁、瘀。(8)辨伴随症状:经前或经期胸胁乳房胀痛、情志抑郁为气郁;畏冷身痛,四肢厥冷为寒凝;带下量多,黄稠臭秽为湿热;消瘦、头晕心悸、乏力气短为气血不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为肝肾不足。(9)辨舌象:舌淡为寒、虚;舌红为热;苔腻为湿;舌质紫黯或有瘀点为瘀。(10)辨脉象:脉弦为气郁;脉沉紧为寒凝;脉濡滑数为湿热;脉细为虚;脉涩为瘀。

9、2.2辨证选方。 (1)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腹痛,胸胁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月经血块,疼痛拒按,舌暗,脉弦;代表经方: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2)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腹痛、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手足不温,舌暗,苔白,脉沉;代表经方:当归四逆汤。(3)湿热蕴结证:经前或经期腹痛,小腹灼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臭秽,舌红苔腻、脉濡;代表经方:大柴湖汤或小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4)气血虚弱证:经后腹痛,月经色淡,小腹隐痛,乏力气短,舌淡,脉细;代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5)肝肾亏损证:经后腹痛,月经色暗,小腹隐痛,腰酸耳鸣,舌淡,脉细;代表经方:温经汤。 2.3证机要素。 以上5大证型看似规则

10、,但在临床实际中,经常遇到辨证困难的情况,主要有3种原因:(1)病症兼夹。除了痛经外还兼有多种妇科或内、外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2)证型兼夹。虚实并见,多种证型交叉互现。(3)症瘕类痛经。如无妇科检查或妇科彩超等,通过常规四诊“望闻问切”较难辨证准确,以至于影响疗效。 另外,辨证分型的方法更适合教学或科研,对于临床实际而言,笔者建议采用病机辨证的方法,不要被证型所局限。所谓病机辨证,是将病机作为辨证的目标,主要包含辨病性和辨病位两个核心要素。对经方而言,病位主要采用六经辨证的方法,病性按照虚实分类。临床上,首先确定病性,再进一步确定病位,最终综合分析病

11、性和病位得到病机,此法适合疑难杂症或辨证困难时使用。 3辨时间。 妇科病的治疗有着特殊的阴阳消长规律,从时间性而言,可以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将其分为4个期,即行经期、经后期(初期、中期、末期)、排卵期、经前期(前半期、后半期).分别根据4期的阴阳特点处方用药。 行经期,即月经来潮至彻底结束(月经第17天),以活血调经,重在祛瘀为主,代表方:当归芍药散。经后期分为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经后初期,即月经彻底结束至白带开始出现,滋阴养血,以阴扶阴,归芍地黄汤为代表。经后中期,即白带开始出现至白带量多,滋阴养血,佐以助阳,归芍肾气丸为代表。经后末期,即白带量多至拉丝状白带出现,滋阴助阳,阴阳并调,

12、温经汤为代表。排卵期,即拉丝状白带出现至消失(下次月经前14天),补肾活血,重在促新,温经汤合葛根汤为代表。经前期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2期。经前前半期,即排卵后至经前1周,补肾助阳,扶助阳长,以当归四逆汤合肾气丸为代表。经前后半期,即经前57天,助阳理气,补理兼施,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代表。 对于痛经而言,绝对不能见痛止痛,应调理月经周期4,方为治本之道。多数医家较为重视经前期和行经期的治疗,但笔者认为,排卵期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期,排卵期重阴必阳,排卵顺利,则阴阳调和,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痛经。 笔者在临床上常选用温经汤合葛根汤,阴阳并调,适应这一时期重阴必阳的动态变化和阳长的需要,提高或促进BB

13、T的高温相变化,以促进排卵。除适用于原发性痛经外,对于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黄体不健所致膜样性痛经等效果尚可。另外,还适用于一些于排卵功能不良、或排卵功能障碍所致的月经病、不孕不育症等。一般用药时机选择在经后的57d,每日下午和晚上各服药1次。 除上述促排卵方法外,临床上如果出现脾肾不足5,表现为腹胀便溏、纳欠、苔腻,或者腰酸有冷感,大便溏泄,不能服用阿胶、麦冬等滋腻药物的,则改用理中汤、肾着汤、当归芍药散合葛根汤,以温肾除湿,健脾养血,促进排卵。本方药除应用于脾肾不足、湿浊内阻所致的痛经外,还可以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之不孕不育症,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不育等。 4辨体质。 体质是人

14、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个体差异).体质决定健康;决定对疾病的易感性;决定得病后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转归。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标准,对中国人分成9种体质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笔者临床发现,痛经患者的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为多见,重症患者尤以阳虚质最多。原因可能与其喜饮冷,喜食生的蔬菜、水果,夏季过度使用空调,服装暴露,经期穿凉鞋不穿袜子等生活习惯有关。如果饮食不节或饮食偏嗜,恣食冷饮,如冰汽水、冰激凌、冰镇啤酒等,直接损伤中焦脾阳,使脾胃阳气日渐衰退,日久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继而脏腑功能逐渐减弱,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阳虚型体质。因此,在对此类痛经患者进行健康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