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592675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 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本文关键词:评审,职称,信息化管理,研究,网络 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本文简介:引言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是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人员在取得一定学历,达到一定专业工作年限、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后,通过确认、考试、评审被授予的一种任职资格。一般来说,通过评审获得的职称比通过考试获得的职称更被社会所认可,因为评定职称对学历、资历、经验和业绩均有要求;而通 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管理研究本文内容: 引言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是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人员在取得一定学历,达到一定专业工作年限、取

2、得一定工作业绩后,通过确认、考试、评审被授予的一种任职资格。一般来说,通过评审获得的职称比通过考试获得的职称更被社会所认可,因为评定职称对学历、资历、经验和业绩均有要求;而通过考试获得职称证书的人不一定具备良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职称评审业务在评价个人学术、技术水平以及人才使用和配置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职称评审过程中,面对大量的申报材料,复杂的审核和评审流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的重视,每年的参评人员日益增多,审核和评审工作量不断加大,跨部门的审核过程日渐延长,人工参与复杂的评审流程导致评审效率低下,传统的人工申报审核和评审方式越来

3、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根据厦门市某政府机构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工作理念的模式来对目前的评审工作进行优化,结果证明在此模式下的评审工作不但极大地方便申报人的填报工作,大大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了职称评审工作的“三公”原则,同时极大地节省了社会资源。 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申报环节的问题 传统的职称评审工作需要申报人填写大量纸介质表格,主要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考核登记表简明表和汇总表等一式多份,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历信息、继续教育、工作经历、工作业绩、考核信息和成果信息(其中包含发表的论文、专利、研究的课题等).

4、其中有大量信息需要在不同的表格下重复填写,填报工作量非常大。 2.审核阶段的问题 申请人填写纸介质的评审表及其他相关的参评材料,提交企业审核通过后再提交评审组织机构进行审核,经各相关机构逐级审核后确认可上会评审名单,提交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若申报材料填写的内容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评审部门通知申请人重新填报,需要修改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多个表格,补充修改工作量巨大,申报人来回递交材料不仅会延误时间,也给申报人造成不小的负担。随着参评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审核的材料逐年增多,人工审核也有可能发生差错,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3.专家评议环节的问题 在传统的专家评审过程中,由于申报人只有一份纸

5、介质档案材料,因此只有主评专家才能查看详细完整的档案材料,其余专家只能查看简明表并听主评专家的介绍,因此主评专家的意见占据主导地位,各主评专家宽严把握的不同使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一定的质疑。在打分投票环节,专业组的专家需要对每个参评人的学术水平和业绩成果进行提问、评判并逐一打分、投票、汇总,人工统计复核工作量巨大,并可能产生人工错误。因此,传统的手工评审工作不能完全反映出申报人的真实水平,存在对申报人有失公正的可能。 评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系统、网络平台工作模式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厦门市某政府机构尝试通过开

6、发职称评审网络信息化系统来提升职称申报、评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信息系统进一步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三公”原则,解决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保证职称评审的工作质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由厦门市某政府机构组织开发的“厦门市工程经济工艺美术系列职称申报评审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 1.申请人申报环节的应用 申报人及申报单位在评审系统上注册并通过审核后,申报人即可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评审系统填写需要提交的信息,评审系统对申报人填写的评审信息进行填报提示、限定和合法性检测,对身份证信息、出生日期、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等定量数据统一数据格式并进行数据完整性和数据之间的相互逻辑校验,对填写不规范

7、、不完整的数据采取无法提交上报的限制,对不符合条件的申报进行初步的审核并提示,减少出现填报信息不规范导致需要重新填写的情况。申请人的工作业绩,工作经历,资历等信息,则采取数据格式规范和字数限制进行规范填写,申报人在完成所有数据项的填报后由系统自动形成传统人工申报所需的各种申报表格。提交后的个人资料将保存在网络系统的数据库中,方便申报人在提交审核前随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2.审核阶段 申报人提交审核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对申报人填写的资料进行审核,与传统手工审核相比,工作人员对部分能由信息系统判定的材料进行简单审核,对学历、资历、论文和业绩进行重点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在备注后退回申报

8、人,退回时系统发出短信通知提醒申请人及时修改,避免了申报人来回修改材料,通过预审环节后系统可自动生成申报人花名册、汇总表供审核使用,申报人在通过网上预审后可在网络系统预约现场审核交件。 3.专业组评审环节 (1)专业组人员安排。工作人员根据系统形成的申报专业人数、按需随机抽取专家,成立专业匹配的专家组,评审系统按照随机原则将申报人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专家代号,每位专家的评审工作量均匀分配,评审当天专家获得一个专家代号和密码,只有登入系统后该专家才能知道自己所主评的申报人名单,杜绝了以前人工评审环节工作人员或专家可以提前一天获得参评人名单的弊端。同时,由于采用网络信息系统,专家组所有成员和主评专家一

9、样能查阅到该参评人的所有详细信息,削弱了以前纸介质评审时只有一份档案材料在主评专家手里时主评专家的主导性作用。通过网络工作平台随机分配专家,全体专家组成员都能获得参评人的所有信息,更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专业组评审。专业组进行面试评审时,工作人员会按照该专业代号顺序安排申报人进行面试,专业组根据申报人的论文和业绩由主评专家提出2个问题,申报人在回答完问题后由该组专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补充提问,答辩情况由专业组专家讨论后进行打分、投票,系统自动进行统计汇总,得出参评人的答辩分数。为了提高专家评分的效率,后台工作人员将通过监控台查看专家组的打分投票进度,及时安排下一个申请人进行面

10、试评审。评审结束后,工作人员将系统生成后打印出来的打分签字表格交由专家签字,评审计分结果准确无误,充分体现出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 4.高评委评审 由各专业组专家组成的高级评委会专家根据各专业组的介绍对参评人进行讨论和集体投票,网络平台根据专业组和高评委的综合投票结果统计出每个参评人的最后得分并自动进行排名,工作人员根据排名筛选出合格的申报人,有效避免了人工统计票数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可能,更能体现评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审系统取得成效 1.节约申报时间,减少资源浪费 申报人通过评审系统进行申报,极大地方便了申报过程中的修改和补充,减轻了申报人因修改补充材料需要来回往返于申报部门的负

11、担,节省了申报时间,减少了纸张浪费,提高了申报效率,经过一年的上线试运行,获得了申报人的一致好评。 2.减少审核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以往纸介质提交申报材料阶段,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时,如果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需要电话通知申报人取回材料重新修改补充,采用网络评审系统后可以通过备注不合格原因退回材料并第一时间发送退回提醒短信,申报人在接到短信通知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进行修改补充并提交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申报效率。通过网络工作平台的初步筛选,工作人员可以进行重点审核,减轻了审核工作量,减少在紧凑的时间里审核大量资料出现失误的可能,保证了审核质量。传统手工审核在全市工程、经济及工艺美术系列的中级和高

12、级3000多名申报人的审核工作分为现场收件工作和审核补充修改材料阶段,现场收件工作设置20个审核窗口,历时1个月,现场审核工作人员25名,审核补充修改材料阶段需要历时2个月,工作人员12名左右。采用评审系统后在相同数量的申报人中,采用先审核通过再预约现场交件的工作方式,在评审系统中进行详细审核、修改和补充,通过网上审核的申报人的所有申报材料符合后才可预约到现场交件,现场交件仅需核对材料的完整性,整个审核工作历时1个半月,工作人员10名左右,实现了减少一半的审核工作人员和节约一半的审校时间。 3.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网络评审方式避免了人工评审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实现了随机抽取和随机分配

13、专家,网络统计投票避免出现人为计分失误以及错投、漏投等情况,体现了评审结果的公开、透明,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总结与展望 1.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职称申报工作,有效提高了申报便利性和快捷性,减少了申报工作量,是厦门市某政府机构便民举措的有效尝试之一。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职称评审业务,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提高评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评审工作的透明性,有效地贯彻了职称评审“公平、公开、公正”的“三公”原则。 3.科学、客观、公正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有利于发现优秀人才,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钻研的学术氛围和争创良好工作业绩的积极性,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随着网络信息化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的运行,需要保存的申报信息将逐年增加,对网络平台的实时操作性和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网络平台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