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575863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1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1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1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1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盈江一中高二生物备课组 主备教师:何星璇 2015-10-18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识记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数学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三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种群与群落章节的开篇,学生在必修一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种群的概念,但并未深刻理解,故在开课时需要辨析清楚,对种群特征的学习,学生可以结合初中的地理知识,较为轻松的理解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本节课的重难点应该是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和各个特征之间联系的阐述,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通过习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四、教学手段及用具教法:讲述、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可配合多媒体教学。学法: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提问学生。课件展示:分析一下是不是

3、一个种群: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B、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C、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学生活动:讨论回答:ABC都不是。A不是一种 ; B不是自然区域;C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归纳概念的要点: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构成全部个体教师设疑:德宏州的所有人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吗?如果你是德宏州计划生育部门的分管领导,你会关注该种群的哪些方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设计意图: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通过有趣的提问,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教师质疑:我看到10只蝗虫,数量是少还是多? 我看到一片树叶上有10只蝗虫,数量是少还是多? 种群密度可

4、以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多少,给种群密度下一个定义? 如何来调查种群密度呢? 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 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 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如果让你说出一片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 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代表蒲公英,、 代表其它植物。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应该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展示自己的估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质疑:用

5、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哪些要点? 取样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调查地形? 样方法只使用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吗?学生活动:思考作答: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样方的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取样方法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机取样。取样方法: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于样方法的理解,为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种群密度作铺垫。教师质疑: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一昆虫或袋鼠的密度,还能不能用样方法?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会活动,不像植物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

6、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那么,什么是标志重捕法呢?学生回答: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课件展示:计算方案: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n/m根据重捕法的原理,完成课本P62学科交叉: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学生活动:用刚学过的方法进行估算,小组

7、交流,展示。教师质疑:假设你要调查鱼塘里鲤鱼的种群密度,你如何对鲤鱼进行标记? 标志重捕法中标志应注意什么?学生活动:讨论作答: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 2不要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 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害。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标志重捕法。【例题1】全优设计P39迁移与应用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教师设疑: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那么种群还有其他的数量特征吗? 请介绍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说明哪些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总结、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种群特征,并且明确其相互关系。教师引导:

8、思考书本P63“思考与讨论”,年龄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研究年龄结构有何意义?学生活动:研究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未来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分为三种类型:a、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c、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多而幼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例题2】全优设计P38迁移与应用3、种群的空间特征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

9、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看图试着描述: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4、课堂小结教师质疑:分析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完成下列关系图? 组织学生总结种群的几个特征。并说明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未来变化。学生活动:总结种群的特征,回顾本节课所学种群特征回答。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年龄组成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变化方向直接影响影响数量变动决定大小和密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六、目标检测:课本课后练习,当堂检测七、课后作业:全优设计 课时训练10八、板书设计 4.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数量变化3、种群的空间特征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