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段、题目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456958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段、题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句、段、题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句、段、题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句、段、题目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句、段、题目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句、段、题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段、题目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换了以后就达不到这种效果啦。*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句子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1.从内容看:(1)在记叙文

2、性的文章中,主要起点题、点明主旨、强调作者的主要感受、深化或升华中心、发出倡议或号召等作用;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或动植物的文章)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实例分析问: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第 3 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2)在议论文中,主要起点名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3)在说明文中,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有的句子还交代了原因或者依据。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热情歌颂

3、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精神。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一)位于开头: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5、开门见山(二)位于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2.照应前文。(三)位于文末: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点名主旨,升华情感。实例分析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答:从结构上看

4、,题文相应,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注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3.从表现力来看: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总之,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表现力(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然后逐一排除,切准某一方面具体

5、分析。另外 2、3 两点在分析时往往可结合起来。例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这样一句 :“ 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首先观察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再结合主题分析其在内容上所起的作用。此文的主题是反映以祥子为代表的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揭露和控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的, 所以接着分析为,此句既写出了祥子当时全身哆嗦的状况,也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飘摇不定,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反映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来分析。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五类,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不同,在读懂记叙文表达篇中,我们已经详细讲过了不同表达方式在

6、记叙文中的特殊作用,这里不再赘言。常用语句评价用词: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含义分析题() 、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 ,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

7、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

8、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

9、准确性。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警示句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引用句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

10、味深长,或饱蘸笔墨抒情。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们主要讲的是修辞,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了一个小结:(1)比喻。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

11、,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 ,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

12、引发共鸣。(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 (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 ,如:我以孩子的狡猾 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人意。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易被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啊;第三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意思。这篇文章我们从结构、内容、表现力(主要是修辞)三个方面来总结了常见的句子理解的题型以及

13、针对这样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对于长久以来对如何答题深感头疼的同学,相信我们总结出来的模式一定对你有所帮助。句子含义: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 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

14、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 ,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 句外意义(言外之意)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三、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2、解释句子的方法: 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

15、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综合法:

16、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句子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 ,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 ,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要用上。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及寓意一、 、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二、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如下:开解答思路: 从段落所处位置看其在全文的作用。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对上: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或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本身:或渲染气氛;或突出表现了对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