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561887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殷建民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教材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殷建民 主编 刘东瑰 赵良军 欧阳默 副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第1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应用描述 过程与方法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3,13.1 应用描述,13.1.1 系统概述 系统构成 通讯方式 数据存储,4,13.1 应用描述,13.1.2 系统功能需求 网络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及数据库接口 前置子系统 计算子系统 人机接口子系统 高级应用子系统 报表子系统 WEB子系统 物理隔离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5,13.1 应用描述,13.1.3 系统非功能需求及约束条件 技术条件 技术指标 约束条件,6,13.1 应用

2、描述,13.1.4 系统层次结构 负荷管理人机接口/报表/WEB/高级应用 负荷管理数据采集/计算/系统管理 数据库接口 数据库(Oracle,Sybase,DB2等)/网络及底层应用管理 操作系统(Unix, Windows2000, Windows2003) 硬件(Sun,IBM,HP,PC等服务器、工作站),7,13.1 应用描述,13.1.5 系统典型配置,8,13.2 过程与方法,13.2.1 开发过程,9,13.2 过程与方法,13.2.2 需求分析 需求定义 需求获取方法 需求分析原则 需求分析方法,10,13.2 过程与方法,13.2.3 系统设计 设计定义 设计的一般原则 设

3、计的一般方法,11,11.3 系统分析,11.3.1 用例模型 确定系统边界 识别参与者 用例及用例图 用例描述 场景描述 将用例打包到子系统,12,11.3 系统分析,11.3.2 动态模型 顺序图 协作图 状态图 活动图,13,11.3 系统分析,11.3.3 静态模型 发现概念(类) 发现属性(类属性) 发现关联 建立域模型(类图),14,11.3 系统分析,11.3.4 系统架构分析 RUP过程是以系统架构为中心的,系统架构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效率和安全性等重要质量属性。在系统分析阶段,一般只确定大致的系统架构,即系统架构轮廓,并给出可选的系统架构。,15,

4、11.3 系统分析,11.3.5 补充规约 补充规约描述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可靠性、响应时间、容量等)、约束条件(如环境、标准、规范、章程等)和其它相关内容。,16,13.4 系统设计,13.4.1 动态模型 细化动态模型 识别类间消息、明确类的责任和方法 应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17,13.4 系统设计,13.4.2 静态模型 完善和确定类及类属性 确定类行为 确定类的继承关系 确定类的关联关系 确定最终类图 描述类和类间关系,18,13.4 系统设计,13.4.3 系统架构设计 在系统分析阶段,已经提出了几个候选架构,系统设计阶段,则要细化并选择最佳系统架构,确定架构基线。,19,

5、13.4 系统设计,13.4.4 用户界面设计 基于C/S体系结构的界面,如系统运行界面、系统维护界面、系统分析界面等。 基于B/S体系结构的界面,如浏览器界面。,20,13.4 系统设计,13.4.5 数据库接口设计 获取数据个数:得到想要获取的数据记录个数。 建立连接:建立与数据库的会话连接。 获取数据:返回想要获取的数据内存块。 增加数据:向数据库表种添加数据记录。 删除数据:从数据库表中删除数据记录。 修改数据:修改数据库表种已有数据记录。 关闭连接:关闭本次数据库会话连接。,21,13.4 系统设计,13.4.6 补充规约 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性能等) 约束条件(如规范、标准、法

6、律法规、环境等) 系统接口(如与其他系统的接口),22,13.5 小节,系统分析:从用例模型、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候选架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用例模型从确定系统边界、识别参与者、用例及用例图、用例描述、场景描述、用例打包到子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动态模型建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各种UML动态图(如顺序图、协作图等)和相关描述。静态模型(域模型)建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各种UML静态图(如类图等)并对如何建立域模型进行说明。候选架构提出几种候选架构,描述了架构轮廓。 系统设计:从动态模型、静态模型、系统体系架构、用户界面、数据库接口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动态模型从细化动态模型、识别类间消息、明确类的责任和方法、应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静态模型从完善和确定类及类属性、确定类行为、确定类的继承关系、确定类的关联论述、确定最终类图、描述类和类间关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系统体系架构分析了几种体系结的优缺点并对如何选择体系结构提出了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