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534047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智慧教案 北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智慧田忌赛马教学目的: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3、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教学重点: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教学用具

2、: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部分板书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板书课题后谈话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二)指名学生读全文。读后了解阅读情况。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B、赛了两次。C、田忌先输后赢。 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孙膑。他用计使

3、田忌转败为胜)板书:孙膑献计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三)给课文分段。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2、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4、确定分段依据。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

4、(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四)了解兴趣点。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五)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手段:贴马图的形象直观。教学形式:自学、画批。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1、组织自学。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主要有三处相同:二人的马没换。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主要有三处不同: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

5、等。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人物心情不同: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理解比赛规则“各自”。4、概括段意。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六)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例如:为什么田忌开始以

6、为孙膑在挖苦他?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2、组织学习第二段。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为什么“胸有成竹”?(对田忌、齐王的了解。)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6、教师小结。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七)“投石”激趣。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2、组织学生“试验”。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

7、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板书设计田忌赛马调换顺序初赛失败再赛胜利孙膑献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目标: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

8、、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3、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4、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5、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教学难点:1、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2、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板书:大水冲牛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

9、定要捞铁牛?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板书:叫水送牛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谈话导入: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

10、被冲到河里去了。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板书:潜水摸牛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板书: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朗读第二段。学习第三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

11、牛?出示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板书:铲沙拔牛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

12、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齐读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出示“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怀丙和尚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

13、面?点拨:从怀丙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怀丙和尚先让水手摸清铁牛的位置,又准备大船装沙,再并船搭架,最后用粗绳拴牛这四项准备工作,而且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不可以颠倒,认识到怀丙和尚考虑非常周到。)从怀丙和尚指挥水手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对怀丙和尚指挥水手铲沙,当铁牛被拔出来后,并不急着把铁牛捞上来,而划船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拖牛上岸,认识怀丙和尚指挥有方。)出示“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点拨: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没有?“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没有?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通过刚才的分析,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板书:考虑周到指挥有方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一分为二总结全文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