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6.2《分数》教案1 沪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534044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 6.2《分数》教案1 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 6.2《分数》教案1 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 6.2《分数》教案1 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 6.2《分数》教案1 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 6.2《分数》教案1 沪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2. 能力目标: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3. 情感目标: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的意义:1. 小组探究,共同参与。师: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吗?(学生自由说并板演)2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五分钟左右。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3 汇报交流,力求创新。师:大家得到分数了吗?4抽象概括,构建新知。师:我们刚才

2、得到了很多的分数,(指黑板)我们研究了分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还研究了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这些我们通常都可以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 “1”)师:除了这些你还能再举几个单位“1”的例子吗?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单位“1”。那你能结合刚才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分数吗?小组先讨论讨论。(小组讨论一分钟左右)师:谁来说说?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把几个同样的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师:通过你们说的,教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了,那么到底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呢,请同学们看

3、屏幕。屏幕展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分数的意义。二、分数各部分名称:1. 你能通过3/10,说说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2师:这一物体也就是单位“1”。三、巩固练习1. 填空:(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两份是这堆苹果的()。(2)把今天来上课的同学平均分成2个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二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2独立完成书上第67页练习。反馈交流。3糖块游戏。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四、总结:(介绍分数的其它课外知识)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人类在生产劳动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分数,起初是使用具体的分数,如二分之一用“一半”来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数。通过这几个同学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