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495823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既有建筑物鉴定与 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一、房屋建筑发展状况,八十年代初 全国每年建成建筑面积 7-8亿 九十年代初 全国每年建成建筑面积 10亿左右 九十年代中后期代开始 全国每年建成建筑面积 超过15亿,2002年开始全国建成建筑面积约20亿 其中 农村住宅 7-8亿 城市住宅 5-6亿 公共住宅 5-6亿 工业建筑,已有建筑总物量,我国已有建筑物量相当巨大 2004年未, 我国已有建筑面积 420亿 城市已有建筑面积超过 150亿,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大多形成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全国共建各类工业项目50多万个。 使用时间超过30年的工业建筑面积约十三亿。,使用年限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在

2、土木工程上古人留给我们“百年大计”四个大字,它既强调了工程的重要性,亦表达了对工程耐久性的期望,在实践中建筑结构的存在超过百年以至超过千年。下面表中列出了部份工程名称。,二、使用年限,三、老建筑使用状况,五六十年代,全国共建成各类工业项目50多万个,各类公共建筑项目近百万个,累计竣工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数十亿平方米,其中,相当比例的房屋已进入中老年期, 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维护使用,占已有建筑物鉴定总量的5060%,经鉴定加固后,使用至今。,如:上海80栋在1936年前建成的钢结构、钢筋砼结构,除了有不到10%建筑物主要由于规划原因外,90%以上至今尚在使用,又如:东北地区的 3040年工程,沈阳

3、浮法玻璃厂 抚顺铝厂,鞍钢、太钢、抚顺钢厂、选矿厂等的部份车间。 5060年,哈尔滨兵工厂、鞍钢、本钢厂房 吉林化工厂、内燃机总厂厂房等 其它地区如:武钢、包钢、太钢的焦化、烧洁、炼铁、炼钢、轧钢 在鉴定加固后,仍在正常使用,对建筑物寿命、调查、研究表明:木结构寿命可达1000年以上,砼结构的寿命可达300年左右,钢结构可达100年左右。,然而,建筑物寿命由于种种原因,远远没有达到。 如: 住宅平均寿命 台湾 23.21年 日本 32.2年 美国 44年 欧洲 80年以上,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超过400亿,按每平方米1500元均价相关,涉及固定资产近60万亿人民币,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将带来巨大的经

4、济和社会效益。,如何延长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涉及土木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建立和完善该领域标准规范体系。,四、鉴定与加固标准规范体系现况汇总,1 现行标准,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综合); 2、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00(综合); 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88; 4、钻取芯样法测定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YBJ 209-85;,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协会标准,1.1 检测技术方面,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 23-2001; 6、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

5、2:88; 7、拔出法检测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YBJ 229-91; (配合使用);8、金属里氏强度试验方法GB/T 17394-1998 9、黑色金属硬度与强度换算值GB/T 1172-1999 1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11、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12、冲击法检测硬化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YB 9248-92; 13、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检测标准CECS 70:94; 14、工程建设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 71:94; 1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GB 11345-89; 16、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

6、量分级JG/T 3034.12。,1、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DBJ 08-223-96; 2、后钻拔出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DBJ 08-215-95; 3、回弹法测定山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暂行技术规程Q/JC 3-83; 4、回弹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规程DB 32/P(JG)003-92; 5、现场砌筑砂浆筒压强度试验方法DBJ 08-212-95。,地方标准,1.2 鉴定方面,1、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144-90; 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4、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

7、规程JGJ 117-98(鉴定部分); 5、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鉴定部分); 6、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95; 7、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 117-88; 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防锈等级GB 8923-88。,地方标准,1、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 08-81-2000(鉴定部分); 2、石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规程DBJ 13-12-93(鉴定部分); 3、火灾后混凝土构件评定标准DBJ 08-219-96。,1.3 加固改造及修缮方面,1、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25:90; 2、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 16

8、1:2004; 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协会标准,4、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 9257-96(加固部分); 5、钢结构加固技术规程CECS 77:96; 6、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CECS 78:96; 7、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部分内容);,10、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CJJ 62-95; 1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部分内容); 12、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JGJ 117-98(加固设计部分); 13、

9、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维护加固部分); 14、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 53-93; 15、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YB/T 9231-98。,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标准,1、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国管房地85-2004(综合),注:该标准内容涵盖承重结构、围护结构、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热、采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等的维护、大中修及改造、更新的标准,可供当前公用房屋的维修加固、改造参照使用。,地方标准,1、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粘钢板加固技术规程DB 42/203-2000; 2、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10、程DG/TJ 08-012-2002; 3、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技术规程DB 21/T 1272-2003; 4、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DBJ 13-55-2004; 5、石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规程DBJ 13-12-93(抗震加固部分); 6、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 08-81-2000(抗震加固部分)。,2 正在制、修订的标准 正在制订的标准,1、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阶段); 2、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函审阶段); 3、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函审阶段);,4、国家标准古建筑砖石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11、征求意见稿阶段); 5、国家标准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阶段); 6、协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标准(送审阶段); 7、协会标准建筑结构火灾后可靠性评定标准(征求意见稿阶段); 8、协会标准钢筋网聚合砂浆面层加固技术规程(初稿阶段); 9、上海标准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征求意见阶段)。,2.2 正在修订的标准,1、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送审阶段); 2、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报批阶段)。,3 拟申报制订的标准,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加固技术规程(国家标准); 2、砌体结构耐久性加固技术规程(国家标准); 3、表面硬度法检测、推定钢材及钢筋抗拉强度技术规程

12、(行业标准); 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现场荷载检测及评定标准(拟引用或参照ACI 318-02标准制订协会标准)。,附录:正在制、修订标准中新增的检验方法,1、结构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 2、锚固用胶粘剂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3、钢筋阻锈剂防锈性能测定方法; 4、混凝土抗裂性测试方法; 5、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6、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 7、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检测方法; 8、既有结构构件现场荷载试验方法(地方标准); 9、快速碱活性检测方法; 10、混凝土中硫酸盐含量检测方法(地方标准); 11、表面硬度法推断钢材强度检验法(地方标准);,12、超声法检测钢管中混凝土抗压强度

13、方法; 13、钢结构构件表面均匀腐蚀检测方法; 14、钢吊车梁的残余疲劳寿命的检测与评估方法; 15、振动对上部结构使用性影响的检测与评定; 16、结构动力测试方法; 17、光纤光栅传感装置实时监控结构性能的检测方法。,会议几点意见 1建筑结构可靠度评估统一标准,与会专家认为,鉴定加固领域标准从无到有,逐渐配套,迄今能够较好地指导着建筑物的鉴定、加固工作,但在使用中发现:不少标准本 身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各个标 准之间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一些共 同关心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统 一。,例如:使用年限问题,静、 动协调问题、高层建筑的地基基 础鉴定问题、结构整体牢固性问 题、新、老标准衔接问题等等

14、。,从国际上讲,ISO2394-1998 和ISO13822:2001,亦在力求统 一对现存结构的可靠度评定。为 此,建议编制我国的“建筑结构 可靠度评估统一标准”。,2耐久性检测、评估及加固规范,耐久性检测、评估及加固是建筑物鉴定加固领域倍受观注的课题,不少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很多基础研究,它是对老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深化鉴定、评估及加固工作的基础。目前,一些耐久性检测方法和砼结构耐久性评估标准的制订已经启动,但尚缺砼结构耐久性加固技术规程,故建议立项。至于砌体结构、钢结构在耐久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还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不足,建议暂缓,但应列入体系表。,3火灾后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标准,建筑物火灾发生频繁,每年达4万起左右,大型火灾时有发生,损失严重,甚至发生群死群伤,例如衡阳、常德火灾均产生严重后果。已发布实施的火灾后鉴定标准仅有一本地方标准,CESS的标准正在编制中,建议转为国家标准的编制。,4既有建筑抗震可靠性鉴定标准,在编制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标准时,对静动二类的标准的配套与协调应予以关注,为此,建议将建筑抗震可靠性鉴定标准与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纳入本标准体系,同时亦有助于静动鉴定标准的协调。鉴于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过窄,而国内主要研究单位又已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建立立项对该标准进行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