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4491650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一语文试题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一、基础知识(31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肄业(y) 按捺(ni) 付梓(z) 汗流浃(ji)背B. 当轴(zhu) 霰弹(xin) 朱拓(t) 沸反盈天(yng)C. 弹劾(h) 胡诌(zu) 愀然(qio) 锲(q)而不舍D. 嫉(j)妒 档(dng)次 谙习(n) 少不更事(gng)【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

2、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项,“按捺(ni)”错误,应改为“按捺(n)”,“汗流浃(ji)背”错误,应改为“汗流浃(ji)背。”C项,“胡诌(zu)”错误,应改为“胡诌(zhu)”, “锲(q)而不舍”错误,应改为“锲(qi)而不舍”。D项,“档(dng)”错误,应改为“档(dng)次”。故选B。【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3、内讧 殉私 敕造 义愤填膺B. 惫懒 矜持 俨然 苍海一栗C. 梦魇 谬论 真谛 相形见拙D. 炮烙 镣铐 执拗 笑靥如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A项,“殉私”中的“殉”错误,应改为“徇”。B项,“苍海一栗”中的“苍”错误,应改为“沧”。C项,“相形见拙”中的“拙”错误,应改为“绌”。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

4、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些人以功臣自居、躺在功劳簿上吃“利息”,或者由于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贪图安逸,逐渐堕落成胸无城府的庸人。B. 被誉为“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

5、人”的林帝浣在杭州举办了个人画展,此画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他们竞相观摩,趋之若鹜。C. 如今,朝气蓬勃的亚洲为全球所关注,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亚洲前进的主流。D. 乌克兰国防部长昨晚透露,国防部最近对武装部队的所有装备进行了清点,发现数百枚导弹不胫而走,军方准备就此事展开调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

6、词不当。A项望文生义,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B项褒贬误用,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是贬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D项望文生义,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故选。【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

7、导致用词不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得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B. 近年来,进口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都在增加,但国内大宗农产品供给短缺现象依然存在,主要是因为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造成的。C. 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D.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逐渐兴起,这种新兴的募捐方式非常便捷高效,但其存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

8、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A选项表意不明,“这一问题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中“这一问题”是指“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得及时得当”还是“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歧义。B选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C选项搭配不当,“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搭配不当,可以在“具体部署”前加“做出”。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

9、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休息属于法律规定的基本 ,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适当休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近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将淡水养殖的虹鳟定义为三文鱼”的消息

10、一出,舆论哗然,几乎是一边倒地 和反对。正如学者所说的那样,“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还是 人一生的值得恒久思考的问题。A. 权利 置疑 贯通B. 权利 质疑 贯穿C. 权力 质疑 贯通D. 权力 置疑 贯穿【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注意常见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语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自相矛盾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本题中,第一组:权利与权力: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权力,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分为社会权

11、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根据语境,针对“休息”一词,第空,应填“权利”。据此,可排除CD两项。第二组:置疑与质疑: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质疑,提出疑问。根据语境,与“表示”衔接,应选“质疑”。据此分析可排除A。第三组:贯通与贯穿:贯通,指连接,通连;全部彻底地了解。贯穿,指通达。根据语境,与“一生”搭配的,应选“贯穿”。故选B。6.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B. 老栓看着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C.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

12、,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夏衍包身工)D. (鲨鱼)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海明威老人与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的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四个句子,A为比喻。B为借代(“硬硬的”指代大洋,“花白胡子”指代长着花白胡子的人),C为排比(兼比喻)。D为拟人。故选B。【点睛】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于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

13、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7.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B. 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中国古代社会姓和氏连称,二者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C. 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华山之阳”指的就是华山的南面。D. 兰亭集序记录了兰亭集会的盛况,王羲之的手书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14、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二者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错,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后逐渐合二为一。故选B。【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和刑法、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天文、古代音乐等。对于这些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辨。(二)默写(10分,每空1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与魏晋名士普遍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不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_,_。”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写出了曹操的豪迈性情,表现了其文武兼备的风采。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体在天地间生命短暂、渺小的两句是:“_,_。”要想游赏有收获,必须广泛而深入地思考;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可以无悔矣,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 (1).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 齐彭殇为妄作 (3). 酾酒临江 (4). 横槊赋诗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7). 往往有得 (8). 以其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