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490744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文档编号版本编号项目名称文档名称项目经理开发单位编写任东民2001年6月6日校对年 月 日审核年 月 日批准年 月 日互联网经过了10年的发展,不仅互联网本身拥有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互联网还为其它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一些传统行业得以创造出许多以前很难实现的服务和价值。例如网上炒股炒汇、网站短信服务、QQ等即时通讯工具都在中国蓬勃发展并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目 录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12需求调查1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1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1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12.4全面调查与分

2、析当前的信息需求1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2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23 数据规划2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2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23.1.2规范用户视图23.1.3数据流分析2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33.2.1建立功能模型3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3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3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3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3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3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4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4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45.1工程费用概算45.2效益分析4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3、46.1实施计划46.2组织管理5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5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5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57.3文档齐全,规范化,可验证5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5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51版本变更情况62参考资料清单6总体设计技术规范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工程项目之后,首先要签订开发合同和制订工程开发计划,然后进入总体设计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总体数据规划、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工程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数据规划是总体设计的关键,整个规划必须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采用面向数

4、据的方法进行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规范用户视图;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信息分类标准编码;进行应用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的逻辑设计。2需求调查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1调查了解企业的规模。2调查了解企业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了解其总目标和各分项目标,画出企业目标体系图。3调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现状。4了解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往。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1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画组织机构图。2了解企业上下级关系的组织机构,画上下级组织体系图。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1画业务管理职

5、能体系图表。2列出各部门业务项一览表。3画各项业务管理的概要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信息的输入或输出此项业务的各种信息处理信息流程信息存贮图1 业务处理流程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其中包括数值信息、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三种类型的信息需求,并估算今后几年信息的增长。1调查各项业务管理所用信息。2统计单位内各部门的输入、输出信息量及互相间交换的信息量;按不同的频度要求(日、月、季、年或不定期)分别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还要统计出高峰的及全年总计信息量。编制统计分析表。3调查统计单位内部各部门及总体的存储信息量,按不同存储周期和保密要求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还要统计出最大存储信息总量。编制统

6、计分析表。4按信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原始凭证,台帐、报表类数字信息及各种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等。5分析单位总体对外信息流向,统计对外交换的高峰信息总量及全年信息总量,根据高峰信息总量绘制企业总体对外信息交换图。如图2所示。省电力公司本单位地方有关单位下属基层单位其他有关单位用户xxxxxxxxxxxxxxxxxxxx图2 系统总体对外信息交换图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1调查现有计算机与通信的资源(包括硬、软件,应用程序)及其应用情况。2统计分析现有专职、兼职计算机工作人员。3统计分析已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信息量,编制统计分析表。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1根

7、据调查材料分析原有系统存在的问题。2听取用户对原有系统的意见。3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和用户意见,弄清用户对新系统的期望。3 数据规划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现行业务进行分析,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同时规范用户视图,形成数据元素库。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在对企业当前职能及业务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抽象,对各职能域及业务项进行编码,形成企业的业务模型,业务模型是具有层次性的功能结构,在编码时应能体现这种结构。3.1.2规范用户视图 用户视图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图表,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实体的看法。规范用户视图就是对收集到的用户视图进行归类及编码。用户视图由数

8、据元素组成,数据元素是最小的信息单位,是相对稳定的。加强数据元素标准化定义,形成数据元素库是面向数据分析方法的关键。3.1.3数据流分析在建立业务模型及规范用户视图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流分析,描述数据流程。包括数据流的识别、定义和分析工作,这是系统建模的基础。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定义数据功能关联、建立系统体系结构。3.2.1建立功能模型功能模型是对拟建系统功能结构的概括性认识,在对业务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功能模型。前者是对现行系统的概括性认识,后者是对新规划系统功能的概括性认识。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在对规范化的用

9、户视图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主题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提出数据库标识、名称和内容。一个逻辑数据库的一般形式是由一个一级表和若干个二级表组成的基本表集。用数据库基本表集的二级有序结构来表示数据模型,并对规划系统信息结构进行概括性的认识。3.2.3定义功能数据关联每一数据库都有其生成、维护的功能程序模块,正确识别定义这种功能数据关系,是系统建模阶段的重要工作。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在建立的功能模型及数据模型基础上,根据功能数据关联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遵照对信息进行统一编码的原则,建立信息编码体系。1编码设计采用的方法;2信息编

10、码的体系。将需要统一编码的信息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列出编码体系,并为各类信息分别规定出统一编码的规则。具体的信息编码工作在详细设计阶段逐步完成。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首先分析设计的依据条件,分析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的需求,进而设计出能实现其逻辑功能要求的计算机与网络系统。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1功能与技术要求1)处理功能与容量的要求:根据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和处理要求,确定系统应该具有的内存和外存容量、接入终端数、吞吐量及运算速度。2)对主机性能要求:要求主机硬件运行可靠,维护使用方便,有扩充能力,技术性能指标高;要求系统软件丰富,功能强,有高效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

11、,有多种使用方便的高级语言和第四代语言,具有功能较强的软件环境和开发工具,并且有较强的中文处理能力。3)外部设备配置:根据终端用户要求,提出所需各种外部设备的设置及其性能要求。4)网络结构与数据传输:选用的局域网要能与广域网连接,具有远程传输数据功能;选用的广域网,要能实现异种机互联;要根据数据交换的需要提出网络拓扑、路由设置、传输带宽、传输速率及响应时间的要求,提出构成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所需的各种设备的要求。2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1)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硬件方面,应尽可能统一但不强求统一机型,应采用开放系统,软件尽可能统一,还要考虑到设备性能的制约、不同设备的协调与兼容、通道条件与数据传输的限制等

12、。2)经济条件的限制:如资金不足,投资效益差等。3)其他条件的限制:如环境条件限制,管理方面的限制等。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1分析原有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及传输通道设备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其可用程度。2提出新建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需注意,设计新系统时,要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原有系统的硬软件与数据资源。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1调查计算机市场情况,了解国内外各种型号计算机的性能与价格,及其生产与使用情况。2选择几种比较合适的机型进行详细比较,根据设计依据条件要求,确定选用机型。3设计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配置。4确定所需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及

13、网络软件等。5管理信息系统与电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及负荷控制系统等的联接方案实时数据管理信息系统(Real Time MIS,简称RT-MIS)是电网和发电厂生产运行单位不可缺少的。为保证原实时监控系统等的稳定,应该避免RT-MIS对其的影响,不能因RT-MIS发生某些错误或病毒而导致单位实时监控系统及负荷控制系统等的故障和瓦解。因此,只能由原实时监控系统向RT-MIS传送数据,而不能反向传送数据。而且,在传送途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各种干扰信号通过直通电路进入实时监控系统,以保证其自身的绝对安全。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5.1工程费用概算1一次性投资,包括计算机系统设备费,机房建设费,网

14、络设备费,软件购置费,安装费,人员培训费等。2一次性投资的分期投入计划。3非一次性投资,包括设备和软件租金,维修费,水电费,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用等。5.2效益分析1直接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6.1实施计划1安排好整个开发建设过程各阶段的进度日程,并制订工程进度表或计划网络图。2如工程庞大而财力或人力不足时,可分期完成,制订分期完成的计划。首先应进行必要的基础建设,并优先开发效益显著的关键部分子系统。6.2组织管理1在总体设计开始前,就成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承担工程管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2调集足够的开发建设人员,明确分工,并进行必要的培训。3应组建信息中心或相应机构,作为建成后系统的运行管理机构。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从始至终都要和业务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特别是在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阶段要广泛发动各层管理人员参与。总体设计完成后要经各层业务管理人员认真讨论和修改,并得到认可。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完成的总体设计与数据规划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