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487842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预测研究文章研究了利用Bass模型预测我国互联网用户数的方法。首先对Bass模型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已有数据确定了Bass模型参数,最后利用该模型预测了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并进行了误差分析。从预测结果中可以大致看出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饱和的时间,为今后带宽的预测打下了基础。文章最后给出了Bass模型的适用范围与参数确定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几种改善预测精度的方案。 自1993年我国提出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以来,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的用户数逐步增加,各种业务层出不穷,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用户数的预测是一个比较新的

2、课题,预测是利用科学的手段预先推测和判断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互联网用户数预测应根据用户数由过去到现在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和规律,并参照当前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科学计算方法,来分析和推算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规律。良好的预测有利于今后科学、合理地对网络进行规划与建设。 互联网用户数的预测对课题中宽带IP互联网带宽的预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预测方法,然后将其与传统预测方法作简单对比,最后给出预测结果。 1、预测方法简介 当前常用的业务量预测方法主要是时间序列分析法,也就是将预测对象的历史发展状况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统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假定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

3、势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并且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找出这些统计数据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选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回归法、指数曲线回归法。这种方法能够比较简单、直观地得到预测结果,但由于它一般采用线性或指数形式,不完全符合某些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长期预测精度不是很高。 一般一种业务的发展可以分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与饱和期4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业务发展趋势图 其中,启动期是指一项业务刚刚在市场出现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业务刚刚被人们所熟悉,业务增长很慢。随着业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逐渐进入成长期,这个阶段业务被更多的人采用,业务增长很快,呈线性或指数形式。由于市场的用户数

4、有限,随着业务的发展,将进入成熟期,这一阶段业务也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直至进入饱和期,业务在市场上基本达到饱和,增长缓慢。 由于总人口数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限制,上网人数在一定时候会趋于饱和,这样,如果利用传统的线性与指数方法进行预测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Bass模型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Bass模型最早是由美国的FrankBass提出来的,该模型在1968年用于预测彩色电视的销售,被证明非常成功,于是逐渐用于各个领域的预测,特别是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美国的学者认为它比较适合用于宽带技术、PC、手机和3G技术的预测。 该模型有潜在市场(即用户数)、市场普及率和模型系数等几个参数。

5、潜在市场(即用户数)在这里是指市场饱和时的Internet使用人数,在本文中表示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饱和时的数量,用m表示。 模型系数用P和q表示,分别表示市场外部和内部对业务发展的影响。Bass模型假设一项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它的扩散速度主要受到两种传播途径的影响:一是大众传播媒介,这里指的是运营商对Internet的宣传和广告效应,包括Internet的功能、价格和业务种类等;二是口头交流,是指已经采用Internet业务的使用者对未采用该业务的使用者的内部影响,包括使用者对Internet业务的可靠性、特点等性能方面的介绍。Bass模型据此将Internet使用者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只受

6、大众媒体的影响,另一个群体只受口头传播的影响,它们对Internet总使用者的影响分别用p和q表示,称p为创新系数,称q为模仿系数。 F(t)表示自Internet业务出现后的第t年Internet使用者占潜在使用者的累计比例,它满足以下方程 (1) 如果F(0)=0,可以得出该微分方程的解为 (2) 因此,如果用S(t)表示在时间t的累计使用者,那么Bass模型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3) 从上式可以看出,只要得到m、p和q的值就可以将整个模型确定下来,代入相应年份即可进行Internet用户数预测。 2、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预测 基于以上的讨论,只要能够根据已知值确定该Bass模型的各项参数,

7、便可利用它对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进行预测。 2.1未来5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预测 根据CNNIC(中国因特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我国历年的上网人数统计,见表1。 表1历年中国上网人数统计表(数据来源于CNNIC) 据资料显示,国外Internet用户数的饱和数量约为固定电话用户数饱和数量的两倍,因此通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饱和数量的预测即可近似得到上网用户数的饱和数量。需指出的是,我国的移动电话人数逐年递增,移动电话的普及对于固定电话的数量会有一定影响,这里作为现阶段的估算并没有考虑这个因素,但随着移动电话人数的增长,在今后的预测中应当及时修正固定电话用户值。同时,移动电话本身已开通上网业务,但

8、由于其资费较贵、业务种类不多而且提供的带宽较窄,目前使用移动电话上网的人数并不多。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网民仍会采用通过固定电话上网的方式,因此本文并未将这部分人数计入Internet用户数中。 据专家预测,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人口总数的40%后就接近饱和,而考虑我国的农村人口较多,因而取人口的60%为我国的Internet的潜在最大用户数,即式(3)中m=78000万人。利用表1提供的2003年和2004年的上网用户数,取1992年为基年,即1992年的人数对应于S(0)=0。通过计算得出了Bass模型的p、q值分别为0.003738和0.156262。 于是Bass函数变为 (4) 这样只要

9、代入相应年份就可以估算出未来的上网用户数,利用式(4)即可预测我国未来5年的互联网人数,如图2所示。 图2未来5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预测图 2.2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饱和预测 Bass模型给出了事物从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到饱和期的发展趋势,图3是根据Bass模型计算出来的我国未来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趋势。 图3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饱和预测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Internet用户数的增长将在2010年和2025年左右出现拐点,说明我国Internet用户数的增长在2010年将进入成熟期,2025年进入饱和期。 2.3预测误差分析 为了对这种方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可把依据模型得到的人数与实际人数进行对比,

10、如表2所示。 表2Bass模型预测的上网人数与实测值比较 作为对比,按照参考文献1中介绍的指数曲线回归法,可得到利用该方法预测互联网用户数的表达式yt=0.3912.5t(仍取1992年为基年),这样可以得到表3。 表3指数曲线回归法预测上网人数与实际人数比较 比较表2与表3,明显发现利用指数曲线回归法所得到的预测上网人数与实际值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市场的饱和程度,而通过图1所示的曲线可以看到,一项业务的发展只在成长期与成熟期有类似指数形式的增长趋势,若将指数形式用于该事物的整个发展阶段很明显是错误的。由于Bass模型符合一般业务的发展趋势,因此用其计算得到的预测值误差非

11、常小,这表明利用Bass模型预测我国未来互联网人数是比较准确的。 3、结束语 利用Bass模型进行预测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其参数的确定,选用不同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对于预测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最近两年的数据来确定模型的参数是比较合理与精确的,同时如果利用业务在启动期的数据来进行预测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启动期是一个业务刚刚开始发展的时期,它的变化趋势缓慢,不足以概括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利用成长期与成熟期的数据比较精确。 为了提高预测精度,还可以将Bass模型与其他的预测方法结合使用,比如可以利用Bass模型与神经网络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应对预测结果进行不断修正与审定,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应根据不断得到的新数据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这样才能够科学准确地预测我国将来的互联网人数。互联网经过了10年的发展,不仅互联网本身拥有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互联网还为其它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一些传统行业得以创造出许多以前很难实现的服务和价值。例如网上炒股炒汇、网站短信服务、QQ等即时通讯工具都在中国蓬勃发展并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