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xinq****976 文档编号:94456695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建设概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1.1.1项目背景XX灌区(宝应片)始建于1955年,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西侧,西沿里运河,南临子婴河,东与圩区毗连,北与淮安市接壤,灌区包括泾河、开发区等镇(区)全部及安宜、范水、曹甸、西安丰、黄塍、望直港、夏集、柳堡、小官庄、鲁垛等镇部分共12个镇(区),156个行政村,1765个村民小组,73.8万人口。灌区总面积91.12万亩,现有耕地62.11万亩,其中灌溉面积43.08万亩。XX灌区(宝应片)是里运河沿线大型灌区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治理建设,灌区灌排渠系已基本形成,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促进了灌区

2、的农业生产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农业的发展,以及灌区水情、工情、农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原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齐,老化失修以及运行管理等问题,工程效益下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灌区水利设施不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宝应水务局组织编制完成 江苏省XX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 、江苏省XX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底建设完成一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支斗渠砼衬砌6.8km,建设渡槽、渠首等各类建筑物32座。与骨干干工程相比,田间工程存在问题较多,配套率较低,老化失修严重

3、,田间沟渠淤浅普遍,基层管水组织薄弱,造成农田灌溉现以常规灌溉(漫灌)为主,灌溉定额大,耗水量多,用水高峰期常常造成下游配水困难。为充分发挥XX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的综合效益,急需对沿线田间工程进行配套建设。2010年10月18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0年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同意本项目申报立项建设。1.1.2编制依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0年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4、502889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泵站技术改造规范(SL254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计算规范(SL278200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等。1.2 项目区经济社会简况及基本现状XX灌区(宝应片)始建于1955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境内。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西侧,西沿里运河,南临子婴河,东与圩区毗连,北与淮安市接壤。灌区内辖12个镇(区),总面积91.12万亩,现有耕地62.11万亩,其中灌溉面积43.08万亩。灌区内辖泾河、开发区等镇(区)的全部及安宜、范水、

5、曹甸、西安丰、黄塍、望直港、夏集、柳堡、小官庄、鲁垛等镇部分共12个镇(区),156个行政村,1765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73.8万,其中农业人口40.44万 。本项目落实于灌区中部安宜镇境内,东至涧沟河,南临沿广公路,西临淮江公路(京杭大运河),北至新民大沟,主要涉及安宜镇贾桥村、陈家村、潘桥村、刘堡等4个村,东西向平均长度5KM,南北向长度4.2KM,面积2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灌区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已有一定的基础。灌区已经形成花木、粮油加工、水产、禽畜养殖、建筑等产业,但目前仍以农业经济为主。据统计,全灌区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43.08万亩,小麦41.0万亩,其他20.6

6、3万亩,复种指数为1.73,总产39.5万吨,水稻平均亩产500kg,小麦平均亩产330kg。2009年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48亿元,人均地区总值24375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9.44亿元,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14398元,农民人均收入7675元。项目区农田设施布局以朱马支渠为本项目区灌溉水源,新民大沟为外排水河道。 1)渠系布局斗渠灌排系统和农渠灌排系统均采用相邻双“非”的形式,斗渠间距为900-1000m,农渠间距为200m,灌溉时,水从农渠经过田头进水洞流入农田。2)排水沟系布局与渠系布局相对应,一灌一排,中沟间距900-1000m,断面标准:底宽2m,边坡1:2.0,沟深3m;

7、小沟间距200m,断面标准:底宽1m,边坡1:2,沟深2m;毛沟间距100m,断面标准:底宽0.6m,边坡1:1.5,沟深0.8m。3)道路布局田间道路分为机耕路(干道)、生产路(支路)两级。机耕路与村庄及乡村公路连接,生产路连接机耕路与田块。田间道路结合灌排沟渠合理布置,达到既利于灌排、机械作业、运输和田间管理,又能节约土地、减少平整土地和田间配套建筑物。机耕路主要路段硬质化,路面净宽不少于3m,高出田面0.30.5m, 4)林网布局按照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对圩堤、生产河、道路加强绿化建设,以经济林为主,常绿树为辅。5)田块布置由于水稻地区大多是两熟田,田块既能种三麦又能种水稻,田块的大小和方

8、向以末级沟渠的布局来确定,长度为末级渠道至末级沟的间距,田块长为100m,宽为25m。灌溉标准,XX灌区(宝应片)属湿润地区,作物种类以水稻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XX灌区(宝应片)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设计净灌溉模数为0.965(m3/s)/万亩。排水标准,XX灌区(宝应片)属里下河地区,根据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年4月编制的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里下河地区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由于长期以来,工程老化,效益衰减,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断下降,田间工程配套率低,实际灌溉保证率仅为65%左右。沟河淤浅,排水不畅,造成骨干排涝河道标准低,目前灌区内主要排

9、涝河道现有排涝标准较低,仅有5年一遇左右,同时大、中、小沟淤塞严重,通而不畅,严重影响农田的排涝。且因缺少桥梁等交通设施,或桥梁太小而严重影响排涝能力。项目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3.91.9M,低洼处汛期需提水排涝。本次可研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工程布置。1.3 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项目区存在问题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水稻灌水技术落后,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法。(2)田间工程配套率低,老化失修,渠系渗漏严重,输水不畅。(3)格田进水口放水时间任意性大,经常发生因没有及时关闭进水口而造成田埂漫溢的现象。(4)田埂高度不足,蓄水能力低,常因过量灌水因降雨而

10、漫溢,结果导致不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带来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5)低洼区域排涝动力严重不足。(6)排水沟深度不足、坍塌严重、降渍能力低,占地过多,水质差,缺乏自净能力。(7)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工程由所在村组管理,加之村组集体资金有限等原因,导致用水调度管理手段弱化,灌溉用水矛盾突出,灌排保证率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造成防洪排涝保证率低,遇雨成涝,已严重影响了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的丰产丰收,影响了该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目前农田灌溉浪费水资源冒泡、滴漏,现象十分严重,在用水高峰期常常造成下游的配水困难,且灌溉工程经多年运行,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效益逐

11、年衰减,已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已不能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使必须加快田间工程建设步伐。因此,实施项目工程建设十分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的需要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作为战略问题来抓,水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当前,我国面临着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国家已投入巨资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而XX灌区(宝应片)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的上游,因此,通过对XX灌区(宝应片)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把有限的水资

12、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率更高的环节和用途,实现水资源在灌区国民经济和生态建设中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将灌区节省下的水由南水北调工程向北送水,更好的支持北方缺水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如果不实行灌区节水改造,待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XX灌区(宝应片)的水资源分配定额将会减小,按目前灌区的引水量,灌区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将会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灌区的农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发展。2、是扩大粮食产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宝应县是全国800个粮食主产地之一,计划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内每年增产粮食1000亿斤,就而XX灌区(宝应片)是宝应县的主要粮食产地,就目前灌区的灌排条件,如果不进行节水改造,

13、粮食增产计划将很难实现。XX灌区(宝应片)所控制的灌区区域,和紧临的上游的XX灌区和下游渠南灌区的渠排体系相同,在这两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之间,其粮食产量相当,而随着这两个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目前,以水稻为例,XX灌区(宝应片),水稻产量平均为496kg/亩,而XX和渠南两灌区水稻产量平均为550kg/亩,对此当地群众反映强烈。如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不仅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较为显著。项目实施后,有助于充分发挥灌区的潜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和提高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村环境的治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以及农村经济

14、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和稳定农村奠定了基础。3、节约用水、节本增效的需要目前,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8左右,水资源流失较大,节约用水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在该区推广节水工程,利于节水省地,加强管理,节能增效,意义重大。4、科学灌溉的需要目前,灌区内农田灌溉还存在着大水串灌、漫灌的传统的灌溉方式。实践证明,农田灌溉用水太多,作物并不能高产,只有科学灌溉,才能增产。因此,也需对灌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科学合理地控制,调配水资源,使灌溉用水做到及时、适量,消灭串灌、漫灌这种落后的灌溉方式,推广应用浅湿灌溉等先进的田间灌溉技术。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

15、更新人们在灌溉用水方面的旧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因此,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论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还是从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角度来讲,本灌区进行骨干工程项目改造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1.4 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1.4.1水量供需分析根据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9月编制的江苏省XX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XX灌区(宝应片)供需水平衡成果见表4.1-1、2011年及2015(P=85%)年供、需水量平衡计算表见表4.1-2、4.1-3。表4.1-1 XX灌区(宝应片)供、需水量及余缺表 名称年份 保证率可利用量(万m3)需水量(万m3)余缺(万m3)2006P=50%58230.648062.710167.9P=85%56476.761390.4-4913.6P=95%55151.768813.8-13662.12011P=50%58230.640606.717623.9P=85%56476.746257.310219.5P=95%55151.761885.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