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4450713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共7套打包改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初期的 政治建设,专题四第课,知识结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民主政治特色,1.历史条件,2.成立准备,3.成立及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奠定基石、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民党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西柏坡,1949.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 工作重心: 乡村到城市. 2. 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

2、中共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 4.总任务: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过程,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中国 共产党,无党派 人士,各民主 党派,人民 团体,各民族,海外 华侨,各地区,人民 解放军,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内 容,国旗和国徽,第一届政协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田汉,聂耳,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

3、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政权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施政纲领),内 容,共同纲领,宪法,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过程,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过程,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

4、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意义,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权地位和政权性质),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国内:,国际:,改变了推动了 增强了 P59,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三个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

5、治制度,比较?,根本大法宪法的颁布,A.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B.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49年9月,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意义: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法律依据:,(3)标志: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4)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

6、表大会;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5)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6)意义: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2)组织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地位: 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并对其监督。,(1)

7、形成和发展:,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形成和发展:,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2)性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构),

8、(3)职能变化: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后,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责是政治协 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 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合作探究,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何联系何区别?,(1)联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区别:,1.性质: 2.职能: 3.产生和组织方式:,不是国家机构;,是国家权力机关,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立法,任免,决定,监督等权;,协商产生;,选举产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的原因:,2.中共领导的

9、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3.民族区域制度:,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民族多?,苗族,傣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朝鲜族,黎族,壮族,瑶族,藏族,回族,你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汉族,分布特点:,大杂居 小聚居,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的原因:,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3.民族区域制度:,(2)目的:,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客观依据), 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

10、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1)建立的原因:,3.民族区域制度:,(2)目的:, 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法律依据:,(4)含义: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 事务,行使自治权利。,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1)原因:,3.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2)目的:,(3)法律依据:,(4)含义:,(5)建立:五大自治区,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宁

11、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1)原因:,3.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2)目的:,(3)法律依据:,(4)含义:,(5)建立:五大自治区,(6)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各机关)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特色。,新中国的政治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思考:这三种制度有什么共同点?,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