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4406449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4.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信息名称设计者单位联系方式详情教学基本信息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学科科学学段小学中段年级四年级相关领域生命科学教材书名: 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以善于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为核心。依据建构主义

2、学习理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模拟实验,动手操作,结合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动性的提高;并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探索答案;拓展视野,让学生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课标的达成。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领域,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课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二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教学,要向学生介绍身体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上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动作的。从而让学生知道骨骼与肌肉共同作用于运动的功能及它们之间在肢体运动上的协作,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有

3、联系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并为后续内容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学情分析:对于我们的身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我们的身体里面有骨骼、有肌肉,关节可能相对陌生些。但学生不能准确、系统地形容或描述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共同作用而产生动作的,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有联系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科学实践:1、应用触摸、手捏、模拟实验等方法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纠正完善。 3、了解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能够查阅资料丰富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4

4、、能够认识到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动作,共同完成运动的。科学方法:观察联想、记录研究(二)科学概念:1、说出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运动和保护身体。2、明确骨与骨的连接即关节,指认可以活动的关节的位置。3、描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运动。4、说出人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协作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科学核心词汇:骨骼、关节、肌肉、作用、收缩、舒张、协作运动、结构(三)科学态度: 1、对探究人体的奥秘有兴趣,体会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并乐于分享。3、能够建立加强锻炼,打造

5、健康体魄的观念,提高身体素质。 核心价值观: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动作,共同完成运动。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二)教学难点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并清晰地描述表达出来。教法与学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开展教学。 教法:1、范例分析法2、媒体演示讲解法 3、分层教学法 教法与学法:设计流程图:一、激趣导入,集中话题。二、活动探究,自主记录。三、方法拓展,知识迁移。四、总结收获,延伸课外。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要先让学生感受到三者的存在

6、,通过体验活动,感知三者的运动和变化。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骨骼、关节和肌肉各自的作用与协作过程。再通过观察生活中机械、工具等物体某部位工作的原理与过程,与骨骼、关节、肌肉三者的功能进行对比,加深印象。教学准备:教具:人体骨骼模型一件、模拟实验用品、 课件等。学具:瓶套、小哑铃、记录单。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要先让学生感受到三者的存在,通过体验活动,感知三者的运动和变化。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骨骼、关节和肌肉各自的作用与协作过程。再通过观察生活中机械、工具等物体某部位工作的原理与过程,与骨骼、关节、肌肉三者的功能进行对比,加深印象。教学准备:教具:人体骨骼模型一件、模拟实验

7、用品、 课件等。学具:瓶套、小哑铃、记录单。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集中话题。(2分钟)二、活动探究,自主记录。(34钟)三、方法拓展,知识迁移。(3分钟)四、总结收获,延伸课外。(1分钟)引导学生找出身体内部结构,然后揭题,骨骼、关节和肌肉(板书课题)(一)骨骼1、骨骼的概念。在学生前认知的基础上,明确定义。人体的整幅骨架就是骨骼。2、骨骼的作用:(1)出示骨骼模型,学生看模型,说说骨骼的名称。(2)引导学生猜测骨骼的作用。(3)、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不同位置的骨骼的不同作用。3、总结探究方法:事实猜测验

8、证共识(板书)(二)关节1、关节:出示PPTA关于关节你知道些什么?B关节有什么特点?C你能猜测关节什么用吗?D你想怎样验证?2、了解作用和特点。(三)肌肉1、(出示PPT图片)关于肌肉你知道些什么?2、活动探究肌肉的作用。(1)利用小哑铃做伸臂、曲臂运动,观察变化(2)模拟实验。思考:收缩和舒张对应什么动作?(3)肌肉的作用?(板书:牵引)3、(出示PPT)判断肌肉是怎样长的才能牵动骨头运动呢?五、体验“三者”协调运动1、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肢在运动时,哪些组织与骨骼一起协调工作,完成运动。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 2、交流想法,达成共识。3、让学生体验下蹲、提踵,对下蹲、提踵活动

9、进行描述。 4、小结三者关系:板书:协作运动(一)知识迁移1、寻找挖掘机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想想作用。2、(课件出示连线)下面物体与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哪些作用相似?(二)健康教育(出示PPT课件)分析好的身体素质是怎么来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还要注意什么?(安全、适度)拓展延伸:1、谈收获,提问题。2、课后探究:推荐书、网站。学生找身体活动部位,思考并试着说出运动部位里面有什么?1、说说对骨骼的认识。2、猜测骨骼的作用。3、观察模拟实验,分析现象,思考后得出结论。1、说说对关节的认识。2、猜测关节的作用3、体验活动,通过比较,最终得出结论。1

10、、说说对肌肉的认识。2、猜测肌肉的作用3、小组活动:利用小哑铃做上肢运动,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各自的作用和变化及如何配合完成运动的。用文字或图画方式记录。4、交流想法,得出结论。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们交流想法,概括确定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时是协调工作的,缺一不可。通过观察找出挖掘机上类似骨骼、关节和肌肉的部位,思考作用。思考并说出想法。学生体会仿生学,模仿生物某些特别功能制造出的机械等。学生增强健康意识。说说锻炼身体要注意什么。学生总结收获或是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活动引入,集中话题。了解学生前认知让学生明确科学定义,完善前认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分析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前认知先让学生小组讨

11、论,再全班交流。了解学生前认知观察比较,可以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记录方式,(文字描述或是画图)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经历综合的思维过程,在头脑中建构知识框架,使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应用综合类比的思维方法结合生活用品,发散知识应用。渗透德育,树立健康观念。让学生养成搜集资料,充实自己的好习惯。板书设计骨骼、关节和肌肉事实猜测验证共识类比分析综合协作运动关节骨骼肌肉支撑保护骨连接能活动牵引206块600多块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等级评价:水平A水平B水平C能非常清楚地描述骨骼、关节、肌肉不同的作用及协调运动的关系。能独立、准确、迅速地指认关节的位置。能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并通过思考,独立设计

12、模拟实验,验证猜测,乐于分享。能比较清楚地描述骨骼、关节、肌肉不同的作用及协调运动的关系。能准确、迅速地指认关节的位置。能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并设计简单模拟实验,验证猜测,乐于分享。能基本描述地骨骼、关节、肌肉不同的作用及协调运动的关系。能准确地指认关节的位置。能根据要研究的问题,完成模拟实验,验证猜测,乐于分享。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1、具有特色的学习情境设计:(1)热舞导入:应用当前航空领域的新进展为话题,以手舞足蹈的方式表达骄傲兴奋的爱国心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提神醒脑,带着愉悦地心情进入课堂学习。(2)魔术表演:以魔术表演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

13、引起揭秘探究兴趣,培养进一步深度思维能力,实现模拟实验角色对应,感知认同原物(即骨骼)的功能。(3)拍豆腐脑:用模拟实验加对比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验证原物(即骨骼)的保护作用。当豆腐脑模拟人脑失去玻璃罩模拟的头盖骨保护后,被拍碎发生形变后,场面震撼,给学生直观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强烈的刺激能有效加深印象。(4)对比双臂:以游戏方式,让学生一只手臂带上瓶套,抑制了肘关节的活动,用带上瓶套和不带瓶套的手臂做同样的屈臂等动作,这样能体会到假设没有关节就不能灵活活动的不方便,对比后才更好地感悟到关节的作用。2、教学反思:教学活动设计的丰富,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不停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们没空走神儿,在玩中学,但快乐的同时,对于有限的教学时间就是个矛盾。有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会不够深入,容易畏首畏尾地怕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所以,还需要注意语言上更加精炼,活动的要求要提的更明确,要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