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406347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9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资料复习余劲松教材版资料(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概述第一节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前言 1、国际经济法是随着国际经济法交往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2、不同的观点: 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分支:所调整的仅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间及国家与国际组之间的关系 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法律部门:是调整从事跨国经济交往的自然人与法人、国家及国际组织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3、我们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法人与自然人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简言之:是调整国际(或跨国)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一个独立的、综合的、新兴的法律部门。1、 国际经济法的对象 1、法的对象:指其调

2、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的部门的重要依据 2、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 3、国际经济关系分为:狭义的(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和广义的(包括狭义,也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与法人间、自然人和法人与他国或国际组织的经济关系) 4、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的理由: 从国际经济关系来看,自然人和法人始终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 从当代的客观实际来看,不同国家的自然人和法人从事的跨国经济交往,愈加占有重要地位 国际经济关系是个统一体,自然人与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性二、国际经济法的范围 1、概念:指国际经济法应包括哪些基本法律规范,也即其外延问题

3、 2、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层次: 调整私人国际经济交往的民商法规范:合同法 国家政府管理对外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关税法、进出口管制法、反倾销法、税法 调整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国际惯例 3、国际经济法之所以包含多种法律规范,主要是其主体及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决定 4、国际经济关系的统一性及其特殊性也决定了调整它的法律规范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5、意义:将共同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归为一类,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顺应了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三、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1、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 2、调整对象: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不同

4、国家私人以及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3、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且包括各国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延伸:简述国家和国际组织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主体的过程。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经济危机恶性循环,为了解决矛盾,国家开始直接对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而国家对其经济进行干预和管制,又必然导致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为了缓和与解决各国经济利益的尖锐冲突,国家就通过双边和多边条约来协调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建立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这样,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参加国际经济关系,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 国际经济法与其他国际法规范的不同: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内经济法主要调整

5、国家间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经济诸方面的关系,历来以调整非经济性质的国际关系为主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调整国内经济组织、自然人间进行经济活动(包括涉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第二节 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一、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 1、原始社会:商品交换和商业交往,古罗马法:“市民法”、“万民法” 2、11世纪: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商业惯例或商人习惯法,最早出现在威尼斯,后扩及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 3、17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西欧各国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制定民法典和商法典(法国路易十四期商事条例海商条例1804年、1807年法国民法典法国商法典,中世纪后期出现的是海事法典) 4、19世纪初-2

6、0世纪末:生产的国际化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开始编纂和制定统一的国际商事法律和惯例。19世纪后,制定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规范的原因有生产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原有民商法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二、国家经济公法的产生与国际协调 1、国内和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的表现: 资本输出与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间经济矛盾的加剧和尖锐化 2、19世纪末至二战前,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变化表现: 主体范围的扩大 涉及的领域比以前广泛 其所含的法律规范,已不单限于传统私法和通商条约,还包括涉外经济法,各种经济条约、商品协定等三、普遍性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国际经济立法的发展 1、普遍性国际经济条约与国际经

7、济组织的产生: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2、新独立国家的兴起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4、区域性和跨区性经济合作的发展(重要的法律基础:自由贸易协定)第三节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一、国际法方面的渊源 1、概念:实质渊源指法的效力产生的根据;形式渊源指法的规范的表现形式(一)国际经济条约(主要是多边国际条约,造法性条约) 1、概念:是国家、国际组织间所缔结的确定其相互经济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国际书面协议,对缔约国有拘束力,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2、分类:双边和多边、世界性和地区性、普遍性和特殊性、造法性和契约性等 3、重要的普遍性公约:关贸总协定国

8、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WTO协定等(二)国际惯例1、概念: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原则和规则2、具备因素:物质(有重复的类似行为)、心理(人们认为有法律拘束力)3、种类:调整国家间关系的习惯国际法;调整私人经济交往的国际贸易惯例。从其效力的强弱来看,有些属强制性规范,另有些属任意性规范。国际贸易惯例,一般属于任意性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已为不少国际条约或国内法所肯定和承认。国际惯例一般来说是“不成文的”。为便于人们理解、掌握和选择使用,促进国际经济交往,有些民间国际组织(如国际商会)或学术团体,对某些惯例加以收集整理,进行编纂,使之成文。(3) 联大规范性协议1、不具有法律拘束

9、力,属于建议性质;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宣言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行动纲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具有法律确认,应具有法律效力二、国内法方面的渊源 1、国家为调整涉外经济关系而制定的国内立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国内法渊源,这些国内立法包括涉外经济法以及与调整涉外经济有关的民商法规范 2、国内立法形式: 统一制:指制定的国内经济立法均统一适用涉内和涉外经济关系,如反托拉斯法、公平交易法、外贸法、关税法等(美、英、德、日) 分流制:指采取内外有别的做法,分别制定不同的法律来调整涉内和涉外经济关系,主要是经济法,不包括民商法(中国)在采用分流制的国家里,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国内立法一

10、般只在其本国内具有效力,但也有的法律可以适用于特定的境外行为,如反垄断法。第四节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在其境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包括自由地行使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1、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2、国家有权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3、国家有权将外国资产收归国有或征收v 各国对本国内部以及本国涉及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v 各国对世界性经贸大政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二、公平互利原则(互利是核心和基础) 所谓公

11、平,一般可理解为“公正平等”和“公平合理”。真实意义上的公平,不仅要求在形式上的平等,而且要求实现实质上的平等。所谓互利,是指要照顾到有关各方的利益,不能为谋求单方利益而无视甚至损害他方利益。公平互利合二为一个原则,是一个统一体,其中互利是核心和基础,没有互利就谈不上公平,公平必然要求互利,公平和互利密不可分。三、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根据这一原则,要促进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首先必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为促进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与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合作,

12、也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保证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因此,所有国家都必须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合作。第二章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第一节 自然人、法人与跨国公司一、 自然人与法人(一)自然人 1、自然人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资格须具有一般的法律能力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还应具有能力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的权利能力或资格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是依其属人法确定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指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同其自身不可分离地,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指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2、自然人的身份与地位: 要确定其能力与地位就必须确定其国籍(指一个人作为某国

13、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外国人在内国的法律地位,由内国法律及有关条约决定(二)法人1、法人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资格概念:指依法定程序设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独立财产、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法人能否成为特定国际法律关系主体,取决于其权利能力的范围法人权利能力中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依其属人法确定2、 法人的国籍与地位法人的属人法是指法人国籍所属国的法律要确定法人的能力和地位就必须确定法人的国籍确立标准:成立地说住所地说控制说复合标准说法人具有登记地或批准地国籍法人的住所在哪一国家就具有哪国国籍或称成员国国籍、资本控制说,法人的资本控制在哪

14、即具有哪一国国籍住所地和法人的成立地结合承认外国法人的方式:一般许可制特别许可制相互承认制办理登记或注册登记手续即可开展经营活动须经内国审核批准通过国内立法或国际条约,相互承认对方法人在本国的法律地位,不必经过特别认可或办理有关手续我国采取特别许可制延伸:简述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对于国籍的积极冲突,若自然人所具有的多重国际中有一个是内国国籍时,国际通行的是内国国籍优先;若其多重国籍都是外国国籍时,大多以与其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也有少数国家分别以取得在先、取得在后或者当事人惯常居所或住所地国的国籍优先。对于国籍的消极冲突,一般主张以其住所所在地国国籍为准;不能确定住所时,以居所地国籍为准。二、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国际企业、全球公司等,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 2、特征:跨国性、战略全球性和管理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2)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1、跨国公司在国内法上的地位:没有特殊地位子公司分公司母公司或总公司跨国公司必须服从国家的管辖,基于其产生的重要后果指由母公司持有全部或多数股份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国外公公司是总公司在国外设立的办事机构、营业机构,无独立法律地位、不具独立法律人格母公司与子公司相对应;总公司与分公司相对应(1)跨国公司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思独立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