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440575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014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身高的变化“身高的变化”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两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材通过创设身高变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方面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选择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的必要性。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几年来学生身高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的身高变化。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教材在引导学生绘制

2、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后,又安排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这一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在“试一试”中,通过对两个班10名同学的身高的比较,综合利用“分段整理数据”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组整理数据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中所蕴含的信息。2.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选择合适的比较量(如平均数)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

3、区别。4.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重点】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预测。【难点】 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区别。第课时身高的变化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3.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在描绘复式折线统计图、读图分析数据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重点】根据两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及合理预测。【难点】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准备】PPT课件。【学

4、生准备】每人统计班级中男、女生各1名16年级身高数据。1.填一填。已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又分为()和()。2.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01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南京市和北京市的气温情况【参考答案】1.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2.5月1日至5日,南京市气温比北京市高,而到了5月6日,南京市气温比北京市低,5月7日南京市气温上升,北京市气温下降,南京市气温高。(答案不唯一)方法一1.谈话导入。师:为了检查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我们学校每年都要进行体检,同学们还记得体检的项目有哪些吗?学生根据实际自由回答。师:测量身高是其中

5、必不可少的一项。医学专家把人的生长发育分为两个阶段,110岁是第一阶段,1120岁是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属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学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要随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学校每年都要测量同学们的身高,数据要上报到教育部,成为国家掌握青少年身体素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数据。2.引入课题。师:身高变化对同学们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身高变化中的知识。出示课题:身高的变化。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测量身高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方法二1.创设情境导入。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主题图。师:同学们在做什么?(测量身高)同学们每年体检都要测量

6、身高,在测量时你有什么期待吗?学生自由谈。师:是啊,大家都希望自己多长高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年级的“小不点”成长为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2.引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身高的变化。出示课题:身高的变化。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帮助学生回想自己在测量身高时的情境,交流感受,体会自己的身高不断增长带来的自豪感,增加探究“身高的变化”中的知识的热情。一、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1.观察统计表,寻找有效信息。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统计表。师:这个统计表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同学们,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发现的信息。师:

7、从统计表中,你能说一说淘气的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比较,他的身高情况怎样么?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还是不太清楚,淘气的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比较的具体情况。想一想,怎么才能比较得更清楚呢?学生经过思考后会想到画统计图,教师追问:画什么统计图比较好?为什么?预设 生:画折线统计图比较好,可以体现身高的变化情况。此时教师利用PPT课件分别展示淘气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折线统计图。师:请看,这是淘气一至六年级的身高情况统计图,这是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统计图。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再比较身高情况,说说你的想法。淘气一至六年级的身高情况统计图全市男生一至六年级的平均身高情况统计图预

8、设 生1:淘气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高。生2:他们的身高没什么区别。生3:比较得不明显。教师追问:那么怎么才能更容易观察,比较得更清楚一些呢?学生会想到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画。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中蕴含的数据,对比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学生自然想到画折线统计图,教师通过PPT课件分别展示两者身高的折线统计图,又发现仍然不能清楚地比较,自然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2.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1)讨论画法。师:这个办法真不错。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63页,这是一个未完成的统计图,想一想,把两个折线统计图画在一起,怎样画?要注意什么?学生

9、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画图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评。预设 生1:按照画一条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画。生2:横轴表示年级,纵轴表示身高。生3:身高最小是115厘米,所以可以从110厘米标写身高。生4:图中一大格分成十小格,每大格代表10厘米,一直标写到160厘米。(2)绘制统计图。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分析,填好纵轴上的数据,再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出统计图。学生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并强调要数好格,点好点后再描线,要画标准。小组内展示自己绘制的统计图,通过交流,找出错误之处。全班展示,互相评议。以其中一名学生所画统计图为例,通过投影展示,并提问:谁能告诉老师

10、,这里哪条折线表示淘气的身高,哪条折线表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学生会通过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找出对应的折线,发现不好区分。师:同学们把两条折线画得一样,真是不好区分,有什么好办法吗?预设 生1:用不同颜色的线画。生2:用实线和虚线区分。学生再次修改完善统计图。(3)方法小结。师:我们原来学过的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而今天绘制的统计图有两条折线,为了区别这两种折线统计图,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同学们能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吗?预设 生1: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相同,要先标出横、纵轴上的信息。生2:要先描点,再画线。生3:两条折线要用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线区分。教师强调:绘制

11、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选择用什么样的线表示什么数据,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记出来。(PPT课件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加以强调)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设计意图从讨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到独立尝试绘制,再到修改完善,引导学生经历分析数据、绘制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逐步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明确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从而更好地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二、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2。(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寻找有效信息。师:请同学们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预设 生1:我发现淘气在三年级时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相同。生2:淘气在一、二年级时

12、身高都低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生3:淘气在四、五、六年级时身高都高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生4: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差距不大。师:看来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使我们更清楚地比较淘气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情况。我们借助这个统计图,来解决一些问题吧!(2)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63页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3)汇报结果。预设 生1:淘气的身高在一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淘气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矮3厘米。生2:在四年级时也差3厘米,差距也大。生3:在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都是130厘米。生4: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

13、,一、二年级时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矮,三年级相同,四至六年级淘气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决问题3。师: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觉得淘气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发展的总体趋势(一直到九年级)是怎样的?如果全市九年级男生平均身高是164厘米,你能预测一下淘气三年后九年级时的身高吗?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讨论情况。预设 生1: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一直到九年级)都是不断增高的。生2:我觉得三年后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差不多,也是164厘米。因为六年级时他们之间的

14、差距就很小。师:关于三年后淘气的身高情况,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要认真观察统计图进行比较,根据折线显示的变化趋势来估计未来的变化。设计意图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全市九年级男生平均身高来预测三年后淘气的身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是发展学生推断能力、发展思维的好机会。所以在本环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机会,在发表自己看法时要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结合实际进行判断的能力。下面是两支篮球队4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单位:分)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球队173809296球队290979487根据统计数据,制作统计图。【参考答案】如下图所示。球队1和球队2对抗赛的比赛结果

15、统计图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学生反馈汇报)预设 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生2: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更好地对比两组数据的信息。生3: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生4: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能够预测未来的变化情况。生5:我觉得统计的知识很有趣。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再次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枯燥,感受学习统计知识的乐趣。作业1教材第64页第1题。【参考答案】作业1:略身高的变化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1)注明统计图的名称、图例;(2)确定横轴、纵轴每格代表的数量;(3)描点、顺次连接各点。在预设时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于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转化,在思考、观察、操作、讨论、对比等环节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