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4403511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1906年7月,中国福兴汽水公司特别刊登声明:“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故此特行出示声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本公司不能再为容忍,必须与彼等相见于法庭之上。”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B民族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压制C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D恶性竞争导致民族经济破产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西式建

3、筑仅见于通商口岸3近代上海总商会月报评论说:“近世商战之声浪,若怒涛之澎湃然,各呈其能,各炫其技,以互相角逐于世界,孰胜孰负,变在俄顷。而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这说明近代报刊A以刊登广告为谋利手段B加快了商业信息的流通C彼此间的竞争异常激烈D经营方式已实现国际化4辛亥革命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A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B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5据

4、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C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6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仿效。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社会传统陋习C传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国人普遍接受71869年,教

5、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8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B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C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D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9辛亥革命后一度出现了“人人讲平等的新风气”,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不许府署官员坐

6、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这一现象说明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B封建制度开始丧失存在的社会土壤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西方科技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风貌10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材料主要反映了A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封建礼教的彻底崩溃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1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

7、认可B时人顽固抵制和反对新的交通工具C现代交通工具未改变中国交通状况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12如图为2012-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示意图(单位:亿美元)。该图反映了A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日常生活B改革开放提升了家居生活质量C信息技术催生生活新观念形成D市场经济逐步获得人们的认可13点石斋画报(18841898年)创刊于上海,是风行于晚清的一种新闻画报,其以图证史,所载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新闻、市井生活等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的社会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的社会心理。点石斋画报的风行A彰显了统治阶级的意志B为清末新政准备了条件C反映出大众传媒的异变D迎合了民众的社会需求14

8、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主要说明A当时的交通规则规定靠左通行B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出现汽车C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D当时的上海由公共租界控制15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盈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A促进了西学传播B有利于西装普及C淡化了传统等级D社交礼仪渐西化16时报于1911年11月、12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

9、敌几幅纪事画。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17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这说明通讯事业的进步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18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C

10、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D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19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可以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政府推动电影业发展C上海是经济文化中心D电影消费在中国普及20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B城市环境的改善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D租界开放的差异211901年5月创刊的国民报刊载了美国“独立厅”的图片,并附有文

11、字介绍:“(独立厅)为美人脱英自立起点之地,美人今日拥国民之公权,食自由之幸福,(当时北美人民)万死一生,以争此国民之权利也。(今日中国)独受人羁轭如美昔日之国,四百余州,四万万人,岂竟无一华盛顿其人者耶?”该文A主张借鉴美国的政治体制B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D利于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22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这一现象A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直接受

12、益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C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23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A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B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C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方式D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24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13、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江浙一带)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4月申报材料二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

14、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并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6分)(3)根据材料三,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的内涵。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补是官僚政治的重要体现。明朝官员所用的补子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