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4403475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A卷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中记载,上海王、朱两氏于1905年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得以通过。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B宗法制度决定中国历史进程C政治变革推动宗族近代化D宗族组织具有了民主化色彩2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C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3翻阅民国时期的报刊,经常会发现人力车夫捣毁电车或公共

3、汽车的报道。当时,人们既对人力车夫的命运寄予同情,又对电车与公共汽车的遭遇表示惋惜。这种矛盾的心情不但存在于普通民众心中,而且在政府的处置文令中也依稀可见。这种现象A反映了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现实状况B印证了临时政府注重对交通文明的培养C因近代交通工具本身存在弊端而发生D说明当时民众普遍不接纳新式交通工具4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舍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而教会大学则按业主要求,在设计风格中融入了斗拱支撑的宽阔大屋顶、仿木混凝土柱、铁制花格窗等元素。这说明A教会力求适应中国文化B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变西方建筑理念C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打击D政局稳定利于教育发展5下图是1895-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投资构成

4、示意图。由此可知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的快速发展B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D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建设艰难发展6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71875年,工科给事中陈彝在一道奏折中认定,“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

5、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藉使中国之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上乎?”奏折内容未反映的是A电话建设遭强烈抵制B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C宗法理念的根深蒂固D封建官员的守旧迷信8下表反映了著名学者昊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此表可以证明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成都的城市化水平比北京低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在两地的消费结构差异较大D当时北京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较多9如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创作于1931年的漫画废历新年的学生。作者旨在说明近代中国A服饰变迁中的中西合璧B教

6、育改革中的责任归属C习俗变迁中的社会纠结D物质生活的近代化进程10据载,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被枪口逼迫剪了辫子,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夕割了辫子。这说明A革命党人的行为与动机具有一致性B辛亥革命开启近代社会习俗变革潮流C辫子去留成为当时是否革命的风向标D孙中山是剪辫运动最早的倡导者11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兴盛,而民办报纸更是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留学教育有

7、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中国新闻媒体获得了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D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12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至1900年,五十年间上海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私立女校有16所;而自1898年国人自己创办第一所私立女校起,至1917年的二十年间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有43所,外国教会学校创办的私立女校在此期间增加Il所。私立女校的增加A促进中国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B成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主要方式C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根本瓦解了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13据布里滕统计,1895年我国报刊共有15家;18951898年间,数目增加到60家;1913年有487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

8、增,当时中国年鉴的估计是840家,申报认为有1134家。材料反映出A辛亥革命后掀起思想解放风B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C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D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14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151937年8月12日,国民政府制定的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规定:“中央电影摄影场会同军委会政训处电影股,联合上海各影业公司合组一总机关,由中央电影事业处负责总其成,指挥及分配全部工作。这一规定旨在A强化对思想的引导B促进电影产业发展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巩固抗日统一战线1

9、61868年,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自行车;20世纪后半期,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截至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并仍在迅猛增长,预计2018年将达到2.35亿。材料表明A新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B信息传递改变了大众思想C社会交通和观念的变迁D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17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所耳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18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

10、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人二百数十万元”。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A取得与外商的平等地位B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C在商战实践中取得成效D逐渐垄断中国电讯市场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A报刊杂志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变革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D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20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

11、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力。这表明当时中国A男尊女卑观念顽固坚持B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C天朝上国思想继续发展D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211900年之前,戏曲抄本是清代南北传统市集庙会上销售的一种主要商品,抄本经营盛极一时,但进入20世纪后,一大批京剧、戏曲、鼓词等民间需求旺盛的抄本日益减少。材料所述现象A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文学改良运动的诉求C折射出民众崇尚西学的心理D推动了出版行业的技术革新22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显示,爱吃西餐和兼食中

12、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由此可知当时A西餐开始传入内地B政治革命促进习俗变迁C崇洋媚外风气盛行D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23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中现象表明A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24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

13、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B社会变迁影响服饰变化C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广告发展状况20世纪初上海闵泰广告社为英美烟草公司制作五彩石印招贴,此时的广告以极简单的文字广告较多。1930年前后上海法兴、交通等广告公司把制造路牌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联合广告公司与荣昌祥广告社联合投资并组建荣昌祥广告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路牌广告最多。广告内容包括老刀牌香烟、消治龙药膏、双钱牌胶鞋、艾罗补脑汁、电影广告等。1955年上海市广

14、告商业同业公会在中苏友好大厦承接了苏联展览会、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等会场布置及绘画任务。“文革”期间广告路牌全部变成政治标语牌和毛主席语录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路牌广告恢复和发展起来。1989年,上海主要公交线路车站有站牌广告400多块。至1995年,市区内约有大小广告路牌近5000块。据卢迪、贺然中国近代路牌广告的历史整理表为近现代中国某些时期上海路牌广告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1840年以前,外国传教士作为西方殖民者东来的急先锋,以中国人为对象创办的中文报刊,名称多使用“传”“纪”“说”“谈”而不使用“报”,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依泾杂说六合纵谈等,报刊出版地也多以南洋、香港、澳门、广州为主。1840年以后的报刊则以鼓吹中外通商、中外友好,刊载各国近事、商业消息和一般新闻评论为主,一些报刊还介绍粗浅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以炫耀西方文明。 摘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材料二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昭文新闻,开始了中国人自办期刊的浪潮。18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