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978-7-302-21386-4 050503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390072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978-7-302-21386-4 05050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978-7-302-21386-4 05050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978-7-302-21386-4 05050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978-7-302-21386-4 05050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978-7-302-21386-4 0505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978-7-302-21386-4 05050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教材版本】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本节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劳动生产率的概念,认识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掌握劳动生产率的统计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教学难点:1、认识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2、劳动生产率的统计方法。【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内容,可采用对比法进行讲授,让学生列表归纳总结。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2、案例分析3、提问4、讨论总结5、动手操作【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建议】联系现实和所学习的会计等经济类专业课程中用到的统计知识来学习,结合教学辅导书、注重在案例分析中学习相关知识、

2、辅助理解本书中的相关知识点。【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一、导入(5分钟)【引言】复习之前所学习的基本概念。提问:正确统计劳保福利费用,应注意什么?【幻灯片演示】演示课件同时提出如下各问题及答案甲乙两个工人生产同一零件,工人甲计划在8个小时内生产16个零件,实际生产18个。工人乙计划在12个小时内生产20个零件,结果生产了24个。问题:甲乙两个工人谁的生产能力更强?生产能力可以用每小时的生产零件的多少来反映。其实这里的生产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解析: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70分钟)(40分钟)1)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它是反映企业

3、劳动效率高低的一个指标。2) 认识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受时间、产量、人员三因素的影响,因此将劳动生产率指标分为不同种类以满足不同分析目的的需要。(1) 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2) 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3) 按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30分钟)统计师给王力一起统计得到实习单位的资料,经过整理成为表5-9。表5-9 资料指 标基 期报 告 期指 数时劳动生产率(千克/时)平均实际工作日长度(小时)日劳动生产率(千克/日)平均实际工作月长度(日)月劳动生产率(千克/月) 8.07.5( ) ( )( ) 10.0( )( )26.4( )( )9

4、5( )120( )根据各种不同的时间单位计算各种劳动生产率指标,填入表5-9。解:计算结果如表5-10所示。表5-10 计算结果指标基期报告期指数时劳动生产率(千克/时)平均实际工作日长度(小时)日劳动生产率(千克/日)平均实际工作月长度(日)月劳动生产率(千克/月) 8.07.5( 60 )( 22 )(1320)10.0( 7.125 )( 71.25 )26.4( 1881 )( 125 )95(118.75)120( 142.5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10分钟)【幻灯片演示】 各问题及答案第四环节 小结(3分钟)具体内容见板书。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重点归纳:教学重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教学难点:1、认识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2、劳动生产率的统计方法。3、业务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