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389955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怫翔2 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个性与能力,了解个性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经典的个性理论 了解气质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四种气质类型 了解性格的概念与特征,熟悉主要的性格类型 了解能力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能力差异表现形式 运用个性相关理论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教学目标,个性理论的内容; 霍兰德的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的内容; 气质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性格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能力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个性理论的应用,教学要点,一、个性概述 (一)个性概念 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开始是指希腊罗马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的身份,后来指演员一

2、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第一节 个性与管理,麦迪(S. R. Maddi)认为,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那些特征和倾向性比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凯立希(R. A. Kalish)认为,个性是导致行为以及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各种特征和属性的动态组合。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二)个性特征,1整体性与组合性的辩证统一,2独特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3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4社会性和生物性的辩证统一,1整体性与组合性的辨证统一 (1)个性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个性的各种心理成份和特质。 例如:能力、气质、性格、

3、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个性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体现为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2)个性具有组合性:个性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 例如:当你评价一个人好动、爱与别人交往、乐观开朗、好强等一些心理特征之后,就可以对此人的个性做出外向个性的判断。,2独特性与共同性的辨证统一 (1)个体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 例如: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有的人情感较冷淡麻木等。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2)个性的共同性:是指由于受共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同一阶层、同

4、一群体的个体之间具有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 例如: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全世界的华人都有不少相同的个性特征。,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辨证统一 (1)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个性特征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之中。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性出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例如:一个人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得冷静、理智、处事有分寸,我们才能说这个人具有“自制”的性格特征。“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2)个性的可变性: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总的说来,关于人的个性,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人的个性在一生中基本保持稳定,不会有

5、很大改变。,4社会性和生物性的辨证统一 (1)个体的社会性: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既受社会历史的制约,又受个人生理特征的影响。 例如:在一定的社会中,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的人们在某些共同的生活条件下生活,逐渐掌握了这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就会形成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 (2)个体的生物性:个体的遗传和生物特性是个性形成的自然基础,也决定个性特点形成的难易。 例如:一个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而不平衡型的人,就比较容易形成勇敢、刚毅的个性特点;一个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的人,就比较形成细致、体贴的个性特点。,(三)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1遗传 遗传是指个体由基因决定、那些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 例如:个

6、体的身体构造、形态以及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特点。 有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出生时即被分开,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被抚养成人,结果发现他们仍然共有一些个性特质和职业偏好。还有研究发现,50%的个性特征、30%的娱乐和业余爱好都来自于遗传因素。,2环境 (1)文化 文化是指不同人群所处社会组织的独特方式。文化是一种习得行为,它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兴趣、所担当的角色,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等。 例如:在美国崇尚独立和竞争,而在日本合作及团队精神备受推崇。 (2)家庭 家长的个性、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

7、师孩子”。 (3)学校 学校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可控性和导向性,因而具有教育性。学校教育在个性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 情境 情境是指在特定情况和环境下表现出的个性的“特殊性”。不同情境会使一个人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不应该孤立地看待个性模式。 例如:一个平时大大咧咧、巧舌如簧的男孩子,在喜欢的女孩面前可能会表现得语无伦次、不知所措。 总之,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因素错综复杂影响的结果,是由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和融合的产物。,二、个性理论 早期的一些个性研究者认为,要想了解个体,必须将行为模式分解成一系列可以观察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害羞、进取心、顺心、懒惰、雄心、忠诚、畏缩

8、等,当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均表现出这些特点时,就称其为个性特质(personality traits)。 根据特质理论(trait theory),将这些特质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人的个性。,(一)卡特尔个性特质理论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问卷(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被认为是最典型的个性因素分析问卷。 卡特尔认为人的个性是由许多特性所构成的,由于各种特性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卡特尔又用低分特征和高分特征的两极性形容词

9、组来形容这16种个性特质。,卡特尔16种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根源特质,(二)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 迈尔斯布瑞格斯个性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也是最为普遍的个性分析框架之一。 理论的基础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先生关于心理类型的划分,后由美国的心理学家Katharine Cook Briggs 与Isabel Briggs Myers研究并加以发展。 MBTI测验包括100道题,用以了解个体在一定情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什么样的做法。根据个人的回答,可以把他们区分为外向型或内向型(E或I)、感觉型或直觉型(S或N)、思维型或情感型(T或F)、

10、判断型或感知型(J或P),这些术语定义如下:,1. 外向型或内向型 外向型(extroverted)的人较多关注外部世界的人和事物,兴趣广泛,喜欢社交和表达。 内向型(introverted)的人则倾向于将注意力指向自身内部的观念和经验,喜欢安静专一、喜欢独处,不喜欢社交。 2. 感觉型或直觉型 感觉型(sensing)的人倾向于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真实存在的信息,擅长精耕细作。 直觉型(intuitive)的人往往依赖于不太显而易见的直觉来获取信息,喜欢解决新问题,常常凭个人喜好做事。,3. 思维型或情感型 思维型(thinking)的人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时依赖的是逻辑的因果关系,喜欢把事情安排

11、得井井有条。 情感型(feeling)的人十分注重他们的情感,喜欢取悦于别人,富有同情心。 4. 判断型或感知型 判断型(judging)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为有计划、有秩序,坚决果断,做事有始有终。 感知型(perceiving)的人喜欢用感知的功能来对待外部世界的人和事物,他们以灵活、好奇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三)大五个性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该理论认为,所有的个性特质都可以归为五个最基本的因子或维度,即“大五”(Big Five),或称“大五”模型。,1. 外向性 外向性(extraversion)的人喜欢与人接触,充满活力,富有幽默感。内向的人比较安静,谨慎。 2. 宜人性

12、 宜人性(agreeableness)考察个体对其他人所持的态度,宜人性高的人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富于同情心,直率。宜人性低的人则表现为充满敌对情绪、不友好,缺乏同情心。 3. 责任心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强的人表现为规范、可靠、有责任心。责任心弱的人表现为行为不规范、粗心,不可靠。,4. 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强的人冷静、自信、有安全感,较少情绪化。情绪稳定性弱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抑郁等消极的情绪。 5. 经验开放性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的人勤于思考、富于幻想、知识丰富、有创造性。封

13、闭性的人讲求实际,偏爱常规,比较传统和保守。,三、个性与管理 (一)根据个性类型合理配置人员 管理者在人员招聘和职务配置上,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员工的个性,明确员工的优势和劣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职匹配,即个性和职业的相互适应问题。 在这方面,20世纪60年代,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J. L. Holland)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获得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的典型个性模式,建立了一种个性类型与职业环境相匹配的理论。,霍兰德职业人格类型,霍兰德职业人格类型,(二)根据个性类型优化群体结构 一个有效的组织应该是由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组成的和谐互补的结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群体工作的效率。一方面,不同个性的

14、人合作,可以发挥彼此个性的优势互补作用。另一方面,不同个性的人合作,还有利于协调群体的人际关系,优化群体结构。 例如:外向型的人积极进取、有魄力、开拓性,但往往急躁冒进;内向型的人稳健、谨慎、原则性强,但往往缺乏改革精神。 在领导班子的配备方面,个性研究尤其重要。组建领导班子,不仅要考虑到成员间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而且要重视个性结构的合理性。,(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提升员工成熟度 美国行为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于1957年将个性与组织中节选的短文在管理科学季刊第二卷中发表,这篇名为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的文章集中体现了阿吉里斯影响最为深远的

15、“不成熟一成熟”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七种变化: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能做少量行为到多种行为;从浅淡的兴趣到浓厚的兴趣;从目光短浅到目光远大等。,一、气质概述 (一)气质概念 气质(temperament)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情”。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无好坏之分。,第二节 气质与管理,(二)气质特征 (1)气质具有先天性的特征。 例如:孩子在刚出生时,有的文静安稳;

16、有的生性好动等。 (2)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例如:有的人总是四平八稳,做事沉着冷静;还有的人总是马马虎虎,不能稳当办事。 (3)气质随人的年龄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青少年时,活泼好动;壮年时,理智、做事有分寸;老年时,不太容易激动。 气质在人的一生中是较难改变的,即使有改变,也是很缓慢的。,(三)气质类型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提出了气质的概念。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按照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不同,他将气质概括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后来,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关于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气质分类提供了科学基础。巴甫洛夫揭示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种特性,即兴奋和抑制的强度、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兴奋和抑制相互转换的灵活性。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胆汁质 兴奋型,即具有强烈 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制过程。 在情绪活动中,一般表现出脾气暴躁、热情开朗、刚强直率,但往往易于激动。在行动方面胆汁质的人表现出精力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