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384192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研究课件第十四章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创新教育理论、国外高校创新教育发展概况及现状、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发展概况及现状、加强和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思路与对策、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收集和研究挪威奥斯福大学、德国维斯玛大学、法国奥尔良大学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就其实践过程和效果,亲自到3所大学观摩教学、学生实习和科研,进行了深度调研,与所大学的专家、学生和用人单位座谈;在进行中外创新学专业教育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

2、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了解和把握中外教育系统创新教育实施与运行现状,发现创新教育在高校运行中的问题与矛盾,从而为创新教育在高校的实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系列建议。从创新教育体系内部要素与结构入手,以教育学的角度(而非传统的经济学角度)对创新教育的目标、课程、实施模式、评价及师资建设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指导地方乃至全国“创新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高等院校保持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填补在该领域系统研究和实践的空白;可以指导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学”教育和学习;推动高校尽快从传统走向现

3、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立足当前走向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可以为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满足社会对创新学人才的需求。,第一节 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比较研究概述,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学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基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提出的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向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为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服务,怎样更好地与社会

4、发展相结合,培养我国急需的创新人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问题都将面临新的解决方案。,(二)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指导我省乃至全国“创新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国外创新学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情况;其理论探索与试验、实践成果,能够整合、集成我校及我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扩展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我省高等院校保持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填补我省在该领域系统研究和实践的空白;可以指导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学”教育和学习;推动高校尽快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立足当前走向可持续发展

5、,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可以为我省及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满足社会对创新学人才的需求。为地方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一) 研究内容 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创新教育的定义和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通过深入剖析创新教育的定义,阐述了创新教育与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辨证关系。 国外高校创新教育发展概况及现状研究。主要包括国外高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和国外高校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经验。从点到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欧美高校创新教育的经验及

6、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树立了一个我国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的航标。,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主要包括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概况和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通过中外创新教育的比较以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目前现状的分析,仔细梳理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我国高校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创新教育认识不够,对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多,教育资源不足,创新教育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地分析。,加强和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思路与对策。主要包括明确创新教育目标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先导、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核

7、心、灵活采用创新教育实施模式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从创新教育体系内部要素与结构入手,从教育学的角度(而非传统的经济学角度)对创新教育的目标、课程、实施模式、评价及师资建设进行分析,以找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培养措施;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二) 研究方法及思路,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将本着保持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目的,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为宗旨,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学

8、、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教育法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消化、吸收对挪威、德国、法国“创新教育”访问成果(2006年3月14日6月10日),充分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学专业教育经验,特别是挪威、德国、法国经验的基础上,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实践设想:采用比较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多层结构的分类聚类模型等方法收集详尽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在对创新学专业本科生教育过程、影响因素、运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创新学方向和专业的培养实践;最终形成总体研究报告和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

9、法、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四、可能的创新点,1.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系列建议 3.研究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第二节 创新教育的理论概述,一、创新教育相关概念诠释 (一)“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 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新教育概念的是柯林博尔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报告指出:“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新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举行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强调了创新能力的

10、培养,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并提出创新能力应包括:创新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所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懂得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我国高等教育对创新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8年12月24日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江泽民、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要求教育部门要加强创新教育,鼓励大学生成为不同行业的创新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创新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的理念,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赋予了新的内涵。,(二)创新教育相关概念界定,1.创新 结合我国国情,李

11、时椿等学者对“创新”给予通俗的界定:“创新是指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市场创建成为企业或新的产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2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体现为以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广义的创新教育和以创新基本素质与具体创新技能为主要目标的狭义的创新教育相结合。”,3高校创新教育,本课题中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基于以上广义的创新教育概念上来进行界定的,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基本素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创新教育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其宗旨在于提高的大学生创新精神

12、和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创新的意识,形成创新初步能力,掌握创新基本技能。,二、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一)创新教育首先是生存教育 (二) 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延伸 (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载体与体现,三、 创新教育结构体系,(一)创新教育目标 创新教育目标决定了在特定时空和领域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最终目的,为创新教育具体的实施内容提供依据,并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在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是体现创新教育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定的首要因素。从广义的创新教育概念来说,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那么在高校实施创新教育中,其培养目标就是形成大学生基本的创新素质。中华人民共和

13、国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创新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该建立在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之上。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创新素质包括培养大学生创新知识技能、创新品质、与创新能力等。,(二)创新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内容是指通过创新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的某些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其实质是培养创新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创新知识的培养。 创,(三)创新教育方式 在高校创新教育实践中,创新教育的方式与途径通常有四种方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与创新实践活动。学科课程是指通过正规的学科教育,把创新教育的部分内容形成学科课程作为学

14、生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学科课程为学生掌握和学习系统的创新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实践的保证:除了学科教育外,创新教育还结合第二课堂或社团活动利用学生课余和假期时间进行,我们称之为活动课程教育,以活动课程为载体的创新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背景;隐性文化课程主要是通过各种精神的、制度化或非制度化隐性的教育来做用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发展;创新实践活动是专门为创新而创新所设计的专门的创新实践,利用这种方式,大学生可以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一线的感受创新、体验创新,这种方式可以全方位提高大学创新基本素质,是创新教育有效途径之一。,第三节 国外高校创新教育研究,一

15、、国外高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美国百森商学院 (二)挪威奥斯福大学 (三)法国奥尔良大学,二、 国外高校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经验,(一)形成创新教育社会化网络 (二)丰富、完善覆盖面广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三)雄厚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 (四)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五)完善良好的创新教育支持体系 1.鼓励个人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高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3.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第四节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发展研究,一、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起源 我国创新教育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实施了

16、一项名为“创新教育”的实验. 1989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第三本教育护照”,即最早的“创新教育”的概念。 1998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我国在“高等院校行动框架”部分中进一步提出了大学创新教育的具体对策。1999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制定了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教育项目“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创新教育的雏形开始形成。,(二)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包括人文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紧跟世界高等教育思想变革的发展趋势,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然而,在为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对其紧迫性似乎认识不足,对创新教育理念的回应也显得有些迟缓。不但对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得不多,高校中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也很少。 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新管理”方向,其中包括8门课程,即创新管理、创新投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