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435731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件一 3 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E14.901)中医诊疗方案(一)消渴(BNV060)(糖尿病 E14.901)中医诊疗方案(二)消渴足病(BWC200)(糖尿病足 E14.606)中医诊疗方案(三)消渴并痹病(BNV08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E14.408+)中医诊疗方案二、瘿病(BNG12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5.901)中医诊疗方案三、骨痹病(BNV090)原发性骨质疏松症(M81.991)中医诊疗方案2一、消渴(BNV06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E14.901)中医诊疗方案消渴(BNV060)(糖尿病 E14.901)中医诊疗方案糖尿

2、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域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一)诊断标准:1.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l999年WHOADA所定标准,列表如下。表 1 糖尿病、IGT和IFG诊断标准全血 血浆静脉血 毛细血管血 静脉血 毛细血管血糖尿病空腹或负荷后 2 小时6.1(110) 10.0(180)6.1(110) 11.1(200) 7.0(126) 11.1(200)7.0(126) 12.1(220)糖耐量受损(IGT)空腹或负荷后 2 小时6.1(110) 10.0(180)6.1(110) 11.1(200) 7.0(1

3、26) 11.1(200)7.0(126) 12.1(220)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或负荷后 2 小时6.1(110) 10.0(180)6.1(110) 11.1(200) 7.0(126) 11.1(200)7.0(126) 12.1(220)注:表中血糖单位mmol/L,括号内为mg/dl。2中医辨证标准以中医四诊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进行系统辨证。2.1证候辨证2.1.1热盛证主症:口渴引饮,易饥多食,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次症:心烦怕热,急躁易怒,尿频便秘。2.1.2阴虚证主症:咽干喜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次症: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盗汗。2

4、.1.3气虚证3主症: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淡体胖,脉虚细无力。次症: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2.2分型辨证 证候及兼证在临床较少单独出现,多数以2种或2种以上证候相兼并存,并随病情,病程的进展有一定演变规律、按其演变规律分型。(二)中医治疗方案1.中医药辨证论治:1)阴虚热盛证主症: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次症: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方剂:玉女煎、白虎汤。2)湿热困脾证主症: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方剂:三黄泻心汤、葛根芩连汤。3)气阴两虚证主症:咽干口燥

5、,倦怠乏力。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脉: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方剂:生脉散、益气固本汤。4)气虚夹湿证:主症:神疲乏力,或食后倦怠,少气纳呆。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方剂:清心莲子饮。5)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4主症: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舌脉: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方剂:真武汤6)血瘀脉络证主症:胸痛,胁痛,腰痛,背

6、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脉: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2.中医特色疗法: 2.1“治未病”疗法: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E14.901)诊断标准之间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越来越多。我们根据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开展了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适应证:消渴前期(葡萄糖耐量异常) 。应用效果:对 98 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使用中药干预,经历时三年的随访观察,对所防治人群,仅 12%的患者发展为显性糖尿病(E1

7、4.901) ,6%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与西药干预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疗法:我们在继承祖国医学整体观及系统论思想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三消辨证,针对不同病人建立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整体辨证理论提出了六型分治法,既调整了病人的全身情况,达到了阴阳平衡,又缓解了糖尿病(E14.901)患者的临床症状,使血糖控制良好,而且对西药起到了减毒增效作用,提高了治疗达标率,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适应证:消渴(BNV060) (显性糖尿病) 。应用效果:清、消、通和四法合参,临床治疗 1 型糖尿病 112 例,症状缓解率 82%;治疗 2 型糖尿病 7778 例

8、,其中 3282 例患者在口服降糖西药的同时5服用中药,症状缓解率 92%,血糖达标率 89%,西药毒副作用发生率 8%,各项指标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2.3 截断阻抑疗法:近年来,我们针对单纯糖尿病(E14.901)阶段,从加强二级预防中,以调整血糖为突破口,提出了“截断糖毒致损”的治疗法则,在阻止糖尿病(E14.901)并发症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适应证:新发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在前期的临床观察中,我们根据“糖毒致损”理论,立“理糖泄毒”之法,目前正在进行的“中药复方治疗新发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将初步揭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机制与作用环节。2.4中医传统运动煅练(太

9、极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邪,而且取决于人体抵抗病邪、维持健康的能力。太极拳是一种带有显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适应证:轻、中度病情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太极拳锻炼人体的正气,提高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使人体气血健旺、流行通畅、脏腑协调、代谢正常。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传授太极拳,促进其体质改善。 3.中成药:1)【糖脉康颗粒】组成:黄芪、生地黄、赤芍、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十一味药。规格:颗粒剂,每袋5克,每盒10袋。适应症: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

10、麻木或刺痛,便秘,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禁忌:孕妇慎用。厂家: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 2)【参芪降糖颗粒】组成:人参(茎叶)皂甙、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枸杞子、麦冬、覆盆子、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6规格:颗粒剂,3克10袋。适应症: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型糖尿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一次用量可达3g,一日3次。禁忌:有实热症者禁用,待实热症退后可以用。厂家:山东鲁南制药有限公司3)【玉泉颗粒】组成:天花粉、葛根、麦冬、人参、茯苓、乌梅、黄芪、甘草、地黄、五味子等。

11、规格:5g12袋适应症:养阴益气,生津止渴,清热除烦。主治气阴不足,口渴多饮,消食善饥;糖尿病属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4次。禁忌:孕妇忌服。厂家: 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唐山)有限公司4)【益气复脉胶囊】组成:红参、麦冬、北五味子等药味规格:24粒*0.37g 适应症:益气复脉,养阴生津;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冠心病,心绞痛和衰老等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禁忌:无特殊禁忌厂家:海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5)【芪明颗粒】组成: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规格:4.5g*15袋适应症:益气

12、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用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7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为个月。禁忌:尚不明确。厂家: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6)【玉兰降糖胶囊】组成:黄芩、桑叶、牛蒡子、蓝花参、半枝莲、假万寿竹根、青葙子。规格:每粒装0.3g*45粒适应症: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病,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改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饭前服用。 禁忌:尚不明确。厂家: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4.现代技术:对糖尿

13、病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一般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心率、体重质量指数及相关检查。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C肽;同时进行并发症的排查。进行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必要的药物治疗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长期随访。在近年工作中引进了部分较先进技术如:葡萄糖钳夹试;并在临床与科研中对胰岛细胞在糖尿病发病及治疗中作用进行了一定研究,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进行了科研观察。5.相关科研成果:5.1 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糖复康治疗 l 型糖尿病及 2 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获 1994 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临床治疗 1 型糖尿病 112

14、例,症状缓解率 82%,治疗 2 型糖尿病 7778 例,其中 3282 例患者在口服降糖西药的同时服用中药,症状缓解率 92%,血糖达标率 89%,西药毒副作用发生率8%,各项指标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85.2“糖脉康颗粒”已成为我省及全国各医院治疗糖尿病常用中成药,每年产值上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疗效评定标准1、综合证候疗效 显效:减分率70;有效:减分率30 70 ;无效:减分2。有效:空腹血糖6.27.0mmol/L、或较疗前下降20,餐后血糖8.110.0mmol/L、或较疗前下降20,HbAlc 6.57.5 、或较疗前下降1。无效:空腹血糖、餐后血

15、糖、HbAlc均未达有效标准。(四)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及相关措施。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主要难点有:1、证型的兼夹情况非常普遍,很难用单一证型;2、对于血糖水平较高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的患者单纯中医药治疗有一定风险,需结合中西医治疗;3、疗效评价标准较为复杂,统计过程重点难以突出。解决思路和措施:1、创新糖尿病的中医理论以及新疗法的探索;2、对疗法、方药进行科学的评价,制定合理、有效的疗效评价系统;3、对于伴有严重相关性疾病者,可酌情中西医结合治疗;4、对诊疗方案的评价体系进行修订:即除了要观察近期疗效(用方案 1-2 年)如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症状积分等外,还要观察远期疗

16、效(运用方案 3-5 年以上)如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与植物神经病变等)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全因死亡率等的观察。 9消渴足病(BWC200)(糖尿病足 E14.606)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早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已有记载, 黄帝内经记载“膏梁厚味,足生大疔” 。现代医学于 1956 年首先使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认为该病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全身疾病,它既有糖尿病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溃烂,感染等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一)诊断标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