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34698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的通知(农办机2006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处管理局(办公室、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减轻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对推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面快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

2、年规划(2006-2010年),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现予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农业部办公厅二00六年十一月九日附件: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一、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0,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稻谷总产量近20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世界稻谷总产的35;稻谷平均单产6.212吨公顷,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

3、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农民劳作最辛苦。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特别是近年来,为实现持续增收,农村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壮劳动力大量离土离乡、务工经商,广大农村对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切需要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一)水稻生产机械化是稳定水稻生产,增加稻农收入的重要措施我国种植水稻的农户约有1.58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64%。稻米是全国人民的主要口粮。在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是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

4、转移步伐加快,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尤其是水稻育插秧和收获季节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实践表明,水稻种植、收获两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可分别减少劳动用工量40%和76%,大幅度提高工效;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公顷左右,提高单产375公斤/公顷以上;机械收获较人工收获节省成本300元/公顷。因此,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解决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水稻生产,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提高水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二)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安全的技术保障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均已达到97%

5、以上,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机械化收获可减少损失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机插育秧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可大幅度节约耕地。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水稻生产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水稻生产增产增收。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作用十分明显。(三)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现代农艺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相辅相成,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基本条件。超级稻等新品种和新农艺

6、技术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载体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在血吸虫病疫区实施“以机代牛”,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疫区广大稻农的身体健康。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水稻主产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二、“十五”时期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十五”期间,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施行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政府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加大,广大农民购置、使用水稻生产机械的积极性高涨,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一)装备总量迅速增加至2005年底,我国机动水稻

7、插秧机保有量近8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44万多台,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78%和87%,机动水稻浅栽机、专用水稻直播机增长了一倍多,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迅速提高。(二)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水稻生产耕整地、育秧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尤其是机械化栽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2005年,我国水稻工厂化育秧栽插面积28.8万公顷,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等种植面积206万公顷,机收面积966.3万公顷,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了7.1%;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了33.5%,水稻生产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三)机械化技术体系初步建立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合资生产,

8、我国基本解决了水稻机械化种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技术瓶颈问题,初步建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江苏等省总结出软盘育秧、双膜育秧等田间低成本育秧技术,为插秧机的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江苏等部分省市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制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四)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随着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各种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迅速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一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大户、专业服务组织以及农机经纪人队伍快速成长和壮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二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机收逐步向机耕、机播、育插秧拓展,并在跨区机械插

9、秧上取得了成功经验。三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从单项服务发展到了全面、全程承包服务,形成了有组织的跨区作业市场和区域作业服务市场。四是跨区作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带动了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迅速发展。(五)装备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跨越计划的支持、带动下,我国开发出一批新型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部分机具已经投入生产应用。与日本、韩国等合资生产出高性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提高了我国水稻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生产企业制造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从耕整地到收获、烘干各个环节机具的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基本上能够满足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水稻生产机械化的

10、快速发展,为今后时期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二是机耕道路、水田规划平整、机械维修网络等基础设施薄弱。三是适应水稻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发展需要的新机具研究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一些地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模式和社会化服务模式等有待进一步创新。但从总体上看,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三、今后十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1、为目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全面推动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强化水稻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示范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种植和收获两个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发展思路以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在近期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加强技术培训示范,完善技术体系,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收获机械化主要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

12、持下,通过市场拉动,创新服务模式,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借助跨区作业和区域内规模化服务等形式快速推进;烘干机械化主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进。(三)目标经过510年的努力,水稻优势产区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基本解决种植与收获两个环节机械化问题,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十一五”基本解决收获作业机械化。到2010年水稻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50,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70%、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2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55%。“十二五”基本解决种植作业机械化。到2015年水稻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

13、水平达到70,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85%、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5%、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四)主要任务1.形成适合不同稻区的机械化技术模式,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中基础薄弱、实现难度大且与全程关联程度高的育秧和种植环节为重点,因地制宜,试验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的低成本育秧技术和配套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耕作制度和种植习惯,试验、确定区域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加快技术普及,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创造条件。2.形成适合各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系列装备,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加强水

14、稻生产机械装备的研究和开发,组织研发低成本育秧播种机械、超级稻育秧与栽插机械、深泥脚田和山地丘陵地区水稻种植与联合收割机械、北方稻区钵体苗有序移栽机械等满足特殊区域和品种要求的水稻生产机械,提高适应性;加快引进技术生产的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国产化步伐,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机械的制造工艺水平,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和性价比,满足广大农民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需求。3.形成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和总结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加强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围绕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

15、产业化,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机制,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带动民间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投入机制。四、技术路线、区域技术方向与区域目标(一)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田块小,多熟制生产,传统精耕细作,绝大部分稻区采用人工插秧的栽培特点与生产习惯,以及我国所拥有的水稻生产技术装备情况,确定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为:总体上以机械插秧为主,在适宜地区发展精少量机械直播和钵体苗机械有序移栽、抛栽;主要采用以精密播种技术为基础的双膜育秧和软(硬)盘育秧等田间低成本育秧技术,在育秧季节气温较低的北方稻区采用简易设施(棚盘)育秧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育秧中心,开展育秧规模化服务;多数地区主要采用全喂入、半喂入联合收获形式,少部分丘陵山区采用分段收获形式;鼓励发展机械烘干、秸秆根茬处理还田和少免耕耕整地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精密高效施药技术、航空施药技术、机械中耕除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激光平地技术。(二)区域划分、技术方向与区域目标根据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体系、经济条件的差异,将我国水稻生产区域划分为三大稻区五种类型。同一区域或类型的水稻生产机械化需求和应用条件基本相近,针对各种区域类型逐步建立基本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