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第二节-六腑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4339376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第二节-六腑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第二节-六腑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第二节-六腑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第二节-六腑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第二节-六腑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第二节-六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第二节-六腑(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节 六 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六腑的生理特性:“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 。 若六腑通和降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饮食水谷的受盛与传化。,2,七冲门,饮食物自进入体内,到排出体外,必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即难经所说的“七冲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胃上口为贲门 胃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会为阑门 肛门为魄门,3,一胆,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府之一。 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属阳属木,肝与胆相表里。 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4,(一) 胆的解剖形态,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

2、叶间,肝与胆有经脉相互络属。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内藏胆汁。 胆有“中精之腑”、“清净之腑”、“中清之腑”之称。 胆的形态结构与其它五腑相似,故为六腑之一。 但又由于内藏之胆汁为精微物质,与五脏“藏精气”的作用相似,故又为奇恒之府之一。,5,(二) 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肝之余气凝聚而成。由胆腑浓缩并加以贮藏。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病理: 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影响脾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发为黄疸。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

3、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的这一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作用。,6,续名医类案:焦秀才病口苦,罗谦甫制龙胆泻肝汤,治之得效。经云:有病 口 苦 , 名 曰 胆瘅 。 乃 肝 主谋 虑 , 胆主 决 断 , 为 清 净之 府 , 肝取决 于 胆 , 胆 或 不决 , 为 之 恚怒 , 怒 则气 逆 , 胆 汁 上 溢, 故 口 苦,或 热 盛 使 然 也 。,7,(三) 胆的生理特性,胆气主升 胆为阳中之少阳,禀东方木德,属甲木,主少阳春升之气,故称胆气主升。 胆气升发条达,则脏腑气机调畅,从而维持正常的生

4、理功能。 若胆失升发条达之性,则脏腑气机不畅,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出现飧泄、肠澼等病证。 性喜宁谧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宁谧而无邪扰,胆气不刚不柔,则胆汁得以疏泄,决断得以职司。 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可出现口苦、虚烦、惊悸、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等症状。,8,二胃,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主受纳腐熟水谷,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与胃互为表里。 在五行属土,胃为阳明燥土,属阳;脾为太阴湿土,属阴。,9,(一)胃的解剖形态,胃位于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 胃腔称为胃脘,分为三部; 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 胃的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

5、 上下脘之间的部分称为中脘。 贲门上连食道,幽门下通小肠,是饮食物出入胃腑的通道。,10,(二)胃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纳水谷 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 饮食由胃加以接受和容纳,暂存于胃腑之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 胃主腐熟水谷 是指胃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配合,才能使之顺利进行。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故又有“胃为五脏之本”的理论。,11,(三)胃的生理特性,胃主和降 胃主通降是

6、指胃的气机宜保持通畅下降的特性。 胃气以降为顺,以和为贵。胃失和降,则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以及胃脘胀满等。 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和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 喜润恶燥 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生理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胃阴每多受损。 治疗胃病时,保护胃阴。,12,续名医类案:一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 服 二 钱 , 即 瘥 , 盖 取 其 下 气 归 元 而 逆 自 止 也 。 邃嵓治一人伤寒,阳明内实,地道不通发呃,其脉长而实,以大承气汤下之而愈。 一人伤寒,七日热退而呃声不绝,六脉

7、沉细无力,倦甚,以补中益气汤加附子,日进三服而安。,13,三小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 小肠与心互为表里。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14,(一)小肠的解剖形态,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之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相连,大小肠相接处称为阑门。 小肠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回环迭积之状的管状器官。,15,(二)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 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而来的初步消化了的食物,起到了容器的作用,即受盛作用; 二是指经胃初步消化了的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8、,即化物作用。,16,(二)小肠的生理功能,主泌别清浊 指小肠在对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的同时,随之进行的分清别浊的功能。 分清:将经过小肠化物功能化生的水谷精微加以吸收,再通过脾的升清和散精作用上输心肺,输布全身; 别浊:将食物中的糟粕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收了大量多余的水液, “小肠主液”。治疗泄泻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17,(三)小肠的生理特性,升清降浊 小肠主化物而泌别清浊,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和糟粕,精微赖脾之升清而输布全身,糟粕靠小肠之通降而下传入大肠。升降相因,清浊分别,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功能得以实现。 小肠

9、升清降浊的生理特性,实际上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故小肠升清降浊失常,多从脾胃论治。,18,四大肠,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 是机体对饮食物糟粕中的多余水液进行吸收,并排出糟粕的脏器。 大肠与肺互为表里。,19,(一)大肠的解剖形态,大肠亦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 大肠的上段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结肠上段; 下段称为“广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乙状结肠和直肠。 大肠亦是一个管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20,(二) 大肠的生理功能,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

10、“传导之官”。 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大便秘结或泄泻。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作用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和剩余的水分,将其中的部分水液再吸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大肠主津”。 大肠主津功能失常:肠鸣、腹痛、泄泻等症; 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或大肠津亏:大便秘结不通。,21,薛立斋治一妇,产后大小便不通,诸药不应,将危矣。令饮牛 乳 ,一 日 稍 通 ,三 日 而 痊 。人 乳 尤 善 。( 人 乳 腻 滞 ,不 如 牛 乳 之无 弊 。),22,(三)大肠的生理特性,大肠接受小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不断地将其排出体外,故大肠必

11、须保持通降下行的生理特性。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尤以大肠为最。,23,五膀胱,膀胱又称脬,主贮存、排泄尿液。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24,(一)膀胱的解剖形态,膀胱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 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25,(二)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部分则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加以贮存。 2. 排泄尿液 尿液贮存于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有度,则尿液可以及

12、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26,(三)膀胱的生理特性,膀胱的贮尿功能,有赖于肾气的固摄,若肾气不固,则膀胱失约,可见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膀胱的排尿,有赖于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若气化失司,则膀胱不利,可见尿痛、淋涩、排尿不畅,甚则癃闭。,27,薛立斋治一产妇人,小便频数,时忽寒战,乃属脾肺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安。 一人腹胀时痛,吐,小便利则大便不通,大便利则小便不通,用 炒 干 姜 三 钱 ,升 麻 一 钱 五 分 ,吴 茱 萸 微 炒 五 分 ,煎 服 愈 。( 原 注 :此 寒 邪 痞 塞 于 膀 胱 也 。 时 吐 者 , 寒 迫 火 上 也 。),28,六三焦,三焦

13、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如通行元气、疏通水道等。 三焦是位于胸腹腔的一个大府,上、中、下焦分布的部位包括了其它脏腑,故三焦又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特点。,29,(一)三焦的解剖形态,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三焦有“孤府”之称。 三焦的部位划分,一般认为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和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归属中焦,但功能上与肾关系密

14、切,故将肝与肾一并划归下焦。 按其部位划分的三焦实际上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30,(二)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元气 尿液贮存于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有度,则尿液可以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疏通水道 人体津液输布运行与排泄的道路称为水道。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津液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三焦通行元气和疏通水道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31,(三)三焦的生理特性,上焦如雾 是指上焦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 上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纳水谷精微,故又称“上焦主纳”。 中焦如沤 是指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中焦脾胃的受纳腐熟与运化功能能化生水谷精微与气血,故称“中焦主化”。 下焦如渎 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下焦主司二便的排泄,故称“下焦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