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诊法概要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4333584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诊法概要(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诊法概要,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通过对患儿全身或局部的观察,获得与疾病有关辩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儿科望诊分为: 总体望诊 望神色,望形态 分部望诊 审苗窍、辨斑疹、察二 便、看指纹,望神色,望神: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 通过对小儿目光、神态、表情、动态、语言反应等方面的综合观察,了解五脏精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及预后。 有神 无神 望色:主要观察小儿的面部气色 五色主病 五部配五脏,得神 精神不振,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望神色 _ 五色主病,五色:红、青、黄、白、黑 面呈白色:主寒证、虚证、吐泻、疳证 面白浮肿阳虚水泛阴水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阳气暴脱脱证 面白无华,唇色淡白血虚 面色白光白

2、滑泄吐利,望神色 _ 五色主病,面呈红色:主热(实热或虚热) 满面红赤实热 午后颧红,手足心热阴虚内热 颧红面白光,肢厥冷汗虚阳上越 面呈黄色:主湿、脾虚证(疳证、积滞、虫证)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疳证 面黄无华,咬牙腹痛虫证 色黄而鲜阳黄 面目尿皆黄黄疸 色黄晦暗阴黄,望神色 _ 五色主病,面呈青色: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色青白,愁苦哭闹里寒腹痛 面青晦暗,神昏抽搐惊风、癫痫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肺气闭塞,气血 瘀阻,望神色 _ 五色主病,面呈黑色: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 水湿停饮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阴寒里证(重证) 面黑,腹痛呕恶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惨暗危重,肾气将绝,望神色 _ 五

3、部配五脏,五部: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五脏:肝、 肺、 心、 脾、 肾,望形态 _ 望形体,形形体; 态动态 望形体:按顺序观察患儿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佝偻病 头大,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眼珠下垂解颅 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形体羸瘦疳证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望形态 _ 望动态,望动态:观察小儿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小儿卧姿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4、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点头呼吸肺炎喘嗽,审苗窍 _ 舌象,苗窍:舌、目、鼻、口、耳及前后二阴 小儿望舌:舌体、舌质、舌苔。 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 肿大青紫气血瘀滞;胖有裂纹气血两虚; 强硬热盛伤津; 舌肿麻木,转动不灵 木舌(心脾积热) 舌下红肿突起 重舌(心脾火炽,上冲舌本) 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语言不清 连舌(舌系带过短) 舌出唇外拌动,掉转不灵 弄舌(心气不足,智低) 舌吐唇外,缓缓收回 吐舌(心经有热),审苗窍 _ 舌象,舌质 淡白气血虚亏;绛红热入营血 紫黯气血瘀滞; 杨梅舌 舌苔 白腻 寒湿(痰),食积 黄腻 湿热或食积化热 霉酱苔 宿食内停

5、,中焦气滞 剥苔 阴伤津亏 胃阴不足,审苗窍 _ 目,眼神: 有神 无神 瞳孔 缩小: 不等: 散大: 眼睑、内外眦、白睛、瞳仁 双目上窜 巩膜蓝斑 睡卧露睛,审苗窍 _ 口,口唇:唇色、润燥、外形 淡白脾虚气血不足;青紫血瘀/寒证 樱红暴泻伤阴; 干燥伤津 齿:逾期不出肾气不足 齿龈红肿胃火上冲; 咽喉 咽红 乳蛾 白喉 口舌粘膜 口疮 鹅口疮 麻疹粘膜斑,口疮,鹅口疮白屑,麻疹粘膜斑,审苗窍 _ 鼻,主要观察鼻内分物和鼻形的变化 鼻塞流清涕风寒;流黄涕风热 流浊涕肺经有伏热; 鼻煽肺气郁闭;鼻孔干燥燥热 鼻衄血热妄行/气不摄血 鼻准出疹麻疹向外透发,顺证,审苗窍 _ 耳,外形:体质强弱 耳

6、内疼痛:肝胆热盛 耳背络脉隐现,高热眼泪汪汪:麻疹先兆 耳垂下漫肿硬结疼痛:痄腮,痄腮,审苗窍 _ 二阴,阴囊松驰体虚/发热 阴囊时肿时复疝气 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 水疝(鞘膜积液) 阴囊阴茎均肿水肿 前阴红赤下焦湿热 潮湿瘙痒蛲虫病 肛周潮红尿布性皮炎 肛裂 脱肛,辨斑疹,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 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细疹:麻疹 奶麻 风痧 丹痧 疱疹:水痘 脓疱疮 斑疹:热毒炽盛/气不摄血 风团: 白痱:,斑1,斑2,麻疹,奶麻,丹痧,察二便 _ 大便,小婴儿:糊状便 正常小儿:成形软便 燥结内有实热/阴虚内热 稀薄有凝块乳食内伤;稀薄秽臭湿热 下利清谷,

7、洞泄不止脾肾两虚 赤白粘冻痢疾;果酱便肠套叠,察二便 _ 小便,正常小便:淡黄色 短赤,尿痛湿热下注 深红/褐色血尿 深黄黄疸 尿浑积滞、疳证 尿浊有泡蛋白尿 夏季尿清量多,口渴多饮,长期高热夏季热,看指纹,指纹: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 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患病后指纹: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望诊注意事项 注意望诊顺序及技巧 应在自然光下 适应年龄及与症、舌的关系,闻诊 _ 语言声,内容:听语言、啼哭、咳嗽、呼吸声及嗅气味等。 语言声:清晰响亮为佳 语声低弱气虚;呻

8、吟身有不适 高声尖呼剧痛;谵语邪热入营 声嘶咽喉、声带疾患,闻诊 _ 啼哭声,健康小儿哭声:宏亮,有泪 健康婴儿啼哭:尿,饿 阵发性哭闹腹痛 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咽喉水肿 哭无泪脱水 哭声微弱体虚,闻诊 _ 咳嗽声,咳声清扬,流清涕风寒 咳声重浊,痰稠色黄风热 干咳无痰肺燥 咳嗽阵作,鸡鸣样回声百日咳 犬吠样咳嗽喉炎、喉白喉,闻诊 _ 呼吸声,呼吸气粗有力外感热证 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痰邪壅肺 气促鼻煽肺炎喘嗽 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气道阻塞 呼吸低微肺气将绝,闻诊 _ 嗅气味,嗅口气、大小便气味 口气臭秽肺胃之热上蒸,浊气上升 口气臭腐,牙龈肿烂牙疳 口气酸臭伤食; 口气腥臭血证 大便秽臭湿热积滞;

9、酸臭而稀伤食 下利清谷,不臭脾肾两虚 小便短赤臊臭湿热下注 清长少臭脾肾两虚,闻诊注意事项: 听声音中的语言声与啼哭声,应掌握寒热虚实总的原则 须排除非疾病所致的啼哭,问诊 _ 问病情,问寒热 问汗:自汗 盗汗 问头身 问饮食 问胸腹 问二便 问睡眠,问诊 _ 问年龄、个人史,问年龄 诊断:许多儿科疾病与年龄密切相关 治疗用药:药物选择、药量 个人史 生产史 喂养史 发育史,问诊 _ 问预防接种史、遗传史,儿童计划免疫 遗传性疾病 问诊注意事项,问诊注意事项: 乳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 大儿童表达欠全面和条理 问病情须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切诊 _ 切脉,年龄:3岁以后的小儿 方法:一指定三关 医者用

10、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体会脉象变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 病理脉象 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切诊 _ 按诊,内容:按压和触摸头颅、颈、腋、四肢、皮肤、胸腹 按头颅 囟门大小、凹陷、隆起 按颈腋 痰毒 瘰疬 按四肢 按皮肤 寒、热、汗,切诊 _ 按诊,按胸腹 胸骨高突鸡胸;胸骨凹陷漏斗胸 脊柱高突,按之不痛龟背 虚里搏动太强,节律不匀宗气外泄,病重 搏动微弱宗气内虚; 搏动过速,喘急宗气不继,病危 肋骨串珠、肋缘外翻佝偻病 腹痛喜按虚痛;腹痛拒按里实 索状包块虫证;腹胀形瘦疳证 腹胀叩之鼓声气滞;移动性浊音腹水,漏斗胸,肋骨串珠,水肿腹水,切脉注意事项: 切脉应在入睡或安静时。 腹部按诊必须在不哭时进行,而且手法应轻柔、并注意保暖,还要边检查边注意小儿表情。 囟门未闭时应注意凹陷和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