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323948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相关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首先,我代表成都的市民们欢迎大家来到成都。我们这次景区培训班的主题就是“景区提升平台,技术交流课堂”,之前我已经多次给大家上过课,今天又在成都见到大家,很高兴。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副标题是“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及乡村度假地的规划”,这是国家旅游局去年给我的研究课题。研究专著还有十多天就可以出版了,书名为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 我在专著中提出了“原乡规划”的概念,以后的城乡发展应该走原乡规划的道路,不能在城市发展出现千城一面后,到乡村发展时也是千村一面。我认为,现在发展乡村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毁灭乡村的非物质文化,毁灭乡村的意境和村落。所以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乡村未来的发展与乡村旅游

2、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我简单勾勒一下,因为成都是乡村旅游的起源地。然后我再说乡村发展的问题,最后我会谈一谈转型升级的目标。 首先我想勾勒一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 这个历程第一个阶段就是起源于成都郊区,在郫县、温江、都江堰一带,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主要是依托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落,一天消费很低,20至30块钱,然后在农家吃一顿饭两顿饭,产品形式非常单一,那时候对成都人来说最好,十块钱打一天麻将,斗一天地主。所以很多人都批评成都,消费这么少,乡村旅游怎么能行?但是80年代中期,政府和投资商的规划根本没建立起来,那个时候主要是依托田园风光来做的

3、农家乐。目前在很多省市地区,很多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其实还保持在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其代表就是你们下午要去参观的红砂村。这一时期已经开始进行统一的规划,统一的管理,农业进行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这个时候红砂村的发展,是由锦江区政府的区长亲自抓起来的,我们作为专家参与论证。当时由锦江区来投入道路和基础设施,水、电、气等的建设。这个村落的改造由锦江区政府投入,投入以后就开始流转一部分土地。其实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是从红砂村开始的,他们从90年代的后期就开始探讨,怎么流转呢?因为这个地方的农业产业基础主要是生产花卉,我们知道成都天气不是很好,太阳少,花卉长得也不是很好,比不

4、上昆明。但是,红砂村就是成都的花卉基地。这个地方种花的历史可以延续到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当时有几家花园叫王家花园、李家花园,是给清代宫廷做花卉培养盆景的。王家花园一直是给皇室进贡盆景,他的盆景做的很好,所以一代一代传下来。依托这个背景当时还搞了个花卉博览会,以博览会作为一个契机做规划和开发。开发的过程中采取了几种方式:一个是对农民的村落进行了改造,村落的改造实质上是比较失败的,它其实是对文化的破坏。从龙泉山到红砂村整个叫成都的东山,就是龙泉山脉,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人占当地人口的85%以上,以前这里大多是客家的村落。但是这些看不到了,因为在整个的规划开发过程中已经全部被毁掉。后来由于疏于论证,

5、就完全搞成川西的民居,虽然住的是客家人但是却没有客家文化符号了,客家文化也没有传承下来。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很大的探索,就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而且对院落进行了统一的环境整治,村落的整治。所以农民收入也提高了。 第二种方式就是招商引资,把一部分的村落进行土地的流转,让有些农民集中居住。对宅基地进行流转,流转出来以后进行招商引资。所以大量的园林公司和花卉公司进去了,进去以后他们主要做园林、花卉和餐饮。但是这一部分开发商没有所有权,他们是和农民签合同或者和村委会签合同,获得了几十年的租赁权。 第三种方式就是采取农民和投资商合股的形式,农民是保底分红。比如以前农民一亩地要收获一千斤大米

6、,也就是差不多1000-1200块钱,这是保底的。也就是说,开发商进来后,农民可以联合起来给开发商几十亩地,即把这几十亩地流转出来,让他们做园林做餐饮,开发商给农民每亩地1000-1200的保底,同时,农民把土地租赁给开发商以后,获得一定的股份,可以参与分红。而有些直接拿租金,有些则是租金+分红等。 现在对这些流转方式已经进行了一些探讨,只不过当时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个时候的土地流转,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怎么合法。因为在宪法层面,我们国家农民土地的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后来出台的物权法,解决两个问题,要么是公,要么是私,对于那些非公非私的产权所有,如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是没有办法鉴定的。按照我们国家现

7、在发展方向,如果在三农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在土地制度上不进行改革的话,很难有资本进入农村。中国农村要现代化,中国农业要形成集约化的发展,要进行农村制度的变革,首先是土地制度变革。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解放了生产力,但是下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是重点。因为如果农村土地不变革,投资商进不去,经济也就难以得到发展。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前,就把成都、重庆作为土地流转改革、城乡统筹的一个试验区。而城乡统筹这个试验区里,重庆做的不太好,基本上是成都做起来的,而成都做起来基本是从乡村旅游开始试验的,并且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第二个阶段是从九十年代后期以后,大概

8、98、99年到本世纪前几年。所以我们去看的红砂村,实际上就代表了第二代产品,是以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和统一营销的方式,来实施的一个景区,而且是国家4A级景区,这就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在土地的制度方面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所以其集约化程度很低。什么是集约化程度呢?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进行集约化的经营,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产业的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就是土地要集中,要形成集约化经营的规模。如果没有走到这一步,那就还是一家一户的刀耕火种,只不过用了现代的肥料、现代的机械。 乡村旅游的第三阶段,是乡居和乡村度假阶段。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全面升级,也就是刚才我说的集约化建设,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农村。成都已经进入到第三

9、阶段,比如我们在成都郊区已经做了很多点,从策划规划设计,有些上万亩,有的几十平方公里。农业产业的升级和乡村旅游的转型其实是需要我们规划公司、政府和投资商联合起来一起做的。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有几点始终是保持不变的:第一,基本农田完全保持不变,即基本农田的性质是不变的;第二,就是在土地上进行流转,农民要么保持特色村落,要么集中安置。首先,基本的村落形式要保持下来,之后投资商做两件事:第一,他有义务把基本农田保持下去,而且做企业化经营,他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农业公司,或者委托一家农业公司来经营管理,把不少的钱投入到农业和旅游业上面,然后投资到乡村度假地产上。房地产的土地怎么来?就是通过农村的土地流转出来

10、的,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乡居和乡村度假。 第三阶段的乡村旅游已经完全进入了乡村度假阶段,这在其它省是没办法实现的,因为没有政策。经过成都的试点,这个政策估计三、五年之后会在全国推广,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在广东、浙江、山东做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都很难做,因为缺少政策支持。从景区管理和旅游局的工作来说,下一步应该是向农村进军,开发农业,可能是一个主流。这就是第三个阶段:乡居和乡村度假阶段。 成都已经做了大规模的探索,特别是在灾后重建时期。第一步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二步是灾后重建的联建建设,联建就是说当时农民很多房子震垮了,农民又没钱修,国家又没有这么多资金,怎么办呢?这时就充分利用了城乡

11、统筹的土地流转政策。川西平原上有很多林盘,很多村落,一户人家的宅基地就占了几亩地,那么地震后他们没有钱建房子,怎么办呢?由成都市市民,还有很多上海市、北京市的市民,都跑到这个地方做乡村别墅。他们来和农民签合同,帮助农民把房子建起来,而他自己就在宅基地上建一栋别墅,这个就叫做联建。这样土地就流转出来了,现在不少城市的人都在乡村居住,至少投资了一栋乡村别墅,这就叫联建政策,联建政策出台以后,现在又做了优化,就是可以采取一个村、一个乡的农民集体流转。投资商来了以后,我们通过联建的政策把宅基地全部拿给投资商,他们就做乡村别墅,所以现在我们这里投资商能够拿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甚至几十平方公里的乡村土地,

12、就是这个政策在起作用。所以,成都的城乡统筹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沿,可能已经超前了十年的时间。 我刚才讲的中国农村的变革实际上是在解决了农村土地制度这个瓶颈以后来消除城乡发展二元化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一个启示:法国的乡村旅游是怎么做的?法国的农业在全世界是排在第一位的,它是整个欧盟最大的农业国,我们在新闻中会看到法国的农民把牛、羊赶到巴黎去堵塞交通、罢工,为什么呢?因为法国的农业是由国家统一补贴,很多地方实行了免税政策,而且还要给农民补贴,那么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工作就是村落整治和规划,这些大概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完成了。也就是说我们成都和重庆现在探索的这个发展道路,这个土地流转的过程,在欧美等国家一

13、百多年前就完成了。 我们知道国外土地保持了很高的私有化程度,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经营做得非常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地的、景观的背景和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所以很多人考察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以后,发现怎么美国和欧洲的那些乡村更像乡村。所以在成都市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时,我个人提出了一个观点:最后的发展是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我们不能把城市变成乡村,乡村变成城市,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我以法国波尔多为例做个说明,去年我们对法国的规划做了一个完整的考察,对图卢兹、普罗旺斯都做了详细的考察,考察后我们总结了很多。 从发展来看,首先,波尔多是世界葡萄酒的主要基地,主要是比

14、较高端的葡萄酒,那么在这样一个地方,如果要形成乡村度假产业,那么乡村度假产业应由哪几个东西来支撑呢?第一个肯定是大面积的葡萄种植园,农业首先要有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波尔多地区一共有1200多家酒庄,这1200多家酒庄依托的背景就是大面积的葡萄园,所以产业要集约化、规模化。第二个就是葡萄的加工酿造,每个酒庄都是一个葡萄酒的品牌,它有很多很多的品牌,这些品牌都是通过加工酿造以后出口到国外,全世界都在喝波尔多的葡萄酒。通过这样一个规模化的酿造和加工,同时把旅游业完全结合起来。一个葡萄酒的酒庄有生产加工厂,也有手工制作厂、酒窖,同时也为参观者提供餐饮和住宿。每一个农庄都有餐饮和住宿,而且高端的酒庄还

15、有葡萄酒养生、葡萄SPA等。新鲜葡萄按摩加洗浴,一套过程做下来要1000多欧元。这些农庄主要对散客、商务游客、去考察的客人和喜欢葡萄酒事业的人开放,团队很少接待,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乡村度假体系。 还有普罗旺斯,是典型的薰衣草产业。薰衣草的生长主要靠阳光,成片的薰衣草种植,主要是为提取香精香油,所以有大量的香精厂香油厂对产品进行加工。我们现在的农业只有种植。而他们的做法是大规模的种植业,加上深加工业,产品和旅游整合在一起,同时也把一产、二产、三产全部整合,形成了产业规模。普罗旺斯有成片的薰衣草构成了大地景观,非常漂亮,也很浪漫。其实这种景观在我们国家的东北、新疆地区已经可以做了,因为新疆的生产建

16、设兵团早就实现了这种集约化发展,东北也是,可以完全做出这种景观,而且东北有很多浅丘,很多缓缓起伏的山坡,做出来会非常漂亮。经过三至五年的探索,我们国家应该可以走出一条更高水平的路子。 第二部分是乡村治理,乡村的治理首先要基础设施十分完善,道路体系四通八达,停车场设施完备,标识系统完善。法国的人口不多,和我们四川省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差不多,5600多万人。法国的基础设施很完善,大的村落都有停靠站,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除了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通是高速公路之外,其他的乡村连接都是8米宽,有的只有5、6米宽,乡村公路非常漂亮,两边就是农业大地景观。我们国家现在是主通道是主通道,不是主通道也是快速通道,这个发展还是有问题的。美国村落的公共设施也十分发达,每个村落有超市、有医院、有图书馆,所以乡村治理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需要解决服务设施的体系。我们现在的服务设施没做好,乡村道路欠缺,没有乡村超市,没有乡村医院,没有图书馆,文化公共设施也是差的很远,所以提出乡村治理的问题。就是城乡统筹的过程中要进行乡村治理,整个公共服务设施要配套。 红砂村已经做了这样的探索:采取分红、基本工资+分红或者基本租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