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318211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一、 课题的提出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分析、处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并且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能力之一。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的整合,在学科课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

2、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2、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面临着更加严竣的挑战和更为艰巨的任务。而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质量与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解决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不切实际的问题,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而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等特性。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特性与人类记忆、

3、联想的认知结构相类似,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极其重要的手段。 二、研究目标、思路和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2、构建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3、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库建设;5、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方法,使二者达到完美的融合。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 以“整体统一规划

4、,分类分步实施,突出研究重点,科学提炼综合”为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研究; 2、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3、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 4、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式学习模式研究; 5、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三、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假设本课题研究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教育思想的方针、政策;素质教育思想;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原理;教学设计原理。本课题研究的假设是:1、“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它包括由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组成的基础技术,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组成的支

5、撑技术,以及作为主体的信息处理技术。2、“学科课程”是指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在内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全部课程。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志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产生聚集效应的过程,即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诸因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渗透的过程。既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的工具和手段,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认知工具,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4、研究假设:把信息技术与学

6、科课程教学整合起来,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教学实验法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模式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研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运用教育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1、资料搜集,系统学习(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资料(资料来源包括:专著、期刊、会议和网络等)。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类汇编。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或举办课

7、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制定方案,调查分析(2007年2月至2007年8月)制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各子课题组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案。 3、教学实验,反馈调整(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4、综合构建,总结结题(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集。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1、本课题由校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实施,并成立若干子课题组。2、本课题在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指导、帮助下完成。七、子课题分类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以各学科为分课题);2、制作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应遵循的原则;3、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4、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5、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6、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7、网络教学资源的建立和使用;8、学校教育与远程教学(网络)的结合。各工作组要指定一名人员承担信息报送工作,负责搜集和整理本组及相关成员单位的各类信息,经组长审核把关后及时报综合组,每周至少报送一条工程进展信息,每季度报送工作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