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4316389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8.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修改后)(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概述12.2 地面交通现状22.3 基坑周边建筑物及管线情况22.4 场地环境条件22.5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2.5.1 工程地质32.5.2 水文地质73 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设计概况84 工程重难点及对策115 施工部署135.1 总体部署及场地平面布置图135.2 方案总述155.3 工期安排155.4施工准备工作195.4.1 施工技术195.4.2 开工准备206 基坑降水方案206.1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及降水对策206.1.1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216.1.2 降水工程特点分析与对策216.2 减压降水分析226.2.1 降水井设计2

2、26.2.2基坑降水水文地质概念模型246.2.3基坑降水数值模拟256.2.4基坑减压降水设计计算276.3 疏干井分析计算286.4 降水井设计工作量296.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306.5.1成井材料要求306.5.2 成井工艺要求326.5.3 成井施工控制表336.6 降水运行管理346.6.1 降水试运行346.6.2 降水正式运行346.6.3 电路系统布置356.6.4排水系统布置366.6.5 井管保护376.6.6减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控制376.6.7 其他备用准备386.7人员劳动力、机械设备配备、施工进度计划396.7.1施工人员配备396.7.2机械设备配备396.

3、7.3施工进度计划396.8降水应急预案406.9降水平面布置图、降水井结构图407 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方案427.1 基坑开挖准备工作427.2 基坑周边围护、通道427.3 基坑开挖技术标准437.4 基坑开挖施工原则437.5 主体基坑开挖方法467.5.1 开挖及出土方法497.5.2土方开挖技术措施517.6开挖机械设备、人员配置527.7 钢支撑支护体系施工547.7.1 支撑施工部署547.7.2 钢支撑的运输及安装547.7.3 施工技术措施587.7.4 钢支撑的拆除617.8 车站外运弃土617.9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的技术保证措施628 基坑监测648.1基坑安全等级及标准说

4、明648.2 编制依据648.3 监测目的、监测范围及监测内容设置658.4 监测点的布设668.4.1监测点的布设原则668.4.2控制点埋设678.4.3基坑施工各监测项目监测点(孔)的布设688.4.4监测点数量统计表758.5 现场巡视758.5.1现场安全巡视范围758.5.2现场安全巡视758.5.3巡视工作内容768.5.4现场巡视检查特点778.5.5现场巡视检查技术要求788.6 监测实施方法798.6.1基准点的设置798.6.2沉降测量818.6.3水平位移测量828.6.4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838.6.5支撑内力监测858.6.6坑外水位量测868.7 监测技术要求

5、及资料提交868.7.1技术要求868.7.2监测精度878.7.3监测频率888.7.4各监测项目报警值898.7.5资料提交898.8现场监测项目组基本情况908.9主要监测仪器设备及性能908.10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918.11邀湖路站监测布置图919 基坑施工应急措施939.1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939.1.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939.1.2 指挥领导小组成员939.1.3 应急处理组织机构959.2 应急材料准备979.3 应急措施989.3.1 基坑开挖施工可能出现的应急事故989.3.2 基坑开挖要做的预防措施989.3.3 基坑开挖出现事故的抢救9910 质量保证措施10011

6、 安全保证措施10411.1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10411.2 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0511.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0911.4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1211.5 安全生产监控网络11411.6 安全保证措施11511.6.1 思想保证措施11511.6.2 现场安全保证措施11511.6.3 主要施工项目安全保证措施11711.6.4 安全资料保证措施12412 文明施工管理12512.1 施工现场管理12512.1.1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12512.1.2 现场安全、保卫措施12612.1.3 现场卫生管理12712.2 周围环境保护12712.3 噪声和振动控制12812.4 污水处理12

7、8133邀湖路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根据以下设计图纸、规范、规程和标准编制:(1)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 (2)邀湖路站结构施工图(第一分册)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3)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79-2012;(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8)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苏州市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及文件;(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

8、量规范(10)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项目部现阶段施工情况。 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结构,长181.6m,标准段宽度为19.1m,高13.35m,开挖深度约16.9m,覆土3.13.2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DK29+799.000,起点里程为DK29+730.200,终点里程为DK29+911.000,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两侧相邻区间为盾构区间,西侧盾构端头井为始发、接受井,东侧盾构端头井为调头井。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2个风亭,附属主体结构全部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邀湖路站位置见邀湖路站位置图。邀湖路站保利地产在建小区空地空地2号出入口1号风亭3号出入口1号出入口2号风亭

9、4号出入口邀湖路站位置图2.2 地面交通现状邀湖路站位于邀湖路与郭新东路交叉口处,邀湖路为双向2车道,车流量较小,车站施工期间邀湖路封闭。郭新东路为双向4车道,车流量不大,车站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改移至车站南侧。2.3 基坑周边建筑物及管线情况车站西北角为在建保利地产项目,其余均为空地,周边环境较为简单。场地西侧在建保利地产一栋2层装饰楼离车站主体基坑较远,最近距离26.5m,离2号风亭基坑边最近距离6.5m。车站结构范围内管线前期已迁改完成,待施工附属结构时回迁至原位。2.4 场地环境条件工程所在场区为类场地,工程所在场区40m范围内除层人工填土为软弱土外,其余地基土均为中软土。场区内区域构造较

10、稳定,不存在能引起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和破坏等的重大不良地质。地下水、可能存在的浅层气、流土、管涌、软土等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不利因素,但经过适当防治处理后基本可以消除。2.5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5.1 工程地质根据地质资料,本站所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层、1粘土层、2粉质粘土层、2粉土夹粉质粘土层、1粉质粘土层、2粉土夹粉砂层、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3层粉质粘土。车站底板位于2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地下连续墙底端位于2粉土夹粉砂层。邀湖路站地层情况详见邀湖路站地质横剖面图。邀湖路站地质横剖面图各土层描述如下:层人工填土:属第四系全新统(Q4)近代人工堆积物;均有分布,层底埋深2.804.40

11、m、层底标高0.06-1.72m、揭示层厚2.804.40m;一般呈灰黄色灰色或杂色,土质不均、松散、成分复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杂填土由三合土、碎石、砖块、建筑垃圾等组成,素填土成分主要为粘性土,含植物根茎、有机质和少量碎石等。1层粘土:为第四系晚更新统(Q32-3)冲湖积相沉积物;均有分布,层底埋深6.007.60m、层底标高-3.14-4.87m、揭示层厚2.204.30m;褐黄草黄色,偶为暗绿色或灰黄色,尚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和灰色条纹,局部为粉质粘土;可塑硬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平均压缩系数a0.1-0.2为0.27MPa-1,压缩性中等。2层粉质粘土:为第四系

12、晚更新统(Q32-3)冲湖积相沉积物;均有分布,层底埋深8.3011.60m、层底标高-5.22-8.87m、揭示层厚1.904.90m;草黄灰黄色,偶为褐黄色或灰色,尚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和灰色条纹,夹有薄层粉土或粘土,局部较多;可塑为主,偶为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平均压缩系数a0.1-0.2为0.35MPa-1,压缩性中等。1层粉质粘土:为第四系晚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均有分布,层底埋深11.0013.70m、层底标高-7.77-11.01m、揭示层厚0.804.40m;灰色,欠均匀,含云母,夹薄层粉土,局部较多;软塑为主,偶呈可塑,稍有光泽,无摇

13、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平均压缩系数a0.1-0.2为0.37MPa-1,压缩性中等。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第四系晚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均有分布,层底埋深19.0022.30m、层底标高-15.99-19.38m、揭示层厚6.309.90m;灰色,欠均匀,含云母碎屑,夹层状粘性土,局部夹粉砂;饱和,平均实测标贯击数为16.3击,稍密中密,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平均压缩系数a0.1-0.2为0.24MPa-1,压缩性中等。1层粉质粘土:第四系晚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均有分布,层底埋深26.4029.50m、层底标高-23.19-26.39m

14、、揭示层厚5.209.30m;灰色,欠均匀,夹薄层粉土、粉砂,局部较多,含云母、有机质,偶呈粘土;软流塑,偶呈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平均压缩系数a0.1-0.2为0.40MPa-1,压缩性中等。2层粉土夹粉砂:第四系晚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均有分布,层底埋深41.0043.80m、层底标高-38.11-40.83m、揭示层厚13.5017.30m;灰色,尚均匀,含云母、石英、长石等,夹薄层粘性土;饱和,平均实测标贯击数为34.5击,中密密实,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平均压缩系数a0.1-0.2为0.14MPa-1,压缩性中等偏低。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为第四系晚更新统(Q3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车站主体结构勘探孔均有揭示,层底埋深46.1049.50m、层底标高-42.99-46.69m、揭示层厚3.108.00m;灰色,欠均匀,含云母、石英、长石等,夹层状粘性土,局部夹粉砂;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