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4269265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三角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三角镇党委 苏伯明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专业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既定目标和“十一五”规划任务,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生态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92”泛珠三角战略格局的形成、南沙地区的开发、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三角轨道网等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实施,无一不显示出对区域内各城市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市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奋斗目标,一

2、系列重大变革的外部效应将使三角的宏观区位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三角地处中山东北部,对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明显,今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对为我镇围绕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服务为目的规划建设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就当前形势下对我镇的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发展现状与存在困难:我镇在1999年提出了工业强镇、工业立镇的发展思路,通过工业进园进区,高平、金鲤两大工业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电子、纺织制衣、化工、五金等四大产业,经济发展迅猛,已迈入经济强镇的项列,城镇化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三角已发展成为常住人口超12万工业产值突破200亿的城镇。随着政府加大基础设施

3、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城镇功能不断完善,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以福源路和南三公路为轴心的行政商业居住中心雏形已具规模。在发展的同时,在规划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1、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设施仍不完善,制约了经济发展。2、新的国土政策进一步限制土地资源的开发,供需矛盾明显,城镇发展空间减少。3、土地集约程度低,需加大整合力度,提高土地承载力。土地闲置问题仍十分突出,进一步制约城镇化发展。4、“三旧”改造、城中村、农民开居等问题仍十分棘手,需要经济和政策支持才能有突破性发展。5、规划在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等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通过城镇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4、动力仍十分有限。6、城镇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精品规划项目匮乏,社会大众对规划建设认知不高,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助力。7、规划作为法定的规划文本在实施过程中的刚性执行力度有待加强,规划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科学编制规划体系(一)立足长远,加快建立规划法定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完善于基础设施,发展特色经济、加强产业集聚、改善生态环境,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规划思路,加快、加紧编制和补充我镇的总体规划内容,努力强化中心区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实现以镇带村

5、、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在2009年,我镇进一步修改和调整三角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在2002年编制的三角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委托了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对我镇己编制的控规区域及未编制的控规区域进行一次集中的规划调整和控规编制,完成我镇控A、B、C、D、E、F6个片区规划全覆盖,同时完成7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初步建立我镇规划体系,为我镇未来城镇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科学融合,实现规划空间无缝对接。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不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影响,忽视区域城镇发展情况,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城

6、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的意义,故任何规划都不是孤立的,同样我镇规划离不开市级规划的依托和周边区域规划的协调,必须接受附近区域的相互影响,规划上自动融合到区域规划当中,实现空间上无缝对接。一是注重交通全面对接,科学规划好区域交通、地区交通和镇内交通的联接,注意做好各类立交互通预控;二是要注重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规划的共享对接,在道路交通规划上做好联接,使资源共享;三是要注重土地功能空间的对接,以市场为主导,以推进产业集聚为中心,自觉接受周边辐射带动,科学做好土地分类指导,实现土地资源整合。二、以规划为抓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我国城镇用地的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突出,土地政策日益趋紧,农保指标、用地规模等

7、约束进步限制土地开发空间,经济发展与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单纯依赖土地一级开发推进经济发展的路子定会越行越窄。因此必须转变思路,以规划为指导,以实现土地集约为目的,通过土地整合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一)借“三旧”改造政策之东风,全力推动1600亩三旧改造用地规划的落实,鼓励社会民资通过收购、合作等开发开形式积极参予“三旧”改造,通过以壹加壹周边“三旧”改造用地开发为契机,将区内旧厂房连片整合改造发展为商业和房地产业,使城镇发展空间扩大的同时城镇面貌得到彻底改变,使原来旧工业区变身为基础设完善的生活、休闲、娱东、购物中心。(二)加大闲置用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经初步统计我镇现有存量

8、土地接近万亩,已办证的建设用地7000多亩,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要对已供未用的闲置土地加大催建力度,确保项目如期动工,逾期不动工的坚决加大处置力采取措施启动回收制度。另一方面要整合土地资源,加快办理已征未办证用地的办证工作,整理现有土地,为发展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用规划的手段向地上地下要空间,鼓励用地单位在规划许可下要多建多用,控索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村开居集中上楼模式解决农民开居问题,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承载力。三、以中心区规划为核心,带动城镇化建设上水平中心区承担全镇政治、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是未来镇人

9、口主要聚居地,其中中心区核心地段是三角镇未来新的政治、文化、商贸、体育中心区,具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充足绿地休闲空间及社区活动场所,未来城镇形象的标志性区域,是今后1015年内城镇建设发展的重心,是未来城镇发展空间所在,主要以福源路两侧用地为核心控制区域,面积约260公顷。要充分发挥其综合辐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科学定位,做好规划研究。做好规划的各项前期研究工作,认真研究各地块的功能布局和组织,对未来发展要有充分科学的定位。二是以人为本,高起点规划。做好各节点和主要街区景观规划控制,注重保留利用水乡生态景观,坚持风格统一而不落俗套,坚持风格独特而不千城一面,

10、让山水绿化景观融入城市空间序列中去,规划建设自我特色的城镇景观。三是树精品意识,强化规划引导。以重点公共建设为切入点,以规划控制为手段,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规划引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发挥重点大型开发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四、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镇功能推动经济发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扩张,城市病越发明显,交通问题、环境问题、排涝问题、排污问题等已成为发展中必须重点妥善予以解决问题。近年来,我镇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民生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有:1、为了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同时落实市人大一号议案精神,完成投资约5100万元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和投资约6000万元的生活污

11、水截污干管一、二期工程建设。2、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三角中学和沙栏中学教学楼工程,支持发展我镇的教育事业。3配合三角镇“三旧”改造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投入700万元开展了中心区排水及人行道改造工程,解决周边长期浸水的问题。4、市镇两级投入了5亿多元动工兴建福源路,进一步拓展对外交通。5、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福隆泵站,解决排涝改善内河涌生态。6、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农桥农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等等。随着福源路的开通,镇内多家五星酒店和房地产项目的动工建设,周边地区大型基建的推进,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必将面临一个建设的高潮,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一要加快内外道路交通建设,拉

12、大城镇框架。以效益优先为原则,在继续推进福源路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南三公路改造工程上马和落实东部环线、轨道交通规划,完善对外交通网络。集中资源,规划建设和谐路和环镇路,解决镇内主要道路交通问题。二要继续加快福隆泵站、生活污水厂二期建设,投资兴建三角医院住院大楼和镇文化中心,推进民生福址建设。三要加强绿色生态建设,以三角山公园建设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道路河涌、厂边屋边绿化规划种植工作。四要在“量”的基础上抓好“质”的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一方面抓好质量,另一方面抓好美观,使沿街充满生机和活力。五、以规划落实为根本,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规划是政府为更好推进城镇化建设而科学统编

13、制的法定文本,一方面代表着政府的意志导向,但同时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公众的利益所在。规划是一根魔力棒,是可以创造社会效益的无形之手,事实告诉我们,凡是规划建好的地方,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土地物业的价值远高于同等条件下规划不怎么好的地方,所以规划建设工作关乎政府、公众和物业土地产权人的共同利益。在此前提出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格局,使各项规划能得到有效实施,使规划真正发挥其推动经济创造社会效益的巨大作用,所以规划的落实是规划管理工作的根本:(一)坚持规划原则,树立服务宗旨。规划管理必须讲原则,对涉及原则性问要敢于坚持不退让,确保规划得到落实;规划管理要讲服务,始终坚持

14、为群众服务宗旨,抱着对规划的热爱忠诚开展规划业务工作,对不涉及原则性问题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按上级管理要求,规范各办事流程,制定各便民措施,建设便民办事窗口,通过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高办效率。(三)统筹协调,实现管理科学化。要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电视通信、园林绿化等的规划统筹工作,通过利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四)建立参与和监督机制,提高规划公信力。对重要规划编制、重点公共建设等利用多渠道,广泛听取公众对规划项目的意见,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公信力。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聘请规划监督员,加大社会对规划工作的监督力度。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社会工程,需要长期延续,刚性执行。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和发展机遇,党委政府已确定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把三角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绿色幸福和美家园。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