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大粒的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4264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荸荠大粒的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荸荠大粒的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荸荠大粒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荸荠大粒的高产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荸荠大粒的高产栽培技术荸荠又称马蹄,地粟,既为鲜食水果,亦作美味佳肴。以营养丰富,味甜清口,利尿通便,降血压、血糖而著称。我地种植荸荠有悠久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约 500 亩)。由于栽培技术不到位,存在着产量低,果粒小,商品性差,种植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对荸荠在播种期、种植密度、肥料配施、水浆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 3460 公斤,比对照区的 3047 公斤增产 413 公斤,平均粒重 对照增重 副 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好田块,防止连作。荸荠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都能适应生长,但若要产品商品性好,高产稳产,最

2、好选择在 中性偏酸土壤肥沃、排灌畅通、耕层深厚的乌泥田或青紫泥田。绝对不能连作种植,实行 23 年间隔轮作,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为便于统一管理,提高栽培技术到位率,宜提倡连片种植,划片轮作,创造最大管理效益。二、适期播种,培育壮秧。育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田定植后的生长状况,特别是对根系、分蘖的影响。因此,要达到高产、大粒的目的,培育适龄壮秧是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一)播种时间。根据试验,一般从 6 月 1520 日为最佳时间,秧龄以4045 天为最适宜。(二)育秧方式。河底淤泥方格育苗为佳。具体方法:吨拌入 40%三元复合肥 5 公斤,铺成 710沥干清水,泥层形成后,再划成 67方的小

3、方格。择球茎大,主侧芽健壮的荸荠作为种子。准备每亩 25003500 枚为宜。在播种前用 1000 倍浸种灵水溶液浸种 1024 小时。沥干后,每粒荸荠种子,按实于方格淤泥中。播种深度以淤泥盖除荸荠露出顶侧芽为标准。上覆盖凉帘,保持营养土湿润,以利于出苗。(三)、秧苗管理。关键措施是光照强度管理和水分管理。播种后由于温度较高,光照强度较大。因此,在前期注意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腾,利于出苗:出苗后,着重加强水分管理,以灌溉湿润为主,既能保持土壤的一定通透性,促进根系健壮发育,又能保证秧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供应。同时要注意基腐病、枯萎病、叶枯病等病虫发生。三、提前移栽,合理密植。由于我地前茬作物为

4、早稻,因此 7 月 25 日前移栽为最好。移栽密度与移栽时间相关。7 月 25 日前移栽密度为 5050 为主,7 月2530 日前移栽密度为 5040 为宜。过迟移栽不利于生长发育。移栽深度为34宜。以早晨、傍晚移栽。四、科学管理、肥水协调。健生长。大田基肥,在土壤肥力较强田块。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 1。碳胺 404%过磷酸钙 30 公斤。移栽活棵后,结合中耕除草,施入尿素 12 公斤,氯化钾 斤,保持水分 35 天。8 月 2531 日,撒施40%三元复合肥 25 公斤+尿素 510 公斤。开花结籽时,喷施磷酸二氢钾 23次。除杂草。在夏季杂草生长速度快,而荸荠种植密度又稀,竞争中处于劣势,

5、因此杂草防治亦很重要。荸荠对绝大多数除草剂敏感,所以只能人工金锄头农业技术库除草。在活棵后到分蘖前期,行间实行耘田除草 23 次,结合施肥,既可以达到除草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保证高产稳产,灌溉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大田移栽时正是高温季节。缺水使地表温度高而灼伤幼苗。故应及时灌水,以 56宜。活棵后至 8 月 25 日,始终保持水层 23择阴天或气温较低时抢时歇田,8月 25 日9 月 20 日,以干湿交替、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纵横生长及分蘖生长。9 月底后,要注意寒潮的来临。寒潮来时要灌水,过后及时排水。球茎膨大期,保持 45层,促进球茎膨大。收获前 20 天(霜降左右)停止灌水。使叶片开始转黄,促进光合物质向球茎传输,提高甜味。五、病虫综合防治。荸荠主要病虫害有茎腐病、枯萎病、小球菌核病、纹枯病、螟虫等。枯萎病、茎腐病立足于防:一是不能连作生产,田块要间隔 23 年轮作;二是种处理:用 1000 倍1500 浸种灵浸 1224 小时。当发病症状出现后,可选用 m 大生、70%代森锰锌、三酮等交替使用。纹枯病及菌核病:用 5%井岗霉素 2000 倍喷施。防治螟虫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5%锐劲特 30 克,加水 150 斤喷施。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