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256521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及其选择简介:人力资源会计是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核算和管理,向各方信息使用者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一种新生会计分支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进入广泛发展和应用阶段。可供选择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是劳动者权益会计。一、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管理活动,但首先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应收集、加工和输出属于加工对象并为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否则,将会导致信息使用者的片面认识和决策失误。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居于

2、主导和支配地位,其知识层次、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发展前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的投资及使用效益如何,是信息使用者十分关心的事情,是企业管理当局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调整比例结构和改善用人政策的重要依据。但传统会计对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开支一般是列作当期费用,而且项目混乱不清,不能分类反映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也不利于分析和考核人力资源投资的效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开支,特别是资本性投资比例越来越大,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系统内在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已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

3、了。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一般模式及比较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且比较成熟的会计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单独计量人力资源招聘、补偿、安置、培训等项费用,将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予以资本化,形成人力资产,并在受益期内予以摊销。 (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指对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的价值无法准确计量,只能通过推算的方法进行估计,主要估算方法有收益现值法、报酬折现法、经济价值法和成本加成法。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认为,在高科技时代,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远大于物力资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情

4、况,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并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的有效方法是确立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人力资源不再是普通劳动者,而是企业的权益人,他们不再以劳动者身份从企业获得补偿性报酬,而是以所有者身份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在实务上,将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物化为“人力资产”,并根据其投资来源确定其权益归属。对于劳动者投资于自身形成的人力资源价值,应核定相应的股份,归劳动者本人所有。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千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它不确认劳动者用于自身的投资,不能全面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或价值。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在财务会计上缺乏可操作性。劳动者权益会计将全部人力资源投资予以资本化,而且明确了其

5、产权归属,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劳动者权益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最佳选择。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基本构思 (一)劳动者权益的内容 劳动者权益是指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所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包括人力资源所有权、劳动消耗补偿权、收益分配权、经营管理权和经营监督权等内容。 (二)劳动者权益会计的计量方法 劳动者权益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及权益归属问题进行计量和确认,并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进行适当调整。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 1.成本核算对象。为既能满足管理需要,又

6、能简化计量和核算手续,对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按类别确定核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在按类别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再按人头归集费用,计算成本。 2.成本项目。成本项目是指对资本性支出按其用途进行的分类,包括招聘费用、补偿费用、培养费用和人力股金。其中人力股金是指核定给人力资源的股本金额。(四)劳动者权益会计的账户设置 为正确核算人力资源的投资,确认其权益归属,分析和考核其使用效益,应设置以下账户: 1.人力资产:核算企业和劳动者本人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 2.人力资本:核算核定给人力资源的股本金额。 3.人力资本公积:核算劳动者用于自身投资的

7、重估增值或减值不须调整“人力资本”的部分。 4.人力资源变动损益:核算因人力资源增减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5.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账户下增设“人力资产摊销”项目。 6.将盈余公积中的“公益金”上升为总账账户。 (五)劳动者权益会计的账务处理 1.人力资源增加的核算。借:人力资产类人员各成本项目。贷:银行存款(企业投资部分)、人力资本(劳动者投资部分) 2.人力资源摊销的核算。企业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包括重估成本)应在受益期内按直线法分期摊销,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人力资产摊销”,贷记“人力资产”中的“某类人员”。人力股金部分不须摊销,待退出企业时核销即可

8、。 3.人力资源重估增值或减值的核算。企业投资部分如需重估,其增值或减值部分一方面调整“人力资产”账户,另一方面调整“人力资源变动损益”账户,也可设置“未实现人力资源变动损益”账户,并在受益期内分期结转“人力资源变动损益”账户。 劳动者投资部分如需重估,其增值或减值部分一方面调整“人力资产”账户,另一方面调整“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公积”账户。 4.人力资源退出企业的核算。 (1)企业投资部分人力资源退出企业的核算:第一,调出人力资源的核算。若劳动者在受益期内主动辞职,企业一般要收取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人力资产”账户,差额借记或贷记“人力资源变动损益”账户。若劳动者无

9、重大过错而遭提前解聘,企业也应按规定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并同时注销其账面价值,两项合计数值借记“人力资源变动损益”账户。第二,人力资源聘用合同到期或退休的核算。发生这种情况时,将剩余账面价值摊销即可。第三,人力资源在受益期内死亡的核算。人力资源在受益期内死亡时,应将其剩余账面价值及医药费、丧葬费、抚恤金等,在扣除保险赔款后,转到“营业外支出”账户。 (2)劳动者投资部分人力资源退出企业的核算。发生这种情况时,不论何种原因,一律借记“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公积”账户,贷记“人力资产”账户。若需收取或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应调整“人力资源变动损益”账户。 5.人力资源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和提取公益金的核算。发生这种情况时,借记“利润分配”账户,贷记“应付股利”和“公益金”账户。 6.补偿性支出的核算。这类支出可遵循现行会计核算办法。涵盖了企业价值、不动产、无形资产、机器设备、珠宝首饰等评估业务主要领域,涉及业务承接、业务操作、报告出具等评估业务全过程,在基本概念、方法体系、价值类型等方面与国际评估准则趋同,初步构建了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执业有据可依、检查有规可循的格局基本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