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座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252680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讲座1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货币银行学讲座1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货币银行学讲座1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货币银行学讲座1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货币银行学讲座1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讲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讲座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 十堰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陈富坤 联系方式:8665326(o) 13872799729 (手机) 8691206(h) E-mail:cfk-,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重点内容: 1.货币的形式币材、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金属说与货币名目说。 4.货币的职能。 5.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6.货币制度的几种类型。,一、如何把握货币的起源及其各种学说? 货币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也须夷离不开货币。人们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但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本质如何?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对此,马克思曾引用当时英国议员格来斯顿的

2、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货币到底从何而来,似乎成了一个谜。但这又是一个非解开不可的谜,因为了解货币的起源是认识货币本质、职能与作用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正确认识货币金融理论的起点。 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许多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然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多数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无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3、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看出: 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 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 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二、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

4、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 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 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 分为三个阶段: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 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 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 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随着 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

5、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不足为奇。 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 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3、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 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 货币。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 兑现和不能兑现。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而 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 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 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 舞台。当代世界各国的信用货币

6、一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 二是商业银行等存款银行帐户中的存款货币。 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三、关于货币本质的理解 货币的本质究竟怎么理解?可以说自货币产生以后人们对它的探索就没有中断过。在西方,早期影响较大的有两种学说,即货币金属说和货币名目说。如前所述,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在这里,我们提请同学们注意: 首先,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对于不

7、同货币本质学说的理解,应最终统一于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如从货币本质出发,把货币定义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货币的形式出发,把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从价值角度认为“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从生产关系出发,揭示了“货币是隐藏在物后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可以全面的认识货币。 其次,应从货币起源和逻辑分析层面来把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马克思从考察价值形式发展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深刻揭示了货币和商品世界的对应关系。但货币毕竟是不断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目前还在继续。尤其是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

8、度下,不断变化的只是货币的外在形式,并不改变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均衡关系。,四、货币的职能1622 所谓货币的职能即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也在不断发展。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的一种观念。 一般认为,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 1.即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 3.支付手段、 4.贮藏手段、 5.世界货币。 在货币的这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其他职能都不过是在货币基本职能基础上的派生。对此,马克思曾经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由于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

9、系,因此,对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考察,其实在揭示货币之谜中互为表里。此外,同学们还应注意,在分析理解货币职能问题时,要时刻牢记运用发展的观念。,五、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23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在货币方面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 式。最早的货币制度出现在国家统一的铸币流通时期。从规范化的角度来看, 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货币材料铜、金、银、金银、保密。 2、确定货币单位值:英镑、美元、圆等。 3、确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自由、限制铸造。 4、确定本位币与辅币。 5、规定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有限、无限法偿。 6、准备制度国际支付、扩大或紧缩国内讲授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10、。 事实上,货币制度也在随货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比如,随着现代经济条件 下货币范围的不断扩展,对流通中其他货币的管理就成为现代货币制度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根据一国经济发展情况确定货币范围,反对变相发行货币或货币代用 品,也是货币制度中应有之意。总而言之,货币制度虽然是同法律制度紧密联系 的范畴,却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也是现代经济条件下经济金融活动赖以 存在的基础。,六、人民币制度 1、人民币是我国的本位货币。“元”是法定货币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辅币单位有“角、分”;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3、人民币是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4、¥符号为“¥”、,第二章 信用 重点内

11、容: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高利贷的历史作用。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 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一、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条件 信用是与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关系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也为商品货币经济所共有。同货币一样,信用也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从史料记载看,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共存。无论是实物借贷还是货币借贷,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都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从逻辑上说,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

12、存在的前提条件,而只有社会分工,劳动者才能占有劳动产品;只有剩余产品的出现,才会有交换行为和借贷行为的发生。显而易见,私有制是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信用与货币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联系,但在产生的问题上是否有相互促进或制约关系,理论界尚难定论。 首先,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为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创造了条件;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来表现,使价值可以从观念上独立于使用价值之外;而这种观念的强化,就为信用交换提供了可能,至少是信用范畴接近原始的推动力。 次其,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使商品让渡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这种分离意味着商品的买者要先让渡商品,然后才能得到商品价值的

13、支付,商品买者只是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而赊购商品,形成了卖者作为债权人和买者作为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在原始位置到底是货币先于信用产生,还是信用先于货币产生,却可以从整体上肯定,早期的货币是信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换言之,信用在历史上以货币流通为其发展之基础。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信用的本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价值运动的形式有多种,而信用是通过一系列的借贷偿还支付过程实现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同传统的对等转移形成鲜明对照。 3、信用是一

14、种债权债务关系。借贷行为发生后,借方(债务人)有法定的付款义务;贷方(债权人)有要求还款的权利。 4、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信用反映了奴隶主和封建主剥削奴隶和农奴的关系是高利贷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信用反映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信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信用反映了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助和支援的关系,信用是一个经济的范畴。,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高利贷信用 首先,要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基础。高利贷虽然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但这些社会的共同特征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条件

15、,物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民智尚未开启的现实。这是以残酷剥削为特点的高利贷信用存在的基础与根源。 其次,对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宗教机构和官吏,资本运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太直接的联系。高利贷虽然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无资本的生产方式,其落后性是显而易见的。于是,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强忍高利盘剥的小生产者在恶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维系简单再生产已属不易。二是高利贷却在客观上资本主义前提条件的形成。残酷剥削导致了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完成和无产阶级的大量涌现,为资本主义这一相对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了条件。,再次,应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这些斗争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总之,在对待高利贷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牢记: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高利贷信用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则是高利贷的掘墓人。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银行制度发达的地方,高利贷便无立足之地;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高利贷仍有活动空间之原因所在。 补充讲授:钞票、卖儿卖女、春借一斗秋还三斗 华北驴打滚;广东九扣十三归(相反于贴水存款);印子钱、羊羔利; 清代魏际瑞因灾禁逼债肉视穷民,重利盘剥。乘其危急难还之时,合并盘算屡年之负,逼准妻子,勒献家私。,三、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