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4252413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 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词丽句构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

2、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美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设计意图: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一设计正是体现出这一理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设计意图:六朝书信多景语,本文秀美奇绝,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写正好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了解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性。【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同以上的教学目标第1点和第2点。2.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3、,窥谷忘反”的含意。设计意图: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升华、主题升格的关键点,但是学生不易由表及里,会出现理解的偏颇。二、教法学法【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八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一个大好时机,在七年级已有的文言文知识上建构新的文言知识,继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峡、湖心亭看雪等优秀的写景文章。学生有鉴赏美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八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喜好会出现明显差异,我们的教学要能够关注到对于文言文没有感觉的学生。 “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我将采

4、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美听、美读的朗读教学法。 设计意图:美读美品、美文美教。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朗读尤为重要。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美,感知文意美,感受音韵美,完成教学重点。【学法】“三步朗读法”读准、读懂、读透,进行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不仅是了解文章内容,解决读音等问题,而且要对课文有初步的

5、思考和理解,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2.收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文体清拔有古气”的“吴均体”。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文本,有利于在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知识。【新课导入】多媒体滚动播放富春江的优美画面,由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导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桐庐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用巧夺天工的妙笔留在人间的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随吴均去走一遭。设计意图:教师富有启发性和情绪渲染的情景导入,优美的画面与优美的诗句相结合,在视听觉与头脑中让学生感受富春江的美,从而进入新课讲授。此环节设计3分钟。【新课讲授】(一)、

6、读准。(时间8分钟)1自读课文,读准读音。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停顿3自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消化读音和停顿。4学生配乐齐读。参与美感之旅。感受本文的音乐美和节奏美。设计意图:根据“三步朗读法”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5个步骤。(二)、读懂。(时间12分钟)1默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要求有:“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此环节正体现出这一点。2“泉水激石”怎么不用“泉水击石”呢?“皆生寒树”中怎么用“寒”来形容“树”呢?“猛浪若奔”中的“奔”为何不可以理解为

7、动词“奔跑”呢?设计意图: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字词理解方面的提问。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在词义辨析的基础上开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激发学生的知识再生成。(三)、读透。(时间20分钟)一问题探究,学习结构。(时间5分钟)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接着本文又写了哪些内容?“异水”和“奇山”(分写)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2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的美?学习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学习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

8、语言美。设计意图: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在建构主义和比较阅读下的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学习志趣。(时间15分钟)本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讨论和课堂争辩相结合,集体解决以下问题: 1.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能够以这样的妙笔去描绘山水的人,以这种欣赏的心态享受山水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仁智之慧的人。所以他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来表述山水的魅力。这句话仅仅是在告诉我们碧水险峰的魅力吗?2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学生畅谈自

9、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相比之下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豁达,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态,使人倍感亲切。3文中已经用“窥谷忘反”和“望峰息心”两个句子点题了,文章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多好啊,为什么又还要加一句景物描写“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呢?这会不会冲淡主题?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此环节的设计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师生共同讨论,挖掘思维潜力,拓开整体阅读的空间,深入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四)、小结:(时间2分钟)设计意图:“方法是穿过峰巅的响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课重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小结,方法的收获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亮点。(五)、作业:背诵全文。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千丈见底 水之(清)(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负势轩邈 山之(形)(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