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等腰三角形(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252198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3 等腰三角形(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5.3 等腰三角形(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5.3 等腰三角形(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5.3 等腰三角形(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3 等腰三角形(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3 等腰三角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3等腰三角形(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寻找生活实例中的等腰三角形,给等腰三角形下定义,探求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和它的相关性质.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亲身体验“再发现”过程.【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有关性质的探索和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验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人字梁屋架:师:图中的人字架屋架的外观结构形式是什么图形

2、?生:等腰三角形.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师: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画一个等腰三角形ABC,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点C重合,并出现折痕AD,如图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ADB与ADC有什么关系?生:全等.师:哪些线段或角相等?学生思考,教师参与探究.学生口答:AB与AC相等,DB与DC相等,B=C,BAD=CAD,ADB=ADC.师:AD与BC垂直吗?生:垂直.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小组讨论.生: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师:很好!这样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3、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学生熟记.师:你能证明这个性质定理吗?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示:你先把这个命题分解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写出已知、求证,然后给出证明.教师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已知:如图,ABC中,AB=AC.求证:B=C.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师:通过全等可以看出AD和BC有什么关系呢?生:AD垂直平分BC.师:很好!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BAD和CAD有什么关系呢?生:相等.师:综合上面的结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共同总结:等腰

4、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简称三线合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根据性质1,师生共同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四、乘胜追击,学以致用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上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21cnjycom学生讨论方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解: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B=C=(180-120)=30.又BD=AD,(已知)BAD=B=30.(等边对等角)同理CAE=

5、C=30.DAE=BAC-BAD-CAE=120-30-30=60【例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和C的度数.师:由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ABC=C.师:由BD=BC=AD呢?生:C=BDC,A=ABD.师:你能找出A与C的关系吗?你能找出A与BDC的关系吗?生:能.BDC=A+ABD,又因为ABD=A,所以BDC=2A.师:现在你知道A与C的关系吗?生:知道.C=BDC=2A.教师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解:AB=AC,BD=BC=AD,(已知)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A=x,则

6、BDC=A+ABD=2x.(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BC=C=BDC=2x,x+2x+2x=180.(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得x=36.A=36,C=72.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师: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学反思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可以借助轴对称变换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特征.为此,我以轴对称图形为切入点,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善于做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做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