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4239024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并列式 层进式,并列式结构(横向展开议论),并列式结构,是指作文的主体是分论点并列式的结构。分论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对中心论点的剖析性表达,这是对中心论点从横向上展开的议论。 并列式结构的优点,在于文章观点明确,行文思路清晰,便于进行考试作文的操作性写作。,这世界需要你 (2011山东卷) 书香幽幽,飘过千年。 独自漫步于中国琳琅满目的书籍长廊,犹记得通俗易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吟低唱;犹记得翔实丰富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里传唱不绝。心底里敢问一句:“书啊,这美好的世界怎么能没有你?” 这世界需要你书香。 书香生命里永恒的香味。 精神

2、的家园需要书香的浸润。“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被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袭长袍,一树萧秋,残阳余辉,孑然一人!如此美景在何处?便在世界中。世界带给我们遐想中的现实美,而“你”用这种美为人们精神的家园带来了乐趣,如此说来,“书香”啊,这世界怎么能没有你? 生活的天地需要书香的调剂。你为人们带来了春天郊外踏青时“风乎舞雩”的惬意,带来了夏夜谈心时“蛙声一片”的欣喜,带来了秋天登高时“落木萧萧”的壮美,带来了雪夜神游时“万树梨花”的丝丝凉

3、意。世界的四季被你描绘的淋漓尽致,没有你,这世界能表现出那种令人心怡神往的美?“书香”啊,这世界怎么能没有你?,心灵的一隅需要书香的慰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世界遨游于书的海洋,汲取那无穷的力量,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保留那一份永远的祝福就好。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在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书香”啊,这世界怎么能没有你? 生命的旅程需要书香的引领。世界中充满了奋斗和信心,你用双肩担起了散花使

4、者的重任,让人们去感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去品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凛然,去领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警策。人生虽短,历史漫漫,“书香”啊,这世界怎么能没有你? 你,让世界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书香气息的幽远与舒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书是人们心灵的家园。“书香”啊,这世界怎么能没有你? 书,赋予了我们深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拓展了我们生活的视野,开启了我们的心灵,引领了我们的人生。徜徉在书海中,感悟着大千世界无穷的美。“书香”啊,这世界怎么能没有你? 书香,

5、我们留存在这世界上最美丽的痕迹。这世界需要你书香。,层进式结构(纵向展开议论),高考写作要求 写作,能力要求E(表达应用),具体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中的第五点要求是“结构完整”,即“结构完整要求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得当” 。 发展等级中的第一点要求即“深刻”,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要求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或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击中要害等。总之,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看下面例文,思考层进式的论证思路。,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

6、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提出问题】 【是什么】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分析问题】 【为什么】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7、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 【怎么样】,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摆现象】 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

8、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析危害】 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 【挖根源】,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

9、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10、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 【提办法】,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

11、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中心论点)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正面论

12、点及论证)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反面论点及论证),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

13、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联系现实 思考怎样做)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形象的语言回扣中心论点),200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

14、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是什么】 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

15、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为什么】(反面事例),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怎么样】(事例做法)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最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