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病的诊断1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4238253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病的诊断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遗传病的诊断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遗传病的诊断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遗传病的诊断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遗传病的诊断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病的诊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病的诊断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病的诊断,第一节、遗传病的常规诊断和临症诊断: 常规诊断: 指除分子诊断之外的一切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方法,包括实验室方法,临床方法和遗传学方 法。 临症诊断:根据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分 析确诊并判断遗传方式,是遗传病诊断的主要内 容。,遗传病诊断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指临症诊断) 一、病史采集: 原因:主要考虑到家族聚集性和传递规律 目的: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要求:真实性和完整性: 发病的原因、过程、时间、地点、诊断情况 二、症状与体征: 症状与体征是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上 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的渠道。,三、家系分析: 从先证者入手,对其直系、旁系进行尽可能 多的全面谱查,依据AD、AR、

2、XD、XR、多基因遗 传和Chr病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单基 因遗传影响因素等,综合分析、确定遗传病的类 型、传递方式、提出再发风险。 四、Chr检查(细胞遗传学): Chr病是遗传病中的一大类,Chr检查就是确 诊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是确诊Chr病的主要依 据。,1、Chr检查的指征: 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多发畸形,智力低下 多发性流产和不育夫妇 性腺以及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者 原发性闭经 35以上高龄孕妇 已生有Chr异常患儿的夫妇 身材高大,性情粗暴的男性 恶性血液病患者 长期接受X线、紫外线、电离辐射人员,2、Chr检查技术: 方法: 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处在G1期或G0期) 骨

3、髓、胸腹水、活检组织(如绒毛膜)、 手术取材的肿瘤、羊水等 技术: 人类Chr常规核型分析 人类Chr显带核型分析,五、生化检查: 1、检查内容:遗传病诊断中的重要辅助 手段,包括临床生化检查和遗传病的特异 检查。 2、检查的目的:检测蛋白质和酶结构和 功能活性,适应于分子病、先天性代谢缺 陷、免疫缺陷以及反应底物、中间产物、 终产物和受体与配体的检查。,3、检查的材料:血液、活检组织、尿、粪便、脱 落细胞、阴道分泌物。 4、方法: 电泳速率、酶动力学、指纹分析、免疫反 应,以上主要检测酶变型。 检测Pr变型:电泳技术,肽链和氨基酸顺序。 检测代谢中间产物:如测定尿中苯丙酮酸或 苯乙酸可诊断苯

4、丙酮尿症;中间代谢产物的 检测是目前临床采用的生物化学检测方法, 主要是检测酶缺陷和代谢中间产物。,由于血和尿液易于采集,加上方法学的 不断改进,目前已制成滤纸片和显色反应 进行检测。 六、基因水平诊断: 直接检测等位基因类型,或检测与致 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具有多态性的遗传标志, 从而能准确判断携带者(第三节讲解)。,第二节、产前诊断(出生前诊断),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 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做出准确 诊断。 一、产前诊断的对象: 1、夫妇之一有Chr畸变,特别是平衡易位携带 者,或夫妇核型正常,但生育过Chr病患儿的 夫妇。 2、35岁以上高龄孕妇 3、夫妇之一

5、有开放性N管畸形,或生育过这种畸 形的孕妇。 4、夫妇之一有先代病或生育过此类病患儿的孕妇。,5、X连锁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孕妇 6、有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7、羊水过多的孕妇 8、夫妇之一有致畸因素接触史的孕妇 9、具有遗传病家族史,又系近亲婚配的孕妇,二、产前诊断的方法: 包括母体的血清与尿液分离、B超、X射线、 CT、磁共振、羊膜穿刺法、绒毛取样法、脐带穿 刺术、胎儿镜检查等,其中X与B超属影像学检查 最常用、最简便。 1、B超:能详细检查胎儿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 构,可通过某些细胞微改变提示Chr异常,使胎 儿遗传病得以早期诊断。如:,中枢N系统异常:N管缺陷(NTD),脑积水、 小

6、脑畸形。 面、颈部异常:如唇裂、腭裂、颈部囊状淋 巴管瘤、先心病、肺发育畸形等。 股骨短小和颈部皮褟增厚:提示21三体征, 此特性敏感性为82%,特异性98%。 脐动血流异常或单根脐动脉:提示Chr异常。 肢体缺陷:先天性肾缺如、肾囊肿、先天性巨 结肠等。 B超检查对胎儿、母体无害,直观、常见、首 选。,2、X线检查: 胎儿骨骼在20周后开始骨化,所以在24周后 对胎儿进行X光检查为适宜;X光检查:无脑儿、 脑积水、脊柱裂等骨骼畸形。 3、分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富集): 临床上获取胎儿细胞的方法会对母体和胎儿 有一定损伤,都有流产或感染的风险,而从母体 外周血中获取胎儿细胞的方法最安全。

7、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母体中含有胎 儿的细胞。 这一技术的关键是怎样从母体外周血中分离 (分选)胎儿细胞。,疑点:胎儿细胞是怎样到母体外周血中 的,这是对传统医学的挑战。 如何穿过羊膜、 不同(母胎)血型抗原不同、组织 相溶性的抗原问题。 4、羊膜穿刺术:在B超监下取胎儿羊水。 时间:16-20周。 目的:性别鉴定、染色质和核型分析、DNA分析。 特点:风险小,对胎儿刺激小,常用,流产率 2.5%。,5、绒毛取样法(CVS):在B超监视下进行。 时间:7-9周。 目的:性别鉴定、核型分析、生化检查、DNA分析。 方法:用特制塑料或金属管从阴道经宫颈进入子 宫,再沿子宫壁到达预定的取样位置即

8、胎盘 处,用内管吸取绒毛组织,因绒毛组织中含 大量处于分裂期的C。 特点:易感染,优点是时间早,便于选择,流产 率:7%。 另:经腹壁获取绒毛,感染风险降低。,羊膜穿刺,绒毛取样法,6、脐带穿刺术:在B超监视下进行, 时间:18周。 目的:同上。 方法:用细针经腹壁,子宫进入胎儿脐带, 抽取一定数量的胎儿血液,培养Chr分 析,流产率1%。 7、胎儿镜检查:又称羊膜腔镜检查,可以直接 观察胎儿的外形、性别和发育状况,又可以抽取 羊水或胎血,还可以进行宫内治疗。 时间:18-20周。 特点:操作困难,易引起并发症。,8、植入前诊断: 主要针对试管婴儿,在受精6天胚胎着床 前通过显微技术取一个细胞

9、,应用PCR、FISH 技术进行特定基因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将 遗传缺陷和遗传病掌控在最早阶段。,第三节、基因诊断(分子诊断),一、概念: 基因诊断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DNA水平或RNA 水平对某一基因进行分析,从而对特定的疾病进 行诊断。 从广义上说,凡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 体的DNA序列及其产物(RNA和Pr)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都称为分子诊断;通常又将针对DNA的分 子诊断称为DNA诊断或基因诊断。 目前的分子诊断方法主要是针对DNA分子,涉 及到功能分析时需定量检测RNA(主要是mRNA) 分子,由于分析技术相对复杂,目前很少将蛋白 质分子作为常规分析对象。,二、基因诊断的特点 以

10、特定基因为目标,检测基因的变化,特异 性;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和PCR技术具有信号放大 作用,用微量样品即可进行诊断,灵敏度高;常 用在疾病尚未出现临床表现前,胎儿出生前的产 前诊断。,三、基因诊断常用技术和方法: 1、核酸分子杂交 即具有互补碱基顺序的DNA或RNA单链在适合的条件下能够相互结合成双链,称核酸分子杂 交,是从核酸分子混合液中检测特定大小的核酸 分子的传统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核酸变性和复性 理论:即双链的核酸分子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 双链解开,在条件恢复后又可依碱基配对规律形 成双链结构,因杂交需在一支持膜上(NC)进行, 因此又称为核酸印迹杂交。,1、DNA印迹杂交(Southem

11、 blot) DNA印迹杂交步骤: 待测细胞DNA纯化(提取) 酶切:利用RFLP 电泳: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 转移:用吸印法将凝胶片段移到硝胺纤维膜上 变性:加热80度使DNA变成单链,并固定在膜上 杂交:用标记的探针杂交 冲洗:去掉膜上杂交的探针 放射自显影:冲洗观察结果(带有杂交分子的滤 膜与X片贴在一起),原理:一条已知的核酸探针分子在一定条件 下与结合在固有支持物上的具有一定同源性的 DNA分子可以完全或部分退火形成双链,通过检 测探针信号,就可以对检测DNA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核酸探针”:是指酸分子上带有可被检测的 信号分子,如荧光物质标记的核酸分子,常用的 核

12、酸探针主要包括:cDNA探针、基因组DNA探 针、寡核苷酸探针(ASO)和RNA探针。,2、RNA印迹杂交(northem blot) 即定性分析mRNA 的常用方法,其程序与 southem blot类似,所采用的探针一般也是DNA 探针,只是被检测物质是RNA分子。 3、原位杂交(也即荧光原位杂交FISH) 原位杂交的定义和步骤: 如果将已知碱基顺序的DNA片段用标记物质标 记成探针,那么被测DNA与探针之间的杂交结果 很快显示出来。,如果将核酸分子杂交过程在固定的染色体标 本上进行,称“原位杂交”;特点是杂交在显微镜 载玻片的中期Chr标本上进行,所谓“原位”是指 Chr DNA原位变性

13、,在整个杂交前后,Chr标本及 所有DNA不改变位置。 其步骤是:将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物 质(如生物素、地高辛)标记好的基因探针直接 滴加到经过变性处理的Chr上,探针会按碱基互 补原理结合到Chr上相应的基因位点上进行杂交。,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 计数,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颜色和数目的异常, 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如利用FISH技术检测乳腺 癌的诊断率达100%。又如白血病等许多恶性肿瘤 与Chr特定片段的缺失、易位和重排有关;利用 FISH能准确反映出Chr上片段的易位和重排。,2、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属常用技术) PCR技术是获取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P

14、CR技术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和 DNA聚合酶的特性建立起来的;PCR技术是在试管 中完成的DNA复制;所不同的是:PCR技术中模板 DNA是在940C高温下变性,且在耐高温的Taq DNA 聚合酶催化下完成新链DNA合成;由于反应中的 产物又在新一轮反应中作为模板,模板数目不断 增加,最后达到DNA扩增的目的。,PCR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的循环周期,使特 定的基因或DNA片段(目的基因)在短短2-3小时 内扩增数十万至百万倍,大大缩短了诊断是时间。 PCR技术通常结合其它技术进行诊断 1、PCR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是将聚合酶链反应与RFLP结合的一种检测技 术,是利用RF

15、LP与突变基因的连锁关系对基因进行 连锁分析。 1978年首先用此技术检测出胎儿镰状细胞贫 血(B5)基因,RFLP称为第一代遗传标志。 RFLP:即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定义: 指人群中不同个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 差异,称DNA多态性;DNA序列上发生变化或丢失 某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使酶切产生的片段长度 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不同的限制酶在人类DNA分子上都有其特异的 识别和切割点,由限制酶切割DNA分子所产生的片段 就称限制性片段。同是人的DNA,用同一种限制酶消 化,所产生的限制性片段应该相同,事实上用同一 种限制酶处理不同个体的DNA分子,往往产生不同长 度的

16、片段(DNA多态性),也称RFLP。 任何一个基因内切片段的缺失、插入以及基因 重排,即使不影响到限制内切酶位点的丢失或获 得,也可能引起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变化,使限制 性内切酶片段的大小和数量发生变化,因而这类基 因突变可以通过限制性内切酶DNA或结合基因探针的 杂交方法将突变找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就是指能识别DNA的特异序 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 酶。 例如:苯丙酮尿症连锁基因的诊断(PKU):该病源 于PAH酶缺乏,即PAH基因突变所致;PHA基因定位于 12q2212q24.1.全长90kb,现用Msp1限制性内切酶对 正常的PAH基因组DNA进行切割,产生了多态性片段,因 不同的个体切点不一样,一般2-3切点,这里主要产 生23kb或19kb片段,当利用这种多态性对PKU分析时, 发现PAH基因(突变)与19kb片段连锁。 RFLP连锁分析法就是利用有关基因的DNA探针间接 探测与RFLP紧密连锁的缺陷基因,当RFLP与待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