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4237293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怀古诗鉴赏(上课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史怀古诗鉴赏,点击概念,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结构,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

2、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表现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喻、对偶等 语言:含蓄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怀人 伤己 举例,(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遭遇,抒发

3、并强化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1、仰慕先贤之敬意 2、先贤失意之痛惜 3、壮志未酬之怅惘 4、怀才不遇之感伤 5、建功立业之渴望,第二种类型(景、事):,怀古伤今 特点归纳:,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 昔盛今衰型 繁华远去,只留荒芜,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2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朱

4、颜已改。 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怀古伤今寄寓作者情感,昔盛今衰之感慨 历史兴亡之思考 国运衰微之担忧 骄奢淫逸之抨击 人民疾苦之同情 物是人非之惆怅 沧海桑田之感慨 自然永恒之慨叹,理性反

5、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

6、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 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 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 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附)典故:,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 “新丰客”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冀能被明主所

7、用(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封侯”表示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 “楚狂”、“接舆”指代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王孙”指游子或高人隐士; “式微”表示国势或门庭衰落,或政治上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 “不系舟”比喻自由不羁的思想或生活,也可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微、山河变色的感伤,“天狼”表示敌人、战事; “烂柯”表示离家日久,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青冢”即昭君墓,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 “南冠”、“楚囚”指被羁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自己深陷囹圄,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

8、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

9、受屈。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直击高考,探寻方法,链接1:读诗歌和题目总结常见题型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直击高考,探

10、寻方法,链接2:分析答案,总结鉴赏方法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怀古伤今物是人非自然永恒) (2)比喻。(手法)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知人论世),咏史怀古诗常见考试题型,(1)写了什么: (2)为什么写: (3)怎样写:,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三部曲,(1)写了什么:弄清史实(怀什么“古”咏什么“史”:何地、何人、何事) 读好注释,注重积累 (2)为什么写: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史”?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情感?) 找连接点,知人论世,归类探究

11、 (3)怎样写:分析技巧(诗人的态度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高考真题演练,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人 。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探究: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

12、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 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13、(1)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正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皮诗:以议论为主。 “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一个“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对此进行了否定。欲夺故予,角度独特。,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

14、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霓裳羽衣为舞曲名。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4分),(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头盔,此处指军士。 (1)简析“不尽长江滚滚流”和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词人在下阙中主要写了谁?他是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1)“不尽”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兴亡更替、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李煜“恰似”句,表达了诗人无穷无尽的亡国之痛,侧重现实。 (2)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江南一方,奋斗自强,抵御北方强敌并能战而胜之。用典意在批评怯懦苟安、庸碌无能的南宋朝廷,表达有志之士抗击金兵、恢复河山的强烈愿望。,(09重

16、庆卷)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1) 借代,反问。 解析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 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