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237244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策略与心理调适(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 考试复习策略 与心理调适 2010年高考即将到来,每个同学都将面临一场紧张而激烈的竞争。经历了十几年的勤奋学习、刻苦攻读,特别是高三最后阶段的高效训练,同学们都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较强的思维能力,但高考毕竟是国家级的重大考试,严肃的考试场面、紧张的考试气氛、严格的考试要求都与平日的考试有很大的差异。,考前一个月往往被称为高考的冲刺阶段,很大程度是决定我们一生前程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模拟考试紧张而有效的不断进行,距离高考一天天临近,很多同学思想压力也日益加大,所以,要想临场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取得好成绩,还必须作好考前及考场上的准备,掌握考前的一些复习技巧并具备一定的

2、心理调节方法。,一、模拟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 临考前,大考小考不断进行,特别是临近高考的模拟考试,同学们往往比较重视,一旦成绩下来,心里应该是什么滋味都有,但是大家要知道:“学习就像做馒头,等到揭锅盖时才知道你的馒头做得是好是坏,当你看到别人蒸出来的馒头又大又白,你蒸的馒头干瘪瘪的,心里才不是滋味呢!”成绩公布,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如果你的一次模拟成绩不好,那么你忧可以,愁则不需要,因为你需要适当的忧患意识,适当的忧患意识可以产生学习动力,但是有些同学却可能因为某一次考不好而打不起精,神来,觉得自己在高考中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收获,担心高考的成绩,其实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这个阶段恰

3、恰是大家在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等方面提高的最关键时刻。最后一个月也是所有知识进行整合的阶段,同时应试技能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不少在模拟统考中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进行心态调整并加强技巧训练,而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进步,所以请大家不用愁,奇迹能在最后一个月中创造!在高考冲刺阶段应该注意以下的几点备考策略:,1.迅速将最短的木板补长(木桶原理),到最后的复习阶段,可能有的同学提不起精神来学习,上课也听不下去,自习课效率也不满意,但这些同学往往并不是每一科都学习不好,而是一科或者两科学不进去,自习课一做到比较薄弱的科目就是三分钟热度,刚刚还信誓旦旦,一会就烦躁加无力,分心加犯困。但是又知道每一科都很重要

4、,高考要考,不读不行,所以就出现了以上的状态。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必须明确自己该科目考试中哪一大块内容,做得差。大家知道“木桶原理”,也常称为是“木桶效应”,这里有一条木桶定律:决定木桶盛多少水的不是最长的那片,而是最短的那片,偏科同学的问题就在于此,建议偏科同学拿出十份最近做过的模拟卷来分析一下,自己做错的题目主要有哪些类型,抓紧时间去进行薄弱点的强化。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试卷寻找基础中的薄弱点是很重要的。,2.栽培考试内容的树(建立知识网络) 我们要学会科学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首先大家要学会研究考试大纲,按考试大纲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重在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对照考试大纲

5、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梳理一遍。例如理科的考试大纲中的数学这一科目,看考试内容记知识要点,记相应公式,思考相应的解题思路。复习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道题目,而是你掌握了多少种解题方法。要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特别要重视完卷之后的总结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对易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减少失误。,3.时间管理也是一种策略 有不少学生总抱怨时间不够用,作业总是比时间多,这就存在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时间管理不好就容易出现挫败感,看别人做得多,做得快,自己则像蜗牛爬,就觉得浑身无力,越发不想学习了,这样的同学往往打的是消耗战,只顾低头学习,不抬头看路,不能把握好自己学习的方向,学习处于盲目

6、状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1)活在当下。昨天是死神的,忘掉它,明天是上帝的,不想它,今天才是我自己的,把握它。,(2)学会分析作业。许多同学的备考处于一种无序的被动的状态,终日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疲于奔命,于是哪科作业留得多,那科投入的学习时间就多,而书面作业少的学科则无暇顾及,这是一种失控状态。久而久之,同学们就在题海中迷失了自己。所以作业分轻重缓急也是重要的。(3)学习效果最大化。放弃3月份以前的练习卷,因为离现在越近,各方得到的高考的信息越多,对高考方向的把握越准,所以将3月份以后的试卷认真地分析与重温,能更好地发现知识的漏洞。,二、学习压力在身边 压力是人人都有

7、的,主要是如何解除。压力其实是一种感觉,不是天生的。并不是真实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我们沿着特定的视角看问题时产生的。外界的事物不必引起压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可以把压力消除的,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就知道压力并不可怕。所以为什么会有压力?这是人的注意力游走在失败与成功之间产生的,一件事有两种可能性,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一边看到成功,一 边又想到了失败。我们担心失败产生,所以压力也 产生了。控制注意力的焦点,我们就可以消除压力。,压力有两种,一种是正面的,一种是负面的。适当忧患意识可以说是正面的压力。负面的压力有很多,例如你要完成的事需要的能力与你的现实能力之间有差距;一件事不是你真

8、心想要的,是别人让你做的,或是你的虚荣心让你做的;你的信念是负面的,也就是说你在心里坚信你是无法做到的,我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等,都是负面的压力。负面压力可以使你本来的能力都无法正常的发挥出来。大脑受到抑制,身体感到疲惫不堪。 要消除负面压力首先要寻找压差。要分析你想要的目标是否是你真实想要的,理清思路,找到你真心想要的目标。如果信念是负面的,那么这个目标你是无法实现的通过我的努力实现目标的改换,换掉信念。,三、学会积极对话 主动地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挤掉消极的自我对话,这样给我们身心带来的结果会完全相反。就像在一辆载着货物的车上,你们愿意往里加油呢还是加货? 自我激励:我一定做最棒的!自我

9、期望:我准能成为一个名校大学生!自我要求: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自我表扬:我真是好样的!自我欣赏:我真行!自我关心:我要注意身体!自我提醒:我不会轻易放弃!自我慰藉: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而已!自我总结:做的对,继续干!自我命令:立即行动!,坚持清晨六问:第一问,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第二问,我的核心大目标是什么?第三问,我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第四问,我今天准备学习哪些新东西?第五问,我今天准备在哪些方面进步一点点?第六问,我今天如何更快乐? 坚持静夜六思:第一思,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标?第二思,今天是否更接近大目标?第三思,我今天又学到了什么?第四思,我今天在哪些方面进步一点点?第五

10、思,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第六思,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四、如何预防和应对考前失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失眠主要是指夜间睡不着或醒后不能入睡。而在抱怨自己常常失眠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并不与上述情况相符,如:“我今天没睡好觉,整夜都在做梦。我昨晚失眠,上床很长时间才睡着,早晨起来感觉很不好。”这样的同学到底上床后多长时间睡着的,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类似这样情况其实并非“失眠症”,而是“失眠恐惧症”,心理学上称“假性失眠”或“良性失眠”。其表现是:当事人虽抱怨自己深受失眠之苦,而事实上他并没有缺乏睡眠,换言之,此种失眠不是真实的,只是在心理上有失眠感而已。是对夜间的时间估计失实,实际上并不存在生理上的

11、失眠障碍。,“没有睡好是因为整夜都在做梦”的观点,更不符合生理学的规律。从生理学上看,人的睡眠分为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一夜的睡眠中,两种形式的睡眠交替出现。快波睡眠大约每隔90分钟出现一次,每次约20分钟,如果人在快波睡眠时被唤醒,绝大部分都诉说自己正在做梦,而有梦的快波睡眠对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据美国睡眠精神生理学研究会研究发现,有梦睡眠要比无梦睡眠更能改善人的记忆力。他们还发现,如果一个人多次在快波睡眠时被唤醒,第二天,他会尽力去补足失去的快波睡眠时间。如果几天来反复干扰一个人的快波睡眠,他就会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甚至濒于精神病的边缘。,所以,所谓的“整夜做梦”,其实在生理

12、上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误估计。人在出现快波睡眠之前,已经经过了慢波睡眠阶段,所以,当有“整夜做梦”感想时,已经睡了不少时间了。 真正的失眠症状主要表现在:入睡困难。平时躺在床上很快入睡,可考试期间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眼看时钟从9点走到10点、11点、12点 早醒。入睡虽然很快,但睡上三四个小时后,会忽然惊醒,一看钟才午夜两点,可却再也睡不着了,瞪眼到天明。,整夜失眠。躺在床上,努力想要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直到天明。 时睡时醒,不能进入沉睡状态。 出现上述症状后考生往往焦虑万分,担心会影响白天的复习、考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信念,如果是一次两次失眠,连续几天不睡觉,它的

13、害处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大,我们的身体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脆弱。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著名的睡眠剥夺(到了睡眠时间不准睡或自愿不睡)实验。在实验中,睡眠剥夺最长的时间可达200个小时(8天多),结果发现,受试者除了感到极度疲劳、昏昏欲睡之外,其身心功能,并无显著异常现象发生。甚至曾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连续维持11天不怎么睡眠的受试者,在智力测验的表现上居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只要我们放松休息2个小时,身体的80%体力就能恢复。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感觉整夜失眠的人,通过观测其脑电波,发现他在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只不过由于焦虑、恐惧让他们觉得整夜失眠。所以,我们只要放下“恐惧”这个包袱,轻

14、装上阵,就会发现,“失眠”之后,我们照样可以把白天的事情做得很好,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五、满怀信心进考场 高考应试既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在知识功底确定的情况下,考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临场发挥,而临场发挥主要取决于考试的心态与考试的策略。进入考场,必须掌握以下策略:,1.心理技巧策略 (1)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水平的发挥。所以,学生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好考生信息(如考生考号、座位号等),然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的难易不必在意。从整体来看: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纵

15、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并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建议:先做选择题,再做容易的题。,(2)摒弃“杂”念,缓解情绪 同学们在考试之前应该摒弃“杂”念,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那么你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最好是一些既幽默又含蓄的笑话,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3)集中注意,迅入状态 注意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定的神经亢奋或紧张有利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活跃思维,所以为了能在考试中得到最佳效果,应使

16、注意力高度集中,确保思维的灵活和敏捷。,2.答题技巧 (1)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理解清楚,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 (2)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再三地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3)先易后难,敢于放弃 答题的次序应尽量做到先易后难,这是因为一方面做容易题准确率高,用时短,能够增强信心,使思维趋向高潮,对发挥水平极为有利;另一方面如果先做难题,可能会浪费好多时间,即使难关被攻克,却已没有时间去得那些易得的分数,所以关键时刻,敢于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有些解答题第一问就很难,这时可以先放弃第一问,而直接使用第一问的结论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