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230273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概述(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3章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3.1社会保险与广义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国家迄今形成的社会保障科学体系是三层次科学体系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3.1社会保险与广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与其他经济保障范畴的关系,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窄,保障对象仅仅是工资收入的劳动者,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保险有严格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 资金来源 保障水平 实施方式与管理形式,6,7,(2)社会保险的对象享受保障权利之前,要先尽缴费的义务,社会保障制度的其他项目则没有严格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 (3)社会保险资金来源于雇主、雇员和国家或其中的两方,保障制度的其他项目的资金

2、基本来源于国家各级财政。 (4)从保障水平看,社会保险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水平高于各类社会救助项目。 (5)从实施方式与管理形式看,社会保险一般由国家或政府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而社会救助及社会福利的提供者除了国家政府之外,还包括其他民间慈善团体及宗教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1社会救助同社会保险一样,具有较强的法制性和政策性,社会救助从救助的范围、对象、内容,到救助的形式和标准,均受各国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调控。 2社会救助因社会制度不同而赋有不同的意义。,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确定社会救助对象通行的不是普遍性原则,而是有选择的个别性和部分性原则 由社会救

3、助特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所决定,社会救助的资金与实物来源,主要由政府提供 社会救助的形式与种类,通常依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贫困原因、贫困性质及贫困持续的时间来划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们遭遇事故、收入中断时的基本生活条件 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都具有较强的法制性和政策性 社会保险部分地贯彻了社会救济的原则,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产生的历史不同 保障所体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保障对象不同 保障资金来源不同 保障水平确定的依据和标准不同 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完全相同 保障行为方式不尽相同,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具有普遍意义 机会均等,待遇平均 权利和义务脱节,保障侧重服务性,

4、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共性(1),社会福利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共同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丰富人们的消费内容和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共性(2),社会福利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都是国家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水平同社会保险保障水平一样,对经济水平缺乏弹性,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差异性(1),保障的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以特定范围内的人们为保障对社会保险象,而社会福利则以全社会的公民为保障对象。,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差异性(2),经费来源不完全相同。社会福利同社会救济一样,不要求受益人尽缴纳税(费)义务,它

5、所需要的经费主要依靠社会筹集和企事业单位自筹,部分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差异性(3),分配原则不同。社会保险基金分配通行的是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等原则,被保险人领取的保险待遇与其为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贡献直接相关。社会福利待遇的分配则不考虑享受者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多以人人有份的平均分配为原则。,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差异性(4),满足需要的层次不同。社会保险是为被保险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主要满足人们的生存与安全需要。而举办社会福利事业是为了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主要满足人们的发展和享受需要。,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差异性(5),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完全相同。社会福利提供的

6、物质内容不像社会保险那样以货币形式为主,而是以各种服务及服务设施为主。,3.2中国广义社会保障体系,安置伤残军人,设置伤残军人安置机构,便是优抚事业的一种 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也构成中国社会优抚制度的组成部分 对伤残军人的抚恤优待,构成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涵 社会优抚还包括对军人家属的优待 对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实行抚恤,也构成社会优抚的内涵,3.3日本广义社会保障体系,日本著名社会保障专家山崎泰彦提出的框架 厚生省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提供的日本广义社会保障体系,3.3日本广义社会保障体系,山崎泰彦,厚生省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3.4狭义社会保障体系,法国 德国 丹麦 日本

7、 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香港社会保险及相关保障,概况 体系 特点 改革,26,一概况,香港大约七百多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平均为2.1万人每平方千米。香港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华人。,27,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十多年。香港依然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之珠。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市民一起,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难。,28,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回归十年的时刻,香港经济强劲增长,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资额更超过纽约,仅次于伦敦。,29,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比较特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8、,在香港发展非常有限,而社会救助制度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香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变,使得原有的家庭保障濒于崩溃,传统的由家庭照顾老人,儿童残弱,失业者的功能开始削弱的趋势的出现,为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30,展,同时也是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在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下,从70年代初开始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公共援助制度。1971年公布了两种救助标准,1973年政府公布了香港福利未来发展计划,以后又发布了多次社会福利,标志着香港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1,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解是:由政府对有必要的人士提供的现金援助或津贴,它是与社会服务并列为社会福利的概念的。

9、其基本原则是香港地区政府为社会上遭受不幸的成员提供适当的经济和物质援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后,其社会政策的主导思想仍是力求减少政府责任,加大个人的自我保障,32,从总体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社会福利,工伤保险,特别津贴,高龄津贴等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出色的,而退休金也开始在局部尝试进行,但远未真正建立起来,33,香港虽然不是一个福利社会,但从其社会保障制度之建立和推行,以及各种社会福利机构和志愿团体的建立发展来看,香港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34,香港红十字会 香港救世军 香港世界宣明会 香港乐施会,35,香港的慈善团体多不胜数。其中以由香港名人组成的香港慈善基金和香港赛

10、马会慈善基金“实力”最为雄厚,其次是著名的历史悠久的东华三院。此外,宗教、妇女、民间团体、个人等组成的慈善团体达上千个之多。最著名的个人慈善基金有霍英东慈善基金、李嘉诚慈善基金、邵逸夫基金、邓肇坚基金、何东基金等。,36,而香港的各类慈善团体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各项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儿童、妇女、环保、解困、戒毒、释囚甚至包括妓女等等。其中最特别是防止动物虐待协会,它已有近百年历史,是由当年的英国人所创办,专门为流浪猫、狗和被虐待宠物面设。,37,这些慈善团体或基金的关注是全方位的,于是形成香港有了一个庞大的和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系统,任何符合资格的家庭、人士,均可向这些组织提出援助要求。虽然这些

11、慈善团体未必可以为这些家庭、人士完全解决问题,特别经济问题,但是,他们所给予的关爱,体现“人间有爱”,才是最重要的。,38,任何捐款都可获得免税这是香港人所以乐于踊跃捐款的原因之一。每个纳税人,当每年填写报税表时,其中一栏就有你于该年度曾经捐过的款项。当然,你必须要出具你确曾捐款的证明。于是,香港税局就会从你的个人入息税或盈利税项中扣除你捐款数量原应缴纳的税款。,二、保障体系和形式 (一)体系 社会救助 构成 社会福利 雇主责任保险 社会保险 强积金,香港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形式: 1.公共援助由政府拨款:对于生活水平低于某一程度家庭收入的居民,给予适当援助,使之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当这些居民

12、的家庭收入达到某一程度或者有其他资源能维持基本生活时,即终止有关援助。,2.特别津贴:由政府拨款给予符合特定条件的社会人士,目的是使那些无自主能力及因失去工作能力而减少收入的人士,包括老弱病残,幼童孤寡等,获得有限度的津贴,解决生活需要。 这类特别津贴的内容有:高龄津贴;伤残津贴;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3.雇主责任:由政府立例负起赔偿责任,以保障雇员在受聘期间遇到某些事故时可获得经济赔偿。 4.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供款的社会保障形式。公积金交由有关机构统筹处理,雇员退休或符合提取条件时取回存款的本息,以保障老年生活。,公积金的性质: 它不是中央公积金,也不是全民性

13、的社会保险而是仿效智利政府采用的私人公积金。 从性质而言,它是由私营机构管理的强制性公积供款计划,由政府立法、强制全港雇员参于,成立了“强制性公积金管理局”。 公积金的使命:建立效率兼备的制度,对由私营机构管理的公积金计划实行严谨的规管及监督,确保就业人士得到退休保障。,运行过程 机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当时拨款50亿元成立) 自雇人士(5%的供款)(18岁64岁)参保者:雇员(5%的供款)(为雇主工作) 雇主(5%) 受托人:管理强积金计划 投资经理:(长线投资),保管人(资产) 退休时所得权益(累积供款+投资回报) 成效评价 1.供款率低5%(月薪),一般雇员要供20年才够养老。 2

14、.强积金的投资回报,在经济低速下更差强人意 2001年6月底,投资平均下降9.6%。 2002年7月-9月,投资亏损平均7.4%,3.对低收入人士,其供款的退休金,有时会更差于香港综援所得到的援助金额 4.对没有工作的人群不包括在强积金的照顾之下家庭主妇、残疾人士、失业、长期患病、65岁以上的长者 5.市民普遍对强积金缺乏信心( 据调访,有71.6%的被行者认为这些钱不够化),结论: 是一项“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养老保险产品;远水不能救近水,失业的供款雇员要等到65岁可拿回他们的强积金。,三、特点 (一)政府比较重视社会保障工作 1.增加资金投入,促使社会保障内容多样化; 2.建立健全职责分

15、明而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监督机制,以利于各项社会保障计划和法规的贯彻实施。 3.不同时期对拓展社会保障工作都有一个长远规划及与此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对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工作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每年一度的财政报告中也要把社会保障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检讨。,(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立法 为使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能得以推广和实施,港英当局制订并逐步完善各项有关法律规例。从1979年迄今,共制订有关改善服务条件和工业安全的法例达150多项,仅1986年就制定了有关劳工例律82项,对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赔偿的要求、享受资格等皆作了比较科学和明确详细的规定,从而使各项社会保障逐步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达

16、到利用法律手段强化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目的。,(三)社会保障工作日趋多元化和社会化 香港目前的社会保障工作不仅是政府管理的一个职能工作部门,而且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参与。各种不同政治派别和社会团体,各个社区发展机构、各种宗教教会组织,都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形成了既有官办又有民办,既有商业性又有非牟利性,既有私人机构又有志愿组织介入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服务网络。,在服务对象上,也从幼婴儿童扩展到青少年、老人、妇女。服务项目和内容也从救济、津贴到青少年康乐、老人服务、法律指导以及教育、娱乐等等,香港社会福利署辖下的办事处达50个左右,各种社会服务中心逾200个,充分发挥了社会服务的功能。,(四)尊重受援助者的人权,尊严与隐私 将受援助人称为“顾客”,社会保障办事处工作人员则为服务员,需要达到“顾客”满意才算做好工作.另外,把救助金直接汇到被救助人的银行帐户上,也是尊重被援助人的隐私权。,(五)社会保障工作的高质量和快捷性 社会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