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4229976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视光基础检查规范(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检查操作规范,圣爱眼视光赵进华,远视力,一、目的:衡量当前屈光状态下视觉系统辨别微小物体的能力 二、仪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遮眼板;指杆(有大头和小头) 三、操作步骤 (1)距离:5m (2)环境,即光线:照明良好 (3) 高度:视力表1.0行和眼睛平齐 (4)对孩子的要求:不眯眼、歪头,勿用力压迫未遮盖眼 (5)先右后左 (6)从上往下 (7)时间:3秒,远视力,(8)黑色指挥棒视表下1cm (9)近视先查裸眼后查戴镜,远视先查戴镜后查裸眼 (10)记录方式,加减的数字不超过4 (11)5m处看不到0.1,以1m为单位前移,记录为:0.02*剩余距离,若看到0.12了就半米前移 (12

2、)1m处看不到0.1,那么1m处背光而立测指数,最近5cm,记录Fc/距离 (13)若5cm处看不到指数,测指动,指动同(12) (14)若5cm处看不到指动,该为暗室1m测光感,远视力,若无光感,检查到此结束,若有光感,从1m处开始测最远至6m,然后1m处测光定位,9个方向,记录:+、-、士,近视力,一、目的:衡量当前屈光状态下视觉系统在阅读距离辨 别最小视标的能力 二、仪器:近视力表;细指示棒或笔 三、步骤 (1)距离:33cm (2)环境:照明良好 (3)高度:眼睛和视力表对齐 (4)对孩子的要求:不眯眼,勿用力压迫未检查眼,近视力,(5)先右后左 (6)时间:3秒 (7)初诊者查裸眼

3、(8)从1.0开始查,记录方法:视力/距离 (9)若30cm处看不到1.0,以5cm为单位向前移动,直至看清1.0为止(最近10cm),记录1.0/距离;若10cm仍看不清1.0,退回33cm,看0.9,若看不清0.9,同前法前移,记录为实际视力/距离。 (10)在一行中有半数的字读错,该行的上一行即时被测者的视力。 (11)对操作者的要求:鼓励被检查者尽量读出尽可能小的字,电脑验光,一、目的:初步确定被检者的屈光性质和屈光度数 二、设备:电脑验光仪 三、步骤 (1)调整验光仪高度,使之与被检查高度匹配 (2)调整下颌托高度,使额托刻度线与眼角平齐 (3)额头贴紧额托 (4)左手扶住操作台,右

4、手握住操作杆,并将食指放于按钮之上,前后拉动操作台,光圈最小最亮时按下按钮 (5)叮嘱被测者看最远处的目标,拍3次,每测一次需重新对焦 (6)先右后左 (7)打印,关电源,验光仪归位,插片验光,一、目的:根据电脑验光仪结果再次测量被测者屈光度数 二、设备:试镜架;镜片箱;视力表 三、步骤: (1)根据电脑验光结果选择合适的试镜架 (2)检查一眼,另一眼用黑片遮挡 (3)近视眼按照电脑验光结果减100-150度开始插片,逐渐增加负镜片,直至视力达到最佳,并对比红绿视标,要保证红绿一样清晰,如不能保证红绿等清,要红清。 (4)远视眼按照电脑验光结果插片,并逐渐增加正镜片直至视力不再提高为止。 (5

5、)散光按照电脑验光结果足度放片,确保轴位准确。,插片验光,(6)镜片的最小有效光度要放于离眼睛最近的位置 (7)镜片联合光度大于400时,需要用到试镜架的A槽 (8)检查结束,记录,镜片归位,备注: 球镜的有效光度为实际度数,散光的有效光度为一半。,四孔灯,一、目的:融合功能的定性检查 二、仪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红绿镜片 三、操作步骤 (1)距离:40cm、2m (2)环境:照明昏暗 (3)高度:右手持灯,与被检眼平齐,四孔灯,(4)右红左绿 (5)被检者屈光矫正 (6)红灯在上,白灯在下 (7)双眼同时看 (8)伪盲测试,四孔灯,四、结论分析: (1)两个灯或三个灯,为单眼抑制。两

6、个红灯,为左眼抑制,三个绿灯为右眼抑制。 (2)四个灯为正常。(如果患者为单眼斜视,能看到四个灯,则为异常视网膜对应) (3)五个灯为复视,无融合功能。 (4)2m或以外为中心融合,2m以内为周边融合,立体视(近),一、目的:检测被检者的高级视功能 二、仪器:双眼立体视觉本;颜氏立体视觉图 三、操作步骤 (1)距离:40cm (2)环境:照明良好 (3)高度:读书姿势,倾斜45度 (4)被检者屈光矫正 (5)右红左蓝 (6)双眼同时看,立体视(近),(7)从易到难 (8)提示的度:可提示是凸起的或凹陷的,是图形或数字 (9)记录方法:秒角 (10)每个图形代表的数值必须清晰,调节灵活度,一、目

7、的:集合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测量睫状肌和晶状体收缩和放松的反应速度 二、仪器:2.00D双面镜 三、操作步骤 (1)距离:40cm (2)环境:照明良好 (3)高度:读书姿势,倾斜45度 (4)被检者屈光矫正 (5)先右后左再双眼 (6)先用+2.00DS置于眼前,能看清时,翻用-2.00DS,此时计时开始 (7)嘱被检者尽可能快的翻转双面镜,调节灵活度,(8)时间:1分钟 (9)一正一负为一周期 (10)记录:cpm (11)正常值:单眼12cpm,双眼8cpm,调节幅度,一、目的:检查被检者对近刺激的最大反应能力 二、设备:近视力卡;遮眼板;测量尺 三、步骤: (1)屈光矫正 (2)照面良好

8、 (3)选择近视力表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力 (4)先右眼,再左眼,最后双眼 (5)检查者慢慢向患者眼睛移动小视力表,嘱患者出现模糊马上报告 (6)用直尺量出视力表到眼镜平面的距离(米为单位),距离的倒数即为调节幅度。 (7)同法测量左眼和双眼,眼肌,一、目的:评价被检者双眼球协同运动能力 二、设备:笔式手电筒 三、步骤: (1)被检者摘下眼镜 (2)被检者保持头位不变,两眼跟随灯光,向不同注视眼位转动 (3)灯光从距被检者40cm的眼前正中开始,再移动到另外8个位置 (5)辐辏近点和辐辏距离(清晰模糊偏移模糊清晰) (6)检查时要询问患者是否疼痛,是否有重影,并观察眼睛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流畅度,跟

9、随灯光的准确性,是否到位。 (7)若一切正常记录为:SAFE;若有异常,应文字记录。,眼肌,1,2,3,6,5,7,8,4,9,眼位检查,一、目的:衡量被检者有无斜视,以及斜视的性质 二、设备:手电筒;遮眼板 三、方法: 1.角膜映光法,25-30度,10-15度,45度,(1)检查距离50cm (2)笔灯灯光照射在患者两眼之间,观察灯光在双眼角膜上的反光点。 (3)若反光点落在双眼的相对应的位置,则无斜视 (4)若任何一眼的反光点不在相应位置,则被检查存在斜视 (5)反光点落在鼻侧为外斜,落在颞侧为内斜 (6)偏离1mm,相当于22棱镜度,2.交替遮盖试验 (1)右手拿灯,贴在脸部或下巴部位

10、,防止移动 (2)距离33cm。 (3)灯光投射在两眼之间,左手五指并拢,叮嘱患者看灯 (4)左手交替遮盖眼睛数次,(遮盖时间要2-3秒钟,充分打破融合),观察眼睛的运动情况。 外斜: 内斜:,3.单眼遮盖与不遮盖试验 (1)区分隐斜与显斜视,同时可区分斜视是交替还是恒定 (2)遮的瞬间另一眼不动,打开遮盖的瞬间,被遮盖眼归位,为隐斜视。 (3)遮的瞬间另一眼移动,则该眼为斜视眼。 (4)去除遮盖,该眼回到原位,为单眼恒定性斜视; (5)去除遮盖,该眼不动,再遮盖该眼,另一眼发生移动,为交替性斜视。,斜视定量检查,Maddox杆+三棱镜 一、目的:近距自觉斜视度的定量检查,具备双眼单视功能 二

11、、设备:柳条片;棱镜;笔式手电筒 三、步骤: (1)距离:40cm (2)水平放置马氏杆出现竖向光线,可判断水平斜度; 垂直放置出现横向光线,可判断垂直斜度 (3)右眼放置柳条片,左眼放棱镜 (4)外斜底向内放置,内斜底向外放置 (5)嘱被检者用伸开的手掌表示线,攥紧的拳头表示灯 (6)内同外交(点线同侧为内斜,点线交叉为外斜),(7)逐渐增加棱镜片,直到点线重合在一起 (8)棱镜片不可叠加 (9)分放在两眼上的棱镜的效果大于两眼棱镜之和 (10)检查结束,记录,镜片归位。,眼底检查,一、目的:判断有无眼底病变和判断注视性质 二、设备:直接检眼镜 三、环境:暗室 四、步骤: (1)被检者取坐位

12、,检查者坐位或站位 (2)检查者手持检眼镜,食指置转盘处以便拨动转盘。 (3)三左三右原则;检查右眼时,站在患者右侧,用右手持检眼镜,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站在患者左侧,用左手持检眼镜,左眼观察。 。,(4)嘱被检者正视前方,将转盘拨置+8-+10处,先用彻照法观察屈光间质是否有浑浊 (5)迅速靠近,距受检眼2cm处,同时拨动转盘至0处,(因检查者和受检眼屈光状态不同,有时需拨动转盘直到看清眼底为止),观察眼底情况。 (6)先检查视神经乳头,在沿着视网膜动静脉依次检查各象限,最后检查黄斑。 (7)小瞳下用小光斑,暗光;大瞳下用大光斑,亮光。 (7)检查注视性质时,改为靶形投射标,嘱被检者注视中心黑点,观察黄斑中心凹与黑点的位置关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