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942234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 江 大 学毕业设计( 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 萨北二西区东部 P1 油组沉积相研究 院 (系): 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 专业班级: 资工(基)1090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 2012 年 4 月 萨北二西区东部 P1 油组沉积相研究学生: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一、题目来源科研课题名称:萨北二西区东部 P1 油组沉积相研究来源:科研真题论文课题类型:毕业设计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进行这次毕业设计,使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并了解论文的写作过程等。具体目的如下:沉积相研究是近

2、十几年来十分活跃的领域, 其理论和方法对地球科学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一般地, 沉积相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能够反映特定的环境或过程的沉积产物. 实际上, 对沉积相的含义有各种理解, 由此造成有关术语的不尽相同的用法. 或指沉积产物的外观 , 或指其成因, 或指其沉积环境, 或表示具有成因意义的沉积产物的综合特征等等. 所有基于这些理解而从不同角度( 如沉积构造、成分、化石、介质乃至颜色等等) 定义的各种术语, 都被普遍地使用。沉积相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沃尔索(Walther)相律阐明了相在横向和纵向序列上的联系; 旋回沉积作用的概念肯定了沉积层序的一般规律性; 相的接触型式及其组

3、合关系,则指示了环境的空间分布及其在时间上的变迁。沉积相研究的最主要任务, 就是对观察现象作出解释. 对于像沉积过程这样复杂的自然现象, 建立一些经过简化的理想模式是必需的. 迄今为止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相模式(例如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相模式), 每个模式都代表形成一种特定产物的特定环境. 大部分模式是根据现代过程归纳出来的“实际模式” 。模式不仅有助于对观察对象的认识, 并且最后也用于对它的描述。而在本课题中,对于沉积相的研究直接目的则是为了恢复古地理。具体就是通过油田提供的邻区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资料、单井剖面等资料恢复该区地下相关层位的沉积模式和沉积的岩层类别,以找出对应的生油层、储层

4、、盖层等,以及该层位的平面展布图和含油区域等。意义:培养了学生对相关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分析能力及对软件的操作能力,使得初步具备独立从事油藏沉积相研究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要求通过对实际地质资料的分析,得到研究区的沉积相特征,搞清楚研究沉积相的步骤、方法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陈友飞,沉积相研究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自然科学,19982 冯增昭.沉积岩石学(下册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7475.3 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4孙枢,王清晨.80 年代我国沉积学研究之回顾.科学通报,1991,36(3):161164

5、.5 赵澄林,季汉成 .现代沉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5 一.6 .6 陈恭洋,王允诚等 .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5.7 庞雄奇,张一伟等 . 油气田勘探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8.8 柳广弟,张厚福等 . 石油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0.9 朱筱敏,康安,王贵文等.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8.10 冯志强,冯子辉,黄薇,等.大庆油田勘探 50 年: 陆相生油理论的伟大实践.地质科学,2009 .11 李华启.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国科

6、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3.12 刘会纺 . 辽河坳陷西斜坡中南部大凌河油层沉积相研究,自然科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13 黄薇,张顺,梁江平,等.松辽盆地沉积地层与成藏响应.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14 冯磊. 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研究. 200915 穆龙新, 贾爱林, 黄石岩, 等. 河流- 三角洲储层露头和现代河流沉积综合研究 R . 北京: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1998. 16 杨玉芳, 钟建华, 司维柳, 等. 松辽盆地北部他拉哈) 齐家地区姚一段沉积与成藏特征再认识 J . 现代地质, 2010,24( 2 ) .17 大庆油田石

7、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一)大庆油田C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8 杨继良,大庆油田中国陆相大油田C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383418.19 裘亦楠,大庆油田细分沉积相研究,油田开发理论讨论会研究 C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1980326. 20 吴元燕、陈碧珏主编,油矿地质学(第二版)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11118,144165.21 于兴河编著,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08125.22 高瑞祺,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23 赵翰卿,大庆油田河流-三角洲沉积的油层对比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

8、998,7(4):252311.24 董焕忠,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的模糊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6):222241.25 胡学智,鲍志东,那未红,张庆国,周新茂;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6.28.26 刘吉余. 油气田幵发地质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365-365.27 薛培华 河流点坝相模式概论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7779.28 赵翰卿 松辽盆地大型叶状三角洲沉积模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7; 6( 4) : 191.29 李思田,程守田,杨世恭,等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

9、系分析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2: 113211.30 王建功,王天琦,卫平生,等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为例,岩性油气藏,2007; 19( 2) : 2834.31 里丁 H G沉积环境和相.周明鉴,陈昌明,张疆,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32 王俊玲,叶连俊,李伯虎,等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沉积学报,1997; 15( 1) : 3741.33 Owen, M. R., Garson, Y. N. Diversity in Cathodoluminescence of quartz from igneous roc

10、ks C. Geological Society of Canada /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Canda Annual Meeting, Vancouver, B. C. : program with Abstracts,1990(22)34 Roser, B.P., Korsch R. J. . Provenance signatures of sandstone-mudstonesuites determined using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of major-elementdataM. Chemical Geolo

11、gy. 1988,67 (2):119-13935Dickinson, W. R. Subduction zone metamorphism. Earth-Science Reviews J.1977,13(1) :70-7136 Zinkernagel, U. Cathodolumine scence of quartz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andstone petrologyM. Contributions to Sedimentology, 1978(8)37RamseyerK., BaumanJ. Matter, A. and Mull is, J. Cat

12、hodolu mine scence colours of alpha quartzJ. Mineralogical Magazine, 1988(52): 669-67738 Smith, J. V.,Stenstrom, R. C. Electron-excited luminescence as geologic tool J. Journal of Geology, 1965 (73): 627-63539 Sprunt,E. S., Nur,A. Microcracking and healing in granites: new evidence from Cathodolumin

13、escenceJ. Science, 1979(205), 495-497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一)国内外沉积相研究状况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在 1669 年第一次将“相”的概念写入了地质文献中,在地质学应用时,“相”是指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内地表的某一部分全貌 90 年代初到最近,在沉积学、古地理学的大力发展下,相的概念也引来了不少学者对它的详细论述,主要有 3 种观点:一认为“相”即为环境,仅代表当时的沉积环境;二是认为“相”就是沉积地层在横向上的变化;三是认为“相”是在一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的岩性、古生物特征的综合反应9_13。现今被多数认可的观点是: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以

14、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沉积学的概念最早是由 H.A.Wadell 于 1932 年提出的,不过只是定义为研究沉积物的科学”。 Friedman 和 sanders 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才对其研究范围作了比较完整的定义,即:“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 18_22。1980 年美国出版的地质学术语(Glossary of Geology) 书中将其定义为“对沉积物的来源、沉积岩的描述和分类以及沉积物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沉积学的研究到现今经历了以下 4 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0-1894),这一阶段主要研究近地表地层煤和生物礁的形成。1830 年

15、Lyell 提出了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23_25; Sorby 于 1850 年开始用偏光显微镜研究岩石,同时提出“利用所有偏振光手段是绝对必须的”,从此才开启了对岩石进行微观研究的序幕;1894 年,walthler 在作为地质历史的地质历史的地质学导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相序”的概念。(2)专业化阶段(18941931),开始用显微镜研究重矿物,1914 年,Gilbert 首次用各种粒径的砂和不同的水流强度进行了水槽试验11; 1930 年,Friedman 和 sanders 推出了沉积学原理一书。(3)迅速发展阶段(1931-1950),随着差热分析、X-衍射等新技术在沉积学领域的应用,沉积岩研究趋于半定量化;1940 年,Halbouty 研究了墨西哥湾物源、海水进退、古岸线变化、地层尖灭和油气远景 1945 年,Krumbein 将统计学应用到了沉积学中;1949 年,Pettijohn 编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