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215441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公共经济学(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迟文铁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MPA中心,1、概论 2、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选择 3、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 4、国家预算 5、宏观经济调控 6、收入再分配,一、概 论,公共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政府的含义: 第一层:狭义政府一般意义上的政府 第二层: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第三层:公共部门再加上“非金融性公共企业” 第四层: 再加上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 在市场条件下,政府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研究对象: 社会生产活动“非典”疫苗; 社会财富分配税收,救济等; 行为的 深度和广度 后果及影响 经济效应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2、简单地说: 一个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 两根支柱: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 三个内容:税收、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 社会保障 四大特征:宏观性 实用性 多样性 可探讨性,一些基本概念: 1、帕雷托最优要使一部分人的处境改变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2、公平衡量标准两个: 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199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在0.34左右,目前已经逼近0.45,占总人口20%的最

3、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预计到2010年,通过努力,我国有望维持0.45这个当前水平。,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按照一年下降1个百分点这个得到比较广泛认可的速度,到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有望分别下降到30%和40%,初步进入20%-40%的富裕状态,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25%和35%,人民群众将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大实惠

4、。 来源:(10-12 08:41 上海证券报)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网络事业部 数字前瞻“十一五”,4、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1、竞争失效; 2、公共产品; 3、外部性; 4、市场的不完全性; 5、偏好不合理; 6、失业、通胀和经济失衡 7、信息不对称; 8、收入分配不公平。,政府失灵 1、代表性的局限; 2、信息的有限性; 3、对私人部门控制的有限性 4、决策的时滞性 5、实施的有限性 6、政府干预后果的失控性等,5、混合经济体制以社会目标补充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决策补充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 6、第三部门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建立、一般有公共资金参与的,

5、执行某种政府职能或提供某种准公共产品,以民间方式开展经营活动的非盈利机构。 5和6都可作为对政府失灵进行弥补的途径。,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公共产品政府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或劳务。 三点特征: 受益的非排他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 注意:河流、大山等是公共资源但消费上却有竞争性,所以它不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分类: 纯公共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在现有的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并不需要增加供给成本;同时,任何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准公共产品(混合)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性的产品。 如,路灯、但国道。,公共产品的供给 其有效供给要

6、解决的核心问题成本的合理分摊(税收水平)。 有人提出:根据个人的收益来承担太理想了。 林达尔均衡供给是各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1、人是“自私的”(经济人)存在着“搭便车” 2、公共产品供给始终是不足的因为有搭便车。,搭便车(Free-rider): 一方面,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另一方面,如果别人提供了公共物品,自己是不会被排斥在共同享有的圈子之外的。这就使公共物品对公众有好处,但提供者却无利可图。 灯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外部性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使得第三方受损或受益的特性。 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其实质是: 效率的损失、成本的转嫁、成本超负担以及

7、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必须纠正: 1 通过市场机制:一体化、明晰产权(科斯定理)和实施社会制裁; 2 通过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惩罚;补贴等。,公共选择选民按自己的意愿和利益,通过投票选择最能表达自己偏好的政府确保这个政府能够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 各参与方通过“交易”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公共选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讲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的过程。,决策环境的划分,决 策 环 境,市 场,非 市 场,价格反映 偏好 企业提供 私人产品,企 业,私 人,投票反映 偏好 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政 府,选 民,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如何实现最大化呢交易各经济主体从个人利益最大

8、化的目的出发,相互之间进行自愿交换,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就理论而言,公共选择的重心不在于判断“选择”的结果而在于研究“交易”的过程。,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变为社会偏好的手段之一,是现有民主决策中的最佳方法。,将个人偏好加总以反映群体偏好,但 全体一致(公平但缺乏效率) 加总的方法 三分之二多数 多数原则(相反) 简单多数,投票悖论 多数投票原则在仅两种被投票方案时是非常有效的, 但在三种及三种以上时,就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的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 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我们知道:无论哪种规则下,政府决 策都可能产生偏差。 多数决策不一定能产生正确的

9、决策。,影响公共选择的各种因素 1、中位选民指将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谁抓住了中位选民偏好也就赢得了选举。 2、政治均衡一个社会里按一定规则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成本分摊(税收)达成协议。 3、利益集团具有同样偏好的个人群体。,4、寻租指那些以福利再分配为目标的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来为己谋利的行为。 寻租的方式: 1)利益集团或个人为取得和保持垄断地位的支出; 2)政府部门为这类支出作出的反应; 3)寻租行为引起第三方行为扭曲的支出。,寻租不尽然都是不合法的,亦有合法寻租,例如有些地区向中央寻求特殊的优惠政策,有些类别的企业向政府寻求优惠政策或垄断地位

10、,有些幼稚行业寻求贸易保护,等等。但是行贿受贿、贩毒走私等寻租活动是非法的。 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通集团,为了维护既得的垄断利益(即经济租金),必然到主管机关官员那儿极力争取获得维持话费暴利、手机双向收费等价格垄断之现状的首肯,这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贿赂讨好游说那些官员,某些官员亦会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权力寻租),这是第一层次的寻租。因为这些垄断企业的寻租使得这些官员获得权力寻租的好处,就会吸引一些人来花人力物力去争夺该主管肥缺,这是第二层次的寻租。若其中一部分垄断利润以税费的形式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则某些利益集团必然为分到一杯而展开第三层次的寻租战。,地方公共产品 与国家的公共产品有一定区

11、别也有一定联系。 共同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区别性:地理空间的限制性无法由国家供给。,用脚投票 居民在国内转移的本质是寻找公共产品提供水平与个人税负至今的均衡。从地方性公共产品中得到的享受与税负之间的失衡推动了居民的转移。,三、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公共支出 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购买相应商品和劳务从而支出的一切费用总和。,分类: 1、消耗性和转移性支出; 2、预防性和创造性支出; 3、一般利益和特殊利益支出; 4、强制性和随意性支出; 5、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 如按对象则可有: 产品名称 纯公品 准和混合公品 私人品 支出方式 全额 部分 少量,有关公共支出的一些常见理

12、论: 1、公共支出扩张论(瓦格纳)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以公共支出也会日益增长。 有人补充: 1)公共经济对私有经济的替代性增强; 2)需求弹性增加,导致某些社会服务的支出增加(教育、文化等); 3)私人垄断力量需要政府去抵消。,2 增长引致论之处的增加是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导致的。具体来看: 内因:经济发展 国民收入增加 政府不变更税率 税收增加 公共支出增加 外因:战争和灾害等 支出急剧增加 提高税率或新税 结束后不变,导致增加。,3发展阶段论 发展阶段 起飞期 成熟期 大量消费期 支出重点 基础投资 教育等 福利和再分配 公共支出的

13、重点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4劳动生产率论 为了维持低生产率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一定比例,必须增加对其的投入,以鼓励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入,维持一定的规模,故必须增加了。,公共支出的结构,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教 育 支 出,政 府 采 购,保 健 支 出,投 资 支 出,国家直接投资 股份投资 国家投资,民间经营,国 防 支 出,社 会 保 障,财 政 补 贴,多种:价格、 亏损、生活等,公共收入 政府为满足其公共支出的需要,依靠其政治权力从企业和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到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市政府为支付公共产品成本而筹集的资金,是以货币计量的政府占有的社会产品

14、的总值。,公共收入的分类 税收政治权力 强制 无偿 收入的主体 公债 其他收入收费、捐赠等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税政府为了弥补财政缺口,通过扩大货币供给所造成的物价上涨,降低私人部门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形成政府占有社会资源的增加。,(一)税收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要素:主要有课税主体、对象和税率。 课税主体法律规定的直接富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也即纳税人。 课税对象法律规定的征税标的物,所得、商品、财产等纳税品。 税率法律规定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还有计税单位和环节。 五个构成税收体系。,税收的原则效率、公平和稳定 效率有效地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充分而有弹性;

15、节约与便利;中性与校正性。 充分满足需求,实现资源在公共和私人部门的有效配置; 弹性能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并根据周期的变动而变动,起到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中性一视同仁; 校正性区别对待针对有外部性的产品和服务。 公平纵向和横向公平 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主要税种介绍: 所得税税收的主体,以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自然人和法人课征。一般采取(超额)累进制方式征收。 征收公式: 应税所得=净所得-个人宽免额 净所得=调整毛所得-税法允许的扣除项目 调整毛所得=毛所得-必要的费用开支 毛所得=总所得-税法允许的不计入项目,具体分三种: 1、分类所得税制按来源划分为若干种类,分别计征,差别对待。 2、综合所得税制不加区别综合计征。 3、混合所得税制前两者相综合。,超额累进税率举例说明 级 距 税 率(%) 02000 10 20005000 20 50008000 30 800010000 40 10 00015000 50 上表对应于15000的应税所得额,其“名义税率”为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