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虫目Phasmida.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178911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节虫目Phasmida.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竹节虫目Phasmida.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竹节虫目Phasmida.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竹节虫目Phasmida.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竹节虫目Phasmida.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节虫目Phasmida.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节虫目Phasmida.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竹节虫目Phasmida,指导老师:严善春教授 学 生:刘忠玄,2,竹节虫目(Phasmida),一、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竹节虫目(Phasmida) 二、种属分布:竹节虫目又称目 , 全世界已知6科3000 余种 ,我国已发现 5 科 9 亚科 66 属 300 余种 ,占其种类的1/10以上。在广西地区,人们管竹节虫叫“断肠草”。据说牛吃了以后会呕吐,吃多了还会死亡。,3,亲缘关系:根据Karny(1923)、Gunther(1953)、Beier(1957)和Brad

2、lyGalil(1977)的研究,将本目分为6个科,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 BradlyGalil(1977)的研究,该目全世界已知2500多种,分2个亚目、6个科。,竹节虫目 Phasmida,胫棱亚目(Areolatae),科(Phasmatidae),异科(Heteronemiidae),胫缘亚目(Anareolatae),杆科(Bacillidae),伪科(Pseudophasmatidae),叶科(Phylliidae),三跗科(Timematidae),4,三、系统分类和重要科介绍 (一) 胫缘亚目(Anareolatae) 身体细长如棒状,黄褐色、褐色、深绿色;中后足胫节端部腹面无

3、三角形凹陷区 1、科(Phasmatidae) 一般触角长,分节明显体肢均有刺与齿,后翅有或无。 常见如:断沟短肛棒Baculum intersulcatum Chen、平利短肛棒B.pinglienes Chen为害构树、栎树、玉米、大豆、南瓜、油桐等30余种树木和作物。 (二) 胫棱亚目Areolatae 体扁。如阔叶片,黄褐色、褐色、深绿色;中后足胫节端部腹面有近三角形凹陷区。 2、叶科(Phyllidae)前后翅有这种拟态,色泽形状及翅脉多拟叶片,足上也有叶片状附属装置。常见种如东方叶Phyllium siccifolium Linn、中华丽叶Phyllum sinensis Liu,

4、5,,,6,。,7,1,8,四、形态与习性 竹节虫目Phasmida,又名Phasmatodea、Cheleutoptera、Gressoria等,亦名目,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种类明显减少。成虫和若虫喜欢在高山、密林、生境复杂的环境中生活,有明显的拟态保护特性。 主要识别特征:体大型,一般长3-30cm,2008年英国伦敦博物馆展出22英寸(约55cm)的巨大竹节虫;枝杆状(竹节虫),或阔叶状(叶子虫),体表无毛;口器咀嚼式,下口式,复眼小,单眼2或3个或缺失。触角长,丝状,多节,或短如刚毛状;后胸和腹部第1节常愈合,腹部长,足基节左右远离,附节3-5节;翅有或无,前

5、翅短,鳞片状。 发育方式为渐变态,9,前胸短小,中、后胸极度延长,叶片状种类不延长。有翅或无翅,前翅为覆翅,热带地区的前后翅常发达,但是前翅短,鳞片状,后翅膜质,宽大,有的仅有前翅而后翅退化。雌雄异型,雌虫多断翅或无翅。叶片状种类相反,雌虫覆翅发达,叶片状,后翅退化,雄虫前翅退化,后翅发达。足细长,蜕皮时能再生,但是明显较小。 腹部可见9-10节。叶片状种类腹部扁平。外部无明显的产卵器和交配器。尾须1节。 生物学和生态学:渐变态。卵生,以卵或成虫越冬。一般有雌雄两性存在,也有常营孤雌生殖。卵散产在地上,有的卵经1-2年还能孵化。发育缓慢,完成一个世代常需要一年左右。蜕皮3-6次。成虫大多不善于

6、飞行。生活于草丛或林木上,以叶为食,有典型的拟态和保护色,有的种类危害棉花、林木叶片。,10,卵为长方形、圆形、鼓形等,外有坚硬的卵鞘,有的各种形状的花纹,酷似植物种子。 若虫和成虫相似,纤细,无翅或翅短小。 内部结构:消化道直筒式,嗉囊正常而砂囊萎缩,无胃盲囊,中肠前端着生厚厚的环肌层,后端有大量突起;马氏管数目多;有1对大的两叶唾液腺。 中枢神经系统有3对胸神经节和5-7对腹神经节,后胸神经节常与腹部神经节愈合。交感神经系统非常发达 。有一对不对称的咽侧体,,11,五、分布与寄主 我国竹节虫研究起步晚,1985 年袁锋等人在安康地区平利县兴隆乡首次发现该目昆虫在国内危害。 大多数分布在热带

7、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 、川 、粤 、桂 、浙 、闽 、豫 、吉 、甘等省区。在广西博白地区 、广 东英德 、四川平利县等省区周性大爆,造成巨大损失。 台湾地区分布也很广泛 若虫与成虫的寄主植物一样 ,大多喜食壳斗科 、蔷薇科 、桑科 、豆科等植物的叶片 。很少有单食性的竹节虫。目前未见到以竹叶为食的竹节虫。 一般白天不活动,夜间取食。,12,五、其他重要特征 1、卵通常为椭圆形 、梭形 、桶形或不规则形状 。 卵壳坚硬 ,卵表面颜色为棕色 、暗黄色等 。 比如平利短肛Baculum pingliense,卵散乱产,坠落于林间,色泽与周围环境很相似;即使它的卵是长条形,扁平,囊状

8、且较大,类似于种子,但是还是很难找到,这样有利于躲避天敌。,正在孵化的竹节虫,13,2、孤雌生殖 竹节虫的孤雌生殖方式很常见,有些种类尚未发现雄性,如小齿短肛以产雌孤雌生殖繁殖后代。有的可以进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3、滞育 温带地区竹节虫常有滞育阶段。滞育可发生在卵发育的不同时期,可在前胚胎期或孵化前发生。 4、蜕皮 初孵若虫用头顶开卵盖脱离卵壳而进入若虫期,整个若虫期要经历多次蜕皮才变成成虫,一般要经历几个月 5、色型 将幼龄若虫分别于高密度和分散条件饲养,会有不同色型虫出现。高密度下若虫常为黑色、黄色和棕色。低密度饲养体色一般绿色。 6、防御机制 极佳的保护色、多夜间活动、假死现象、坚硬的卵壳等等方式。 7、天敌 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真菌三类;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蝇科、獴科、旋小蜂科、青蜂科和尖胸青蜂科,前2科为若虫和成虫的寄生性天敌,后3科寄生于卵内。,14,The end,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